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built-up land in China has increasingly expanded with rapid urbanization,industrialization and rural settlements construction.The expansions encroached upon a large amount of cropland,placing great challenges on national food security.Although the impa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cropland have been intensively illustrated,few attentions have been paid to differentiating the effects of growing urban areas,rural settlements,and industrial/transportation land.To fill this gap and offer comprehensive implications on framing policies for cropland protection,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d compares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cropland conversion to urban areas,rural settlements,and industrial/transportation land from 1987 to 2010,based on land use maps interpreted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ry.Five indicators were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built-up land expansion on cropland in China.We find that 42,822 km2 of cropland were converted into built-up land in China,accounting for 43.8% of total cropland loss during 1987–2010.Urban growth showed a greater impact on cropland loss than the expans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and the expansion of industrial/transportation land after 2000.The con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expansion decreased;however,rural settlement saw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traditional cropland loss which is generally in high quality.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transportation land expansion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major food production regions.These chang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in China.Future cropland conservation should focus on not only finding a reasonable urbanization mode,but also solving the "hollowing village" problem and balanc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s.  相似文献   
62.
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格局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磊  段学军  杨清可 《地理科学》2017,37(12):1841-1849
梳理区域合作的政治经济环境演变,试图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主体、主题、形式和发展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流域管治事务复杂,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交叉,造就了区域合作模式多样与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带在长江防洪、大通关和检疫等方面的合作发展迅速,而在水资源环境、港口岸线、基础设施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平台建设仍发展缓慢。长三角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层次多、主题丰富的区域合作机制;由于国家长期对成渝经济区的推崇,两地在区域性项目建设上合作密切;中游四省合作发展水平相对最低,缺乏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引领,地区竞争大于合作激励。  相似文献   
63.
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其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河南省企业主体地位不突出,企业决策者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够,实施不力,企业自主开发不高,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即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家素质,加大投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等。  相似文献   
64.
65.
土地资源遥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数据与土地资源在时空特性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土地资源研究长期是遥感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过去数十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研究,遥感技术为土地资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和实现手段,拓展了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强化了土地资源的研究程度。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的深入,针对日益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创新研究方法,加强与传统学科的有机结合,在提取系列化专题信息基础上,开展不同时空尺度的综合性分析与评估,切实满足全球变化研究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仍然是土地资源遥感应用研究应该关注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6.
67.
制备了基于八乙基卟啉铂和香豆素的光强比率测量传感膜,结合3CCD相机构建了基于比率测量法的两维溶解氧观测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在沉积物-水界面微结构的溶解氧的时空动态变化监测的可行性。基于实验室模拟观测装置对海蜇消亡过程中沉积物-海水溶解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在置入水母组织的第16h后,水母分解使得沉积物-水界面的溶解氧开始下降,在2~3d内会导致沉积物-水界面空间的海水溶解氧发生剧烈变化,在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海水形成严重缺氧区。第1天内,沉积物-海水界面的溶解氧消耗速率为0.2mg·L-1·h-1,第2天溶解氧的消耗速率为0.04mg·L-1·h-1。在近海底的水体空间内,第1天的溶解氧消耗速率为0.28mg·L-1·h-1,第2天为0.14mg·L-1·h-1,第3天为0.13mg·L-1·h-1,表明水母消亡过程中的溶解氧消耗呈动态分布。实验证明水母在消亡过程中的3~4d内可在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形成一个贫氧区,水母消亡过程改变了海底区域的溶解氧分布体系,将对海底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8.
许矿华  郭甲一  张宗可 《矿产与地质》2010,24(6):500-506,512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商城县木厂河地区花岗岩的分布、类型、地化特征以及花岗岩的演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阐述了该区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对今后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9.
延长油区侏罗系和上三叠统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的物性受沉积相及埋藏-成岩作用的控制.河流相砂岩的物性好于三角洲相砂岩(平均孔隙度和平均渗透率分别为14.8%和12.7×10-3μm2,9.8%和5.8×10-3μm2).埋藏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碳酸盐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晚期成岩阶段富含有机酸和无机酸的酸性孔隙流体及表生成岩阶段的大气降水是形成次生孔隙及导致砂岩物性改善的主要介质.  相似文献   
70.
河流地貌对构造活动具有极高的相关性、敏感性,是研究新构造活动最切实有效的地摘貌标要志之一。本文以3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利用ArcMap与Matlab软件提取的河流地貌因子(Horton定律比值和S-A双对数曲线),先后分析了思茅盆地内部的李仙江、藤条江、勐戛河、威远江、南班河和南腊河等的河流地貌特征,揭示新生代晚期强烈构造活动对河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思茅盆地的河流多沿或平行于走滑断裂发育,低级别河网较好的符合Horton定律中一般河网的发育规律,而沿活动断裂带发育的高级别河网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差;2)各集水盆地 S-A双对数曲线均呈凹凸相间排列;3)各集水盆地河道的裂点分布特征与岩性变化不一致,这表明思茅盆地内部高级别河网的发育受岩性变化的影响较小,而主要受走滑断裂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