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388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日本气象厅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神经元网络的指导预报柳野健(日本)1数学原理与解释1.1概况简单地说,MOS(模式输出统计法)是线性分析、一次求解;卡曼滤波是线性分析、逐步求解;而阶层型神经元网络则是非线性分析、逐步求解。先来大致看一下阶层型神经元...  相似文献   
74.
云南地壳生热率分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真恒  向才英 《地震地质》1996,18(4):443-452
研究地壳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的垂向分布,是研究深部热结构的基础。根据深部地震测深资料,利用地震波速与生热率之间的关系,估计了云南地壳生热率的垂向分布。全区上地壳生热率一般为0.8~2.1μW/m3,中地壳为0.4~1.2μW/m3,下地壳为0.11~0.55μW/m3  相似文献   
75.
苏州西部地区岩浆多次活动常伴随多次成矿作用;与印支期石英斑岩有关的以遇里一吴宅铅锌(铜银)矿床为代表;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以谈家桥—旺米山铁锌(铜  相似文献   
76.
本文试图说明太阳活动与地球天气气候相关联 ,并用韩国江汉大洪水及我国长江大洪水的事例建立中纬度 (2 0°~ 4 0°)地区的洪水与太阳活动的统计规律 :二者呈负相关 ,大洪水常发生在太阳活动相对宁静的年份。由此本文推断未来几年长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77.
安徽暴雨落区与一些物理量关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敏  陈焱  璩英 《气象》2006,32(4):40-44
从概率统计的思路出发,用1994-2003年的降水资料对安徽省夏半年(4—9月)暴雨落区、频数等与5840gpm线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用2003年淮河洪涝期间20个暴雨区域与某些实况物理量场对比,分析了暴雨落区与一些物理量分布的关系,表明了安徽省暴雨主要集中在梅雨期到7月份,暴雨日数多寡和暴雨范围大小,基本上主导汛期降水多少和旱涝趋势。暴雨落区集中出现在5820~5840gpm的区域,而〈5750gpm和〉5870gpm的区域很少出现暴雨。因此梅雨期主雨带位置预报大致可以用5840gpm线的移动作参考。在物理量上,西风急流北侧以及500hPa上升运动中心南侧到850hPa上升运动中心北侧,有利于暴雨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8.
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演变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陈晓红  冯皖平  璩瑛 《气象科学》2006,26(2):192-196
使用EC模式的格点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分析2003年6~7月欧亚地区环流形势演变特征与安徽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关系发现:淮河流域的强降雨能持续14 d之久,是500 hPa高空超长波维持2波、长波交替出现5~6波、高纬度为阻塞环流形势以及副热带高压脊长时间稳定在23~27°N偏北位置诸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选取2003年7月4-5日南京暴雨个例,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进行模拟,着重研究了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雨量中心强度、雨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垂直速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场、涡度场、水平风场的散度以及θse场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合理边界层方案的引入对预报效果有明显的改进;结合边界层和自由大气的动力、热力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边界层作用与自由大气动力、热力结构的配置情况。说明这种配置对暴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0.
一次辽宁秋季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欣  蔡芗宁  黄阁 《气象》2007,33(9):83-93
使用1.0°×1.0°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0月21—22日深秋暴雨在天气形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量诊断。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境背景形势下,高位涡从对流层高层向低层伸展并形成湿位涡柱,引起气旋性环流与低涡环流叠加。对流层低层的湿斜压性增强,引起低层的锋区加强及垂直涡度发展,高空入侵干冷空气锲入底层,低层暖湿空气强迫抬升,使地面发展为气旋;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上升气流,同时较强的补偿下沉运动激发上升运动加强,使次级环流加强,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向辽宁输送暖湿空气及能量,对流层中低层形成湿柱并积聚高不稳定能量;中尺度气旋、高低空急流、湿位涡柱、次级环流上升支、地面高水汽含量湿区、高假相当位温出现的时间、强度、位置和结构决定了暴雨的时间和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