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湖泊沉积研究的历史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沈吉 《湖泊科学》2009,21(3):307-313
回顾了国际和国内湖泊沉积研究历史,论述了国际古湖泊学研究的两大方向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湖泊沉积研究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湖泊沉积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湖泊沉积环境指标的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时间分辨率,关注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的影响,开展湖泊沉积界面过程与机理研究,以及进一步加强区域和全球对比等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2.
泸沽湖是云贵高原上典型西南季风区的一半封闭湖泊,本文通过研究水深69.3m处长度为18.3m岩芯中15个样品的陆源高等植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碳同位素组成,揭示了湖区木本/草本植被和C3/C4植被的变化历史,并试图探讨C3/C4植被变化的可能影响机制.在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早期,正构烷烃含量及(C27+C29)/2C31比值逐渐增加,正构烷烃(碳数>C25)的平均碳链长度(ACL)值逐渐减少,指示木本植物比例相比草本植物较多且呈逐渐增加态势,表明气候逐渐向暖湿方向发展;而同一时期,陆源高等植物正构烷烃(C27、C29和C31)δ13C值均逐渐偏正,无法用气候变化来解释,应该反映了C3/C4植被变化,由此,通过二元模式计算得出的C4植物比例从19.6%逐渐增加至31.9%,上述结果表明该时期温度升高对C4植物增多起了主要作用.到全新世中期,正构烷烃分布特征表明木本植物比例依然较高,表明此时气候温暖湿润,而δ13C值则呈偏负的趋势,我们认为这是降雨增加和C4植物减少协同导致的.在全新世晚期,正构烷烃分布特征指出草本植物比例相对增加,而该时期的δ13C值则稍微偏正,这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干所导致的.陆源高等植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所揭示的植被变化可以与研究区域孢粉记录进行较好对比.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温度是C4植物出现的主控因素,而在温度满足要求时降雨的增多会降低C4对C3植物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3.
近150年来湖北太白湖摇蚊记录与湖泊营养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太白湖北部湖区沉积岩芯中摇蚊亚化石分析,结合210Pb和137Cs年代测定和降趋势对应分析(DCA),研究了太白湖近150年来摇蚊种属组合变化和湖泊营养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中期(1950年左右),摇蚊种群中与大型水生植物关系密切的Paratanytarsus,Paratanytarsus penicillatus-type,Polypedilum nubeculosum-type和Dicrotendipes nervosus-type等属种迅速减少或消失,而耐营养的属种Chironomus plumosus-type,Microchironomus tabarui,Procladius,Propsilocerus akamusi和Tanypus增多,表明大型水生植物减少,湖泊富营养化开始.20世纪90年代以来,Chironomus plumosus-type和Microchironomus tabarui等富营养种的比例增加反映了营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呈现加重趋势.摇蚊组合变化反映的太白湖营养水平的增加与流域人类活动影响密切相关,早期湖泊富营养化响应流域土壤侵蚀及湖泊水产养殖,而1990年以来湖泊富营养化的加重则与化肥的大量使用、人类活动的进一步加强及流域内工业废水污染物的开始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4.
内蒙古岱海地区小冰期气候演化特征的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通过对地处气候敏感带的岱海湖泊岩芯介形类壳体丰度、Sr/Ca和Mg/Ca摩尔比值,以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岩芯的岩性特征和^210Pb、^14C测年,重建了岱海小冰期以来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揭示小冰期前期本区以冷湿气候为主,在中后期,气候寒冷干旱,间有气候转温和的冷湿、湿干气候。本区小冰期气温变化与华北其他地区具有一致性,但降水与气温组合状况复杂,反映了明显的区域特征,其原因可能是气候转型期经向环流加强,气旋活动加强所致。  相似文献   
135.
南四湖的形成及水环境演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重力活塞取样器在南四湖的独山湖和微山湖分别采取了两个湖底沉积剖面的样品。通过对湖底沉积物高分辨率的粒度、矿物、磁化率、有机碳、色素等环境指标和沉积年代学的综合研究 ,结合研究区的历史文献资料 ,探讨了南四湖形成近 2 5ka以来的水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表明 ,南四湖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 4个阶段 :初时 ,湖区为古泗水及其沿岸平原 ;西汉时期古泗水中下游段形成分散的湖沼地 ;唐—明代受黄河夺泗入淮和开挖京杭运河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湖沼扩张、合并 ;清同治 1 1年黄河大决于东明后 ,先后出现的南阳、昭阳、独山、微山四湖合并为统一的南四湖。  相似文献   
136.
对云南鹤庆盆地737.72 m长的湖泊沉积岩芯进行高分辨率的孢粉研究表明, 2.780 Ma以来鹤庆盆地周围山地的古植被与古气候经历了6次大的变化, 即2.780~2.729 Ma BP, 研究区周围山地主要被松林所占据, 垂直植被带结构简单, 反映气候相对温暖干旱; 2.729~2.608 Ma BP, 寒温针叶林和铁杉林面积增加较多, 已存在结构清楚的垂直带谱, 但根据孢粉组合中生长在低海拔的热带、亚热带成分含量也普遍增加可以推测此期寒温针叶林和铁杉林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山体强烈抬升为它们的母体植物提供了向上扩张的空间和生长条件的结果, 相对应的盆地周围较低海拔区气候相对温暖湿润; 2.608~1.553 Ma BP, 研究区周围山地大部分被松林所占据, 寒温针叶林林带上升, 反映气候整体偏暖干; 1.553~0.876 Ma BP, 研究区周围山地的垂直植被带增多, 并且植被带上下迁移的幅度变大, 反映气候变化幅度增加、气候组合特征更加复杂且大部分时期偏冷; 0.876~0.252 Ma BP, 研究区周围山地已存在现今所具有的所有植被带, 各植被带的组成成分较前期更丰富且复杂, 它们在不同时期此消彼长, 互相更替, 而且其上下迁移的幅度是整个剖面中最大的, 反映气候变化的幅度更大但频率降低、气候的组合特征更加复杂; 0.252 Ma BP至今, 研究区周围山地的大部分时期是松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扩张期, 其他植被带扩张的时期很短, 反映气候冷暖波动的幅度减小. 在此6次大的古植被与古气候变化背景下, 还存在多次次一级的植被演替与气候波动.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鹤庆盆地植被演替与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 初步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轨道参数等外部因素, 但在2次山地垂直植被带明显增加和3次大的气候转型时, 青藏高原隆升对鹤庆地区的环境变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7.
Core and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sub-lakes ( Lake Nanyang, Lake Dushan and Lake Zhaoyang) in the Lake Nansi Basin, Shandong Provinc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and historic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different sublakes of the Upper Lake Nansi, heavy metal (As, Cr, Cu, Hg, K, Mn, Ni, Pb, Zn, Al, Fe, Ti and V) concentrations of sediment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activity of^137Cs in the sediments, the modem accumulation rate of Lake Nansi sediments is 3.5 mm/a.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whole Upper Lake Nansi has been already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among which Lake Nanyang has been polluted seriously by mercury, as well as by lead and arsenic, while Lake Dushan has been most seriously polluted by lead and arsenic. Historical variation of heavy metal (Cr, Cu, K, Ni, Zn, A1, Fe, Ti and V) concentrations shows an abrupt shift in 1962, resuiting in a division of two periods: from 1957 to 1962 when metal enrichment increased with time, and from 1962 to 2000 when it decreased with time, while that of some anthropogenic elements such as Hg, Pb and Mn tend to increase toward the surface. However, the variation trend of As in the sediment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Hg, Pb and Mn, with its maximum value appearing in 1982. Since 1982 the concentrations of As have decreased due to the forbidden use of arsenite pesticides. This variation trend revealed changes in manner of human activity (coal combustion, waste discharges from both industries and urban sewage ) within the catchment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相似文献   
138.
南四湖沉积剖面中色素与有机碳同位素特征的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湖泊沉积物中的色素含量与种类是研究湖泊初始生产力和湖泊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而有机碳同位素比值反映了沉积有机物来源信息.本文在对南四湖沉积剖面中总有机碳含量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有机碳的同位素比值,同时通过剖面中色素指标的分析,揭示该湖泊环境演化历史.研究表明,南四湖成湖时代为2.45kaB.P,成期水体主要来自黄河泛滥;其次,南四湖东西沉积环境差异较大,西部(微山湖)主要受黄河泛滥影响,东部(独山湖)则为山麓碎屑沉积;近代南四湖中蓝藻大量繁盛,湖泊具有逐步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9.
The chronology of a gravity core sediment from Longgan Lake center was defined by210Pb, combining with historic events recorded by document and sedi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soil erosion and lake nutrient state was discussed based on pollen, magnetic parameters, diatoms, phosphorus and pig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ke has undergone twice obvious transformations from oligotrophic to mesotrophic condition. Two eutrophications occurring at about 1768AD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respectively were related to external nutrient loading increase resulting from the enhance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lake catchment. It is probable that strength of human actions in historic periods was influenced more or less by climatic changes. The lake eutrophication presented a more serious tendency because of the wid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reclamation of wetland and wetland vegetation destruction around the lake in the last 40 years.  相似文献   
140.
内蒙古岱海古水温定量恢复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通过分析岱海岩芯沉积中介形类壳体(Limnocythere of.inopinata)的Sr/Ca比值,结合现代活体介形类生态特征研究,获取了湖水的定量古盐度.另外,在实验室内开展湖水蒸发模拟试验,建立了湖水盐度与氧同位素之间的定量函数关系,获取了古湖水的氧同位素.最后,根据岩芯沉积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氧同位素分析值,结合古湖水的氧同位素组成,定量恢复了岱海古湖水温度,并探讨了其古气候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