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61.
以项目组近年来在青海取得的年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搜集到的1 346个火成岩同位素年龄数据分布特征与地质演化过程对比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青白口纪热事件峰值特征暗示,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在中元古代末有可能已经拉开了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序幕。②在古特提斯演化过程中,岩浆活动相对于构造运动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在整个青藏高原东北部具有普遍性。③华力西—印支期构造演化旋回并不连续,中间可能有间断,并且间断可能发生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之间。④种种迹象表明,东昆仑地区泥盆纪处于持续强烈的伸展阶段,伴有大量具有伸展特性的基性岩以及A型花岗岩产出,该阶段从406Ma开始,结束时间不早于380Ma。  相似文献   
162.
敦煌莫高窟洞窟围岩渗透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敦煌莫高窟壁画受自身材质和自然环境等的影响,已经保存了1000多年的壁画产生起甲、酥碱、空鼓、壁画大面积脱落等多种病害。多项研究已经证明,这些病害主要是由于水盐运移导致的,水汽在岩体内的运移促使盐分在壁画表面富集是造成石窟病害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石窟围岩的渗透性研究可以解释水汽运移的规律,研究壁画病害形成的机制。在研究中应用原位定水位渗透试验测得了莫高窟洞窟围岩不同地层岩组的渗透系数,并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监测原位渗透试验、X射线CT计算岩石孔隙比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研究莫高窟围岩的渗透性,认为敦煌莫高窟围岩不同地层具有不同的渗透性,因此,即便处于同一地层岩组,渗透系数也有较大差别;在莫高窟围岩中存在渗透性好的地层,使水汽通过这些地层岩组向洞窟内运移成为可能;鉴于文物的特殊性等原因,在无法直接测得围岩渗透性的情况下,高密度电阻率法和X射线CT扫描是了解围岩渗透特性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3.
新寨锡矿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锡矿床,在前期区域地质调查和化探工作基础上布置了综合物探方法。本次野外工作采用了双频激电法。激电测量反映出该区幅频率异常范围及良好的矿体极化特征。结合多种资料,多种专业的相关知识,提高地质找矿分析能力,降低矿产勘查开发风险。研究表明,新寨工作区深部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4.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长江宜昌水文站观测的泥沙输送量逐年增加,但是到了90年代却出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泥沙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乱伐森林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改变,而减少的原因则可能是采取了一系列防止水土流失的对策和在上游修建了许多大坝而造成的。嘉陵江流域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源区之一,90年代每年从嘉陵江流域到长江的输沙量减少到1988年前的约36%。因此,分析该流域每年泥沙输送动态及其变化原因,对制定减小水土流失的森林规划,防止三峡水库的淤积以及保护长江流域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开发并改进了一个流域集水坡面上的侵蚀模型,并将它应用到1987年的嘉陵江流域,以对其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可被用于月度泥沙生产量的评估中。  相似文献   
165.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岩类分布广泛,与伟晶岩型锂(铍)矿化时空关系密切。为了约束其地质特征、岩石成因以及对伟晶岩型锂(铍)成矿的作用,文章对白龙山闪长岩、俘虏沟闪长岩和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工作。地球化学数据揭示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明显富MgO、CaO和TiO2,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结合已有全岩Sr-Nd、锆石Lu-Hf等同位素数据,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涉及新生地壳的贡献,其源区贫黏土,可能以砂屑岩为主。全岩锆饱和温度计约束岩浆温度分别为762~795℃(平均781℃)和769~773℃(平均771℃)。角闪石温压计约束白龙山闪长岩中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18~760℃(平均734℃),压力介于125~208 MPa之间(平均151 MPa);俘虏沟闪长岩中的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29~776℃(平均741℃),压力介于133~231 MPa之间(平均176 MPa)。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13.67±0.61) Ma (MSWD=1.4,n=39)和(211.73±1.02) Ma (MSWD=1.9,n=14)。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中发育电气石、白云母和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明显富SiO2和K2O,贫MgO、CaO和TiO2,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由壳源物质重熔而成,源区可能是泥质岩。全岩锆饱和温度计约束其温度为755~773℃(平均764℃)。所含锆石往往发育继承核,其年龄介于207~2490 Ma之间。最年轻的岩浆锆石约束岩浆侵位可能发生在(211.20±1.1) Ma (MSWD=0.34,n=10),这些岩浆锆石随后被热液增生边包裹,U-Pb年龄约束岩浆-热液事件发生在(185.10±0.89) Ma (MSWD=4,n=5),可能记录了后期伟晶岩侵位所诱发的热液活动。大红柳滩地区同时发育I型和S型花岗岩,形成于中温(734~781℃)、中压(151~176 MPa)的条件,岩浆-热液活动持续时间长达~33 Ma,为形成超大型规模矿床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6.
首先,针对研究区GF-2影像进行Brovey变换、G-S变换、NNDpansharp变换、PC变换4种融合,对融合结果进行定量评价;其次,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研究区作物进行分类,并进行精度验证,提出了研究区域农作物信息。结果表明:1)对研究区进行4种方法融合,提高遥感影像分辨率;2)从评价结果可知,4种融合影像中,NNDpansharp融合影像质量最佳。分类结果说明,NNDpansharp融合影像的随机森林分类总精度和Kappa系数最高,该方法和结果可为农业部门将高分二号遥感影像融合提取棉花面积方法提供选择性参考。  相似文献   
167.
红提葡萄气候区划的制定有助于政府部门科学布局红提葡萄种植区域,提高种植区的红提葡萄品质和产量。还可带动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霍尔果斯市气候资源利用率。利用霍尔果斯市及周边10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插值方法,根据红提葡萄种植的气候生态条件,筛选出≥10℃积温和无霜冻期作为红提葡萄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将霍尔果斯市红提葡萄种植区划分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分布在海拔720 m以下的南部平原地带;次适宜种植区分布在霍尔果斯市中部海拔720~950 m的山前平原;不适宜种植区位于霍尔果斯市域北部海拔高度950 m以上的天山山区。  相似文献   
168.
新源县杏花始花期气象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准确地提供杏花始花期的预报,利用新源县1996—2020年的始花期观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关键影响因子,建立预报模式。结果表明:新源县杏花始花期平均出现在4月5日,最早最晚始花期相差28 d,近22a来始花期提前约4 d。始花期前的气温、日照、0℃积温等对始花期有明显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了新源县杏花始花期的预报模型,回代检验中始花期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差0~2d的准确率达到63.6%,相差3 d的准确率为27.2%,2018—2020年的试报服务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相差分别2 d、1 d、3 d,可为花期专题气象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9.
根据伊犁州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2019年分别从5个县不同的果园采样的品质检测资料,结合相应站点的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气象因子对蜜脆苹果主要品质构成因子(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酸度、果实硬度)的影响,从影响要素上来看,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蜜脆苹果品质最主要的气象因子,影响时段主要集中在5~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