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2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市级地震信息节点是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它汇集和传输地震台站的监测数据,并向省级信息节点共享地震信息,在省级信息节点与县级信息节点之间起着中间枢纽作用。对市级信息节点进行标准化改造是对地震数据分析预报的有力保障。本文通过概述临沂市地震信息节点在网络结构、软硬件设备部署、日常维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改造情况,为其他市级地震信息节点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宁夏地震局于2013年全面建成宁夏强震动背景场台阵,共计台站数量11个,背景场台站使用SLJ-100型力平衡式加速度传感器、REFTEK130-REN数据采集器.REFTEK130-REN数据采集器每天24小时不间断收集采集数据、向计算机和服务器定向传输实时数据,并存储在设定好的目录中.传输过程中,路由器和数据采集器容易发生故障导致无法收到实时数据.为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本文用JAVA语言进行针对性软件设计,监测本地收取的波形数据,通过循环判断波形传输是否中断,并产出断记报警信息.经过为期半年的测试和预运行,背景场台阵断记报警软件的使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宁夏全区背景场台站的故障运维时间,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背景场台站的运维精度,从而快速高效的保证了背景场台站波形的顺利传输,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背景场台阵今后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机森林与GIS的泥石流易发性及可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书豪  吴光 《地球科学》2019,44(9):3115-3134
目前基于GIS的泥石流易发性(简称DFS)评价模型中,统计类型模型的因子须保证独立性,且权重受区间划分控制;线性机器学习难以处理非线性问题、而常用非线性模型调试效率低.鉴于随机森林(RF)能有效克服常用模型的诸多不足,且在DFS评价中的应用极少,首先展开基于RF的DFS评价,采用线性、RBF支持向量机、二次判别分析、RF等经贝叶斯优化的模型和26种泥石流影响因子;然后,分别以RF的相对权重排序和蒙特卡洛方法研究因子组合和建模样本变化下DFS评价的可靠性.结果表明:RF不易发和较易发区中有21个因子可指示泥石流孕育环境差异;RF的相对权重排序能有效确定易发模型的局部最优因子组合;随机样本划分导致的评价不确定性在中易发区最大,应通过提高建模样本比例和改善模型降低;RF的预测能力指标AUC为0.86、全局预测精度为0.79、F1分数为0.66、brier分数为0.14,以及它们的可靠度最优,可作为DFS定量评估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常见碎石土-基岩斜坡地基,在此类地基上的嵌岩桩基础,其上覆土层、嵌固段基岩多为倾斜。然而岩石试样中结构面倾角改变时,岩石试样的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故当嵌固段基岩存在层面且层面具有倾角时,往往对桩基的水平承载特性影响很大,所以基岩层面是影响嵌岩桩水平承载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通过改变嵌固段基岩层面倾角,得出嵌固段基岩不同层面倾角对于桩顶位移,桩身内力的发展规律,进而研究其对水平受荷嵌岩桩承载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碎石土-层状基岩斜坡地基场地中,嵌固段基岩存在层面会降低嵌岩桩水平承载性能。相对于完整基岩,嵌固段层状基岩存在水平层面时,临界荷载下降了17%、最大弯矩值下降了23%、最大剪力值下降了37.5%;而嵌固段基层层面为倾斜时,嵌岩桩水平承载性能下降的更多,且层面倾角为逆向30°时比顺向30°更加不利于嵌岩桩的水平受荷;桩身最大弯矩点与最大剪力点位置随嵌固段层状基岩倾角变化影响比较小,最大弯矩点位置几乎没有变化,最大剪力点位置在嵌固段基岩层面为顺向30°与逆向30°时下降了1倍桩径。该项研究可为在不同层面倾角下的层状岩体斜坡地基上受水平荷载的嵌岩桩设计作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印度天然气需求量与供应量“入不敷出”的不断扩大,在以LNG形式进口天然气的价格相对较昂贵的情况下,就需要加速勘探开发天然气替代资源———气体水合物的步伐。近年来,由ONGC、DGH、GAIL、NGRI和NIO等机构的初步调查研究表明,印度东、西近海域存在着气体水合物的地震模拟反射层(BSR)的证据。印度研究机构认为,开展调查勘探活动,并最终进行商业性开采气体水合物该是时候了。为此,印度政府组织了一个由GAIL的ShriI.L.Budhiraja(技术顾问)、ONGC的KuldeepChand…  相似文献   
16.
1959年全国地层会議之后,三年来我国寒武紀的地层工作又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东南区,皖南、皖中、江西修水流域和南岭等地的寒武系在分层和对比問題上,都有新的认識,并在海南島发現了中寒武世的化石。在华中-西南区,对于川北、黔东南、滇东、滇东南等处的标准剖面,均作了重要修正。华北-东北地区有关寒武系过去的工作虽然比較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表层颗粒有机碳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颗粒有机碳(POC)是海洋固碳的一个关键参数。为了研究南海北部陆架及海盆表层POC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本文利用2009-2011年4个季节的实测数据,对NASA发布的MODIS/AQUA卫星月平均POC遥感产品,进行了验证和校正;并利用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03-2014年POC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发现POC遥感产品与南海北部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72),但存在系统性偏高,需利用实测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区域性校正。分析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发现,南海北部陆架POC浓度较高,平均为(33.34±8.02)mg/m3;吕宋海峡西南海域浓度较低,平均为(29.25±6.20)mg/m3;中央海盆区浓度最低,平均为(27.02±4.84)mg/m3。春夏季POC浓度较低,最低值一般出现在5月,冬季(12月至翌年1月)POC浓度达到最高。利用2003-2014年的长时间序列遥感叶绿素(Chl a)和海表温度(SST)、混合层深度(MLD)模式数据,以及实测数据对南海北部POC浓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POC与Chl a在秋冬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R2=0.51),但在春夏季较离散,表明秋冬季生物作用对POC影响较大。2003-2014年期间,POC与Chl a、MLD及SST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甘肃区降水变化与气候指数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黄土高原甘肃区34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结合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对黄土高原甘肃区降水量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利用Morlet小波、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谱分析其周期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指数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5.4 mm/10a,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量下降趋势明显;就季节变化而言,降水量除冬季呈轻微增加外,其他各季均呈减少趋势,其中以秋季减少最为明显,其次为春、夏季。从空间分布来看,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东南地区降水量减少幅度高于西北部。研究区降水量存在2~3 a、4.3~5 a的年际振荡周期特征,呈现了同大尺度气候因子相似的变化特征;降水量与两大气候因子存在着多时间尺度的显著相关性,与PDO和ENSO存在5~5.6 a左右共振周期,位相谱月降水量变化位相比PDO和ENSO提前;低能量区降水量与PDO有3~3.5 a年的显著共振周期且接近同位相变化,与ENSO存在0~3 a和3~6 a呈负位相的共振周期。  相似文献   
19.
小波和IHS变换结合实现ETM图像波段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波变换和IHS结合的方法实现了ETM多光谱波段和ETM全色波段的融合,并与传统的IHS融合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波和IHS变换相结合的方法优于IHS方法。  相似文献   
20.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豫西熊耳山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带和断裂带内,成矿与区内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目前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但从矿物角度示踪成矿过程的报道较少。本文以矿石中不同世代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查明不同世代闪锌矿的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以反演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而约束矿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闪锌矿主要存在两个世代:第一世代闪锌矿(Sp1)呈黑褐色或浅褐色,常与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相对富集Fe、Mn、Cd、Cu和In;第二世代闪锌矿(Sp2)呈黄褐色或暗褐色,与大量方铅矿共生,裂隙被它形黄铁矿和碳酸盐充填,相对富集Co、Ge、Sn和Pb。闪锌矿中主要富集的元素为Fe、Co和In,其中Fe、Mn、Cd、Co和In等元素基本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的矿物晶格中,而Ag、Sb、Cu和Pb可能是以子矿物或显微包裹体的形式赋存。此外,Zn/Cd、Zn/Fe和Ga/In比值以及Fe温度计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沉淀时流体温度为229~259℃)和低硫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