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6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山市岩溶地面塌陷成因机制与迭置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在阐述唐山市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情况和产生塌陷的地质条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产生岩溶地面塌陷的原因。指出超量开采岩溶地下水是唐山市岩溶塌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所在。地震不是唐山市岩溶塌陷的直接致塌原因,但是地震作用破坏了盖层土体的连续性而使其更易破坏。文中提出了分别用静态条件和动态条件进行岩溶地面塌陷危险区划分的原则和单因子图迭置分析的危险区划分方法,并研制了岩溶地面塌陷区划的软件系统KLC。以1990年地下水流场条件为基础,对唐山市岩溶地面塌陷进行了迭置分析和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大断面厚顶煤巷道顶板的破坏特性,考虑了顶板围岩应力水平与支护荷载的影响,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及其相关联的流动法则,构造出厚顶煤巷道顶板的冒落破坏机构。基于塑性力学中的上限分析方法,结合变分原理,推导得到了大跨度厚顶煤巷道顶板的冒落破坏机制,并以赵楼煤矿某巷道现场实践为例,分析了不同计算参数对顶板冒落破坏机制的影响。计算研究表明:随着岩体经验参数A、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及支护荷载的增加,冒落体尺寸随之增大,而当岩体经验参数B、围岩应力及岩体重度增加时,冒落体尺寸则随之减小;冒落体尺寸代表了巷道顶板安全性能的大小,其尺寸越大,表明使巷道顶板发生冒落破坏所需外力功越多,顶板安全性能也越高;岩体经验参数B、围岩应力水平与支护荷载对顶板围岩破裂机制影响较为显著,参数B决定了冒落体的破裂形状,随着参数B的增加,冒落破裂迹线的曲率不断减小;增大支护阻力是提高顶板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其研究结果可为大断面厚顶煤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长岭凹陷石油井地温测量和物探资料,从地热形成的4要素——储、盖、通、源以及地热具备的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长岭凹陷潜在着地热资源。目前长岭盆地基本具备了储和盖,需要进一步寻找的是通和源。  相似文献   
14.
对一基础隔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无填充墙情况下进行了环境激励下的动力测试,重点利用Hilbert-Huang变换与随机减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了其模态参数,并与随机子空间识别法、有理分式多项式法识别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识别结果表明在环境激励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基本周期远小于多遇和罕遇地震工况下设计计算的基本周期;等效黏滞阻尼比很小,近乎于基础固定模型。对隔震层阻尼特性的分析表明,环境激励下可以将基础隔震结构视为经典的比例阻尼系统。进一步以识别的模态参数为基准,采用优化的方法数值反演了环境激励下该结构隔震层的实际水平等效刚度,结果表明其值为多遇地震下计算刚度取值的10.75倍。  相似文献   
15.
轴压下两体力学模型的转化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成  朱红光  王洪涛  刘征  潘宏 《岩土力学》2011,32(5):1297-1302
接触界面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工程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接触面两侧介质的实际受力状态,采用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与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加以描述。通过一体和两体模型试件的轴压破坏试验,分析了两种模型的力学响应的差异,并认为: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在符合一定条件情况下可以转变为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此外,还对影响两种力学模型性能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参量是低强度介质与高强度介质的静载极限强度比k以及两种介质之间的黏结力c;对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参量除了k之外,尚有两种介质的断裂韧度比? 、体积比? 以及界面的粗糙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第四纪活断裂调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详细观察活动断裂面的擦痕、阶步、断层泥、蚀变程度的对比,并采集断面岩石切片,作显微构造观察,结合宏观断裂特征、震源机制解、地震破裂形迹,探讨宏、微观地震断裂破裂力学特性,试图为本区强震的中长期预测提供新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横向沙丘气流平均速度变化规律的风洞模拟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在沙丘动力系统中,存在沙丘形态、气流、沙粒运移三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通过风洞实验的方法,针对不同形态的6组横向沙丘模型,采用粒子图像测速系统,测量了模型沙丘周围气流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横向沙丘迎风坡水平气流存在1.28~1.89之间的加速率,垂直气流存在上扬趋势,这二者均有随沙丘迎风坡坡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在横向沙丘背风坡,由于气流的分离,水平气流速度减小并出现反向,其大小约为自由风速的17%;垂直气流速度存在下沉趋势,其最大沉速出现在气流重附点附近;背风坡气流速度的变化受沙丘迎风坡坡度影响较小,受自由风速的影响较大。沙丘对气流速度的改变在近地层较为显著,随着高度的增加地形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8.
横向沙丘背风侧沙粒风蚀起动的风洞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风洞实验,探讨了横向沙丘背风侧“二次流”的沉积学和形态-动力学意义。在不同迎风坡坡度的横向沙丘模型背风侧,我们观测了不同位置沙粒的起动风速以及在临界状态下沙粒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沙丘背风侧的颗粒起动风速不仅与其距沙丘顶部的距离有关,也与沙丘迎风坡坡度有密切关系。根据沙丘背风侧颗粒运动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向后运动区域、晃动或摆动区域以及向前运动区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沙丘背风坡气流分离、反向涡和气流重新辐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所有的观测结果中,迎风坡坡度为15°的沙丘具有最大的沙粒起动风速和最远的气流重新辐合距离,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内风沙沉积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铁路防护体系内,由于下垫面性质发生变化,流沙区至人工植被带地表沉积物中表层土壤的黏粒和粉沙含量显著增大,平均粒径减小,颗粒分选性显著变差。防护体系内表层沉积物中的粉沙含量与地表相对高程反相关,黏粒含量与地形起伏没有直接关系,颗粒平均粒径、分选性与地表相对高程正相关。在土层垂直方向上,表层0~5cm内土壤粉沙含量较高,颗粒分选性差;5cm以下深度内土壤粉沙含量减少,颗粒分选性变好。在防护体系内沙丘地貌的不同部位,沙尘沉积速率不同。据此估算表明防护体系内固定沙丘迎风坡顶部沉积速率为0.147 cm/a左右;背风坡和丘间地平均堆积速率大于0.588cm/a。  相似文献   
20.
利用ECMMF格点预报产品和14年历史实况资料,在预报后日前后10天左右找相似,采用VC++4.0和VB5.0编程,制作周口分县24h天气预报。经试验,预报准确率为6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