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3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期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复查的监测意义。方法:对64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SWI、MR常规序列、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CT扫描。分析上述序列对所有急性脑梗死病例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检出率及在SWI上的分布特点,并根据SWI序列上CMBs的检出数量,对其进行分级。对所搜集病例中行溶栓治疗的患者48h后复查。结果:在64例急性脑梗死病例中,SWI序列、常规MR序列、DWI序列、CT扫描对CMBs的检出率分别为:39.0%、0.03%、7.8%及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CMBs数量进行分级,轻、中、重度比例分别为20%、64%、16%。CMBs中度患者最常见。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h后复查,SWI检测出新出血灶,并且微出血灶体积增大、数量增多,SWI比常规MRI更敏感地检测出脑出血灶。结论:SWI与常规MR、DWI序列及CT相比,在CMBs的检出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溶栓治疗筛查及评估具有重大价值。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复查中能敏感地检测继发性出血灶,具有重要的预后监测作用。SWI有望替代CT扫描,成为急性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32.
何康  郑海刚  李军辉  王俊 《地震》2016,36(4):144-152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2年)中中国大陆发生的252次MS≥5.0震例资料, 将其中与电磁异常相关的135个震例中的457项电磁异常进行收集整理, 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国大陆电磁异常库。 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大陆电磁异常的测项种类、 区域差异、 异常分类、 敏感点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异常测项、 异常特征与主震震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 电磁异常在大华北、 南北带中南段、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有较好的映震效果; 地电异常的中短期性质更突出, 电磁扰动则主要为临震异常; 地磁日变畸变等测项具有显著的指标意义, 可为震情判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33.
基于边缘检测的自适应干涉SAR降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瑞荣  荆麟角 《遥感学报》2003,7(3):190-193
提出了一种新的相位滤波方法,基于干涉条纹方向的检测,完全自适应地对干涉相位进行滤波。本方法计算简单,十分适用于干涉条纹密集的区域进行滤波。通过SIR—C/X—SAR的X—SAR数据的处理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34.
王俊 《山东气象》2003,23(2):9-11
统计分析了降水性层状云系中过冷水出现的频率、过冷水区尺度、云水含量的分布特征,以及云中总的粒子尺度谱,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35.
以呼盟甲乌拉银多金属矿床为例,利用构造地球化学-判别分析方法,通过对其判别标志的探讨,研究断裂构造的含矿性.此项研究对在甲乌拉地区和相邻地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6.
魏山忠  王俊 《水文》2006,26(3):89-92
长江水文监测的水文、水质、河道信息,水文气象预报、水文水资源分析评价成果是维护河流健康的基础支撑信息。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的规划,加快水文测报现代化建设,提升水文水资源预报能力,大力开展长江水文水资源变化规律研究,促进水文事业发展,是长江水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37.
王俊  郭生练 《水科学进展》2020,31(4):473-480
随着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的陆续建成投运,三峡水库的水文情势和功能需求与设计条件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仍维持固定的汛限水位运行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求。本文通过辨析三峡水库设计阶段汛限水位的设置条件,挖掘流域洪水特性和洪水遭遇规律,论证三峡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设计推求的汛限水位145 m的适用条件是应对流域性大洪水,而流域性洪水发生概率小且特征明显,可以通过水文水情分析提前预判。②根据流域洪水类型、洪水分期和遭遇规律,预判发生区域性大洪水时,三峡水库6月初至梅雨期结束汛限水位按145 m设置,从梅雨期结束后逐渐提高水位,8月20日后过渡到155 m。③在考虑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和气象水文预报的配合下,正常年份三峡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在155 m上下浮动,并考虑提前蓄水。④三峡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不会增加防洪风险和库区淤积风险,对中下游江湖关系和水文情势有利,可显著提高发电、航运、生态保护和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438.
基于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济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2年8月18日山东省境内飑线发展过程中对流单体之间以及弓形回波与对流单体之间的合并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1)合并过程经历了合并初期、合并中期和完全合并期。云桥位于雷暴中层,合并过程中回波强度先减弱再增强。2)合并的结果是,上游回波减弱并入下游回波,为下游回波提供了丰富的水汽,产生的下沉出流与暖湿空气辐合,增强了下游回波的上升运动,促使下游回波持续发展并替代老回波(属喂养型合并)。合并促使低层小尺度涡旋强度增强、底高降低,出现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3)对流单体与单体合并中期,两者强度减弱,完全合并期则强度增强。低层涡旋尺度小、强度强,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垂直伸展厚度和最大切变值较大、底高低,产生的龙卷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造成灾害重。4)弓形回波与对流单体合并过程中,单体一直处于发展阶段,弓形回波在完全合并期减弱。低层涡旋尺度大、强度弱。5)龙卷的强度与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底高、垂直伸展厚度及最大切变值有关。单体合并过程中,若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底高或最大切变的高度降低,或者最大切变值出现跃增,则可能出现龙卷。弓形回波顶点附近有对流单体合并,易出现龙卷。  相似文献   
439.
山东三类降水云雨滴谱分布特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激光雨滴谱仪2009年8月—2010年10月观测获取的滴谱资料,分析了山东省三类云降水雨滴微结构参量特征及滴谱随降水过程的演变特征。按照降水云系不同分别对各微物理参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均为积雨云、混合云和层状云。三类云降水过程中雨强与雨滴数浓度和最大直径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层状云和混合云降水以直径小于2 mm的雨滴为主,而积雨云降水以1~3 mm的雨滴对雨强贡献最大。层状云降水雨滴谱很窄,呈单峰或双峰型;积雨云降水雨滴谱宽,在大滴端呈多峰结构;混合云降水谱宽介于前两者之间。另外,统计得到该地区三类云降水的Z-I关系式,为雷达定量测量降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0.
传统的云型识别主要是提取云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等特征,但这些特征中存在不相关和冗余特征,导致云型识别率降低.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ax 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RMR)特征选择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互信息标准化形式(Symmetrical Uncertainty,SU)克服互信息偏向于取值较多属性的固有缺点,提出了改进的mRMR特征选择方法,对云的综合特征集进行特征筛选,筛选出最优特征子集,运用支持向量机进行云型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mRMR方法,使层云、积云、高积云、卷云和晴空5种天空类型的总正确率提高,特征选择前、后的总识别率分别为86.96%、89.04%,识别率提高了2%;对于云型识别研究,经过特征选择后可知纹理特征优于形状特征,基于形状的Zernike矩优于HU不变矩,基于纹理的灰度共生矩阵为最优特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