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中国企业赴新加坡上市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海外上市的地点选择是金融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有大量的企业在海外上市,其中新加坡是最重要的海外上市地点之一,但是近几年其吸引力有所下降。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时间、空间以及行业结构变化历程,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加坡成为我国企业海外上市重要目的地以及近期地位下降的原因。凭借与中国在地理、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邻近性及产业上的相似性、较为宽松的上市条件、证券交易所积极的市场营销、来自新加坡的风险投资机构的推动以及地方企业集群的模仿领袖效应,新加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重要目的地之一。2007年以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明显下降,主要是由全球金融危机造成资本市场低迷、全球各大交易所间竞争加剧和中国概念股在新加坡金融市场融资不畅等原因造成。结论部分指出,新加坡原有的吸引中国企业前去上市的优势已逐步丧失,企业应理性对待上市。此外,海外上市对全球金融地理格局有深远影响,值得更多国内地理学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研究: 基于动态外部性与经济转型视角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贺灿飞  潘峰华 《地理研究》2009,28(3):726-737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动态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本研究认为动态外部性对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中国经济转型。利用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及其以上城市的两位数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动态外部性和我国城市产业增长存在非线性关系。产业专业化和本地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增长,但是当专业化和竞争超过一定水平之后将不利于产业增长;相反,多元化程度只有达到较高水平之后才会显著促进产业增长。本研究还发现动态外部性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参与全球化程度高、地方保护较强的产业以及位于经济自主权较大的城市的产业影响尤为显著。本文清晰地表明我国经济转轨为动态外部性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上市企业总部的区位分布与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俊松  潘峰华  郭洁 《地理研究》2015,34(10):1920-1932
大企业总部在城市内部的分布既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又是重塑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基于历年上海市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上海市的上市公司总部区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上市企业总部在上海呈显著的中心型分布,多数总部集聚在中心区,且总部密度随到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企业总部分布还呈现强烈的接近交通干道和开发区集聚的倾向。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企业所有制条件、上市时间、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显著影响上市企业总部的区位分布,通常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和上市时间较早的企业更倾向于布局在中心城区区位条件更加优越的地区,形成总部分布的二元结构。市场化改革和规划下不同类型企业的主从秩序可以解释这种企业总部分布的核心边缘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4.
<正>第四届全球经济地理大会(Glob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Geography,GCEG)于2015年8月19-23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近700名经济地理学者参会。中国大陆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云南大学等机构数十位学者参加本会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刘卫东研究员和北京大学贺灿飞教授分别担任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和组委会委员。此外,中国地理学会以及北  相似文献   
15.
16.
产业集群的辨识及其特征分析——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是国内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 但是如何辨识产业集群却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和政 府部门, 关键问题是产业集群缺乏统一的辨识标准。浙江省拥有数量众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而 且涉及的产业门类非常广泛, 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最为典型的省份之一。本文利用2001 年浙江 省基本单位普查数据, 同时选取浙江省各个邮区的四位数产业就业区位商≥3 以及该产业内的 企业数目≥100 家这两个标准, 进行产业集群的辨识, 共辨识了116 个典型产业集群。结果表明, 按照该辨识标准, 能够辨识出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而且每个产业集群都具有明确的产业门类 及地理边界。文章最后部分归纳了浙江省典型制造业集群的空间分布以及规模结构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面向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内容、挑战和路径。文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区域韧性,增强区域内部要素的流动性,促进民生福祉水平提升,提高空间治理的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需要从系统和联系的视角思考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不仅寻求各个发展领域的革新,并且要促进各领域之间的耦合协调,使区域获得能不断突破瓶颈、消解外部冲击、解锁新发展路径的能动性。呼吁加强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合作研究,为推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贡献地理学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4年经济普查的数据,对比了江苏和浙江两位数和三位数制造业在地级市和区县尺度的空间分布模式。发现江苏和浙江两省大多数的制造业地理分布都较为集聚,并且很多地理集聚程度较高的制造业分布都存在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浙江省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总体上高于江苏。对典型产业的分析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往往竞争力越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市企业总部的区位分布和集聚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企业总部是决策和控制中心,掌握着巨大的资源分配权,其决策将影响到地区甚至国家的发展。因此,大企业总部的数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研究大企业总部的分布和集聚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本研究考察了截至2011年底中国2320家上市企业总部在城市的分布及集聚特征,有以下主要发现:①中国的上市企业总部分布和总体产业空间格局较为一致,即高度集聚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城市,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②中国的企业总部高度集聚在高行政级别的城市,具体而言即大量集中在首都、直辖市、副省级和省会城市。③北京、上海和深圳是中国企业总部最为集聚的城市,不仅企业总部数量最多,而且企业的规模也最大,尤其是北京拥有超强的掌控力。而且,北京、上海和深圳几乎在所有产业领域都表现出绝对的领先优势。④和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企业总部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较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总部数量占全国比重仍在上升,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的上市企业总部数量增长要明显快于全国其他地区,其地位还在进一步强化。⑤企业总部的数量和城市的金融业发展水平、机场条件、经济规模、经济全球化水平、城市的规模等级、行政等级等呈现出高度的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潘峰华  程杨 《地理学报》2014,69(12):1902-1902
2014年中国青年人文地理学者研讨会于12月13-1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机构的30多名青年人文地理学者与会。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青年人文地理学者的成长和国际化,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