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应用房屋特征点提取采动区房屋移动变形的方法,并通过误差分析理论,评价三维激光扫描直接获取数据与间接计算数据的精度,结果显示其精度能满足房屋移动变形监测要求。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分析采动区房屋移动变形规律,对村庄房屋下开采的安全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利用西昌市北郊某观测站1974~2009年近4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通用的极端气候指数,逐年统计各级降水的发生日数资料。采用气候趋势分析法、滑动平均法、多项式拟合法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诊断分析各类降水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雨日、冰雹的减少趋势显著;总降水量、年最大日降水量、强降水日数R95%、中等雨日数R75%、雨季总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降雪日数的下降趋势也不显著;暴雨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各类降水事件及极端天气存在一定的振荡周期。针对现阶段气候变化特点,提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93.
伶仃洋地区年代格架的建立对区域古环境的重建及海陆交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磁性地层学和AMS 14C测年对珠江口伶仃洋ZK1钻孔(113°40′E、22°34′N,孔深100.3 m)0~32 m岩心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5个样品的AMS 14C测试年龄为(486±120)~(2268±149)a BP.岩心的...  相似文献   
94.
采用静水法,对凸加夫蛤(Gafrarium tumidum)进行Hg2+、Cd2+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实验。在单一毒性实验中,直线回归分析法计算结果,Hg2+和Cd2+对凸加夫蛤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945mg.L-1和13.367mg.L-1,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095mg·L-1和0.1337mg·L-1,Hg2+的毒性大于Cd2+;联合毒性实验表明,Hg2+和Cd2+对凸加夫蛤的联合毒性效应为相加作用;凸加夫蛤对Hg2+和Cd2+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容易造成重金属富集。  相似文献   
95.
古俊豪  蔡华阳  杨昊  李博 《海洋学报》2022,44(12):31-41
河口回水区长度的时空演变对防洪、供水、航运等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经典河流回水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潮汐动力的影响,聚焦潮汐动力引起的回水效应问题,基于一维水动力解析模型,重新定义河口回水区上游界限(回水界),并以长江河口为例,探讨河口回水动力演变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回水界距天生港的距离(即回水区长度)与上游流量、外海边界振幅分别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且基本为线性关系;回水界对径潮动力的响应比潮区界更为敏感,能有效表征河口感潮河段径潮动力格局演变;长江河口回水界位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其春季和秋季回水界位于芜湖附近(春季和秋季分别距天生港419 km和367 km),冬季回水界位于感潮河段以上区域,夏季潮汐动力引起的回水效应基本可忽略;长江河口潮流因子和径潮相互作用因子控制的余水位梯度的季节性变化,是长江河口回水界位置变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6.
虽然图像的拼接技术已经得到了深入研究,但是无人机图像的拼接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其在拼接过程中的鬼影和曝光差异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拼接后图像的匀色效果也并不理想。本文将最佳缝合线和多分辨率融合技术联合应用于无人机图像拼接,以待有效解决上述两大问题。试验表明,该方法用于无人机图像拼接可以有效消除鬼影和曝光差异,图像的拼接匀色能够达到理想的目视效果。  相似文献   
97.
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微结构变化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岩  雷华阳  郑刚  杨雄建 《岩土力学》2010,31(10):3075-3080
为探讨天津滨海新区典型结构性软土的动力特性,采用动三轴试验和压汞试验,对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取原状土和动荷载作用后的土样进行压汞测试,用分形理论对压汞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孔隙分布特征,提出孔径划分的方法,给出了卓越频率与土体孔隙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动荷载作用后,天津滨海新区典型软土的孔隙分布发生改变,可分为3种类型;利用Menger海绵模型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的孔隙分布特性是可行的;用孔隙分维数可实现对卓越频率的预测以及路基土体变形行为的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98.
雷华阳  丁小冬  张万春 《岩土力学》2012,33(10):3059-3066
采用考虑结构性损伤的四折线应变软化模型,针对管桩沉桩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得出改进的柱形孔扩张理论解,并与已有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简化的四折线模型与软土的典型压缩曲线最为接近,提出了四折线模型中各直线段和相应参数的确定方法。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和相关联流动法则,提出了桩周不同区域内土体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给出了极限软化半径、极限破坏半径和极限扩张压力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四折线模型的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最为接近,能更好地符合管桩挤土效应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9.
管桩挤土效应的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华阳  李肖  陆培毅  霍海峰 《岩土力学》2012,33(4):1006-1012
以PHC管桩加固某物流加工二期标准仓库、厂房项目为依托,进行了吹填土地区PHC管桩的挤土效应研究。利用预先埋设的孔压计和测斜计,借助沉桩过程的现场测试手段,研究了PHC管桩在沉桩过程中桩周孔压变化和土体位移分布特征,发现沉桩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随距桩心距离的增加而近似呈线性规律衰减,影响范围约为10倍桩径,土体水平位移不仅与地基土性质有关,而且其分布特征也与深度有很大关系,表现为0.2~0.4倍桩长处土体水平位移较大。采用数值模拟有效地模拟了现场测试结果,进而将结果推广,得到了沉桩引起的桩周土体位移随深度和距桩心距离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和桩径对土体位移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0.
利用近景摄影测量系统进行相似材料模型位移观测,在进行不同状态控制点坐标转换时,控制点的选取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且存在监测点配准精度不均等问题。本文基于罗德里格矩阵公式及性质,提出了近景摄影测量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粗差探测算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剔除粗差点,同时能提高坐标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