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2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1 毫秒
71.
中国板块构造概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杨巍然  王豪 《地球科学》1991,16(5):505-513
  相似文献   
72.
舟山沿海经济虾类及其区系特点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报告了舟山沿海经济虾类47种。其中9种为渔业生产的主要对象,4种大型个体对虾在养殖上有一定意义,特别是斑节对虾、短沟对虾和长毛对虾最近几年的出现,在海洋学研究上应予注意。舟山沿海虾类以暖水性种类占优势,其南北沿海虾类成分组成显著不同,北部渗入了少量冷水性虾类,南部则有大量暖水性种类。显然,印度-西太平洋虾类区系在舟山沿海已临近分布北界。  相似文献   
73.
地理教学地图和地理课本是地理教学的两个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手段,能否科学地认识二者的关系,是能否设计、编制、编写出好的教学地图和课本的前提,也是能否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的前提。对二者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一、二者的历史沿革地理教学地图作为地图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种专用地图,是应学校地理教育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现在教学地图还没有形成一门学科,即没有形成自身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地理学在19世纪末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地理教学则仅仅是近两三百年的事情。以文字描述为主的地理学的简单知识和以图  相似文献   
74.
75.
一、利用群众打井资料编图的好处近年来,我国华北、西北等主要农业地区,在进行抗旱保丰收的斗争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打井运动,在大量开发和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地区利用地下水灌溉的问题,首先须要摸清地下水的分布特  相似文献   
76.
西部荒漠地区的湿地和水禽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国西部荒漠地区约有自然和人工湿地 96 180km2 ,这些湿地按成因分为断层陷落积水成湿地 ,冰川湖湿地 ,地下水浅出湿地 ,灌溉退水湿地和人工湿地。栖息着《湿地公约》规定的水禽 14 2种 ,占我国水禽种数的5 4 .8% ,其中繁殖种类 74种 ,占 5 2 .1%。列入国家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的 2 6种 ,占 18.3% ,占我国列入保护名录水禽种数的 5 0 .0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 12种 ,占 8.4 % ;列入《中日候鸟及其栖息环境保护协定》的 84种 ,占 5 9.2 %。荒漠地区湿地对水禽迁徙、繁殖、越冬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自然环境改变 ,尤其气候变干旱和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荒漠地区湿地的存在 ,对水禽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数量产生了强烈影响。应加强荒漠地区湿地保护  相似文献   
77.
地下水资源系统模糊管理模型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解决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问题时.通常没有考虑人在思维和行动上所具有的模糊性,没有或很少顾及和采纳、运用决策者或领域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创造性,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实用性效差,很难为生产部门或决策部门采纳和运用.本文利用模糊数学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地下水资源系统的模糊管理问题,建立模糊管理模型,提出一种模糊分步线性规划方法.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78.
简述了莺-琼盆地横向沉积分布、纵向沉积序列、动态沉积过程,以及浅海重力流的沉积特征与形成机制。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黄流组发育了浅海背景下的大型重力流沉积,琼东南盆地发育了半深海沉积环境下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海底扇。其中浅海重力流沉积的主要特征体现在:①沉积规模大小不等,且展布形态存在较大差异; ②海平面变化造成沉积特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③浅海重力流沉积通常不具备扇体亚相分异; ④浅海重力流的水道沉积砂体迁移快、堆积厚,表现为水道富集且多期次叠加。莺-琼盆地物源演化与对比揭示了源-汇过程及不同物源输入的动态时空变化,主控因素包括物源供给、相对海平面变化、差异沉降、古地貌(古坡折及坡度)等。   相似文献   
79.
利用2012年10月19日OTT-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在南海地区获取的一次对流云降水资料,对降水的微物理参量、平均雨滴谱和速度谱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中直径小于1 mm的小粒子所占比例非常大,直径较大粒子也频繁出现,最大直径接近10 mm,大粒子对降水强度、含水量、雷达反射率因子贡献很大;对平均谱进行Gamma分布最小二乘、阶矩法拟合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三种方法均较好表示谱的分布,但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有着明显优势(尤其在小滴端),且拟合相对误差在三者中最低,Gamma拟合的参数μ、λ关系均能很好地用二次函数表示;速度谱分布较接近Atlas-Ulbrich的实验结果,且直径小于0.687 mm时,粒子降落速度明显大于实验值,雨滴直径越小偏大越明显,同时用Atlas-Ulbrich与Gunn-Kinzer的实验曲线形式对速度谱进行拟合,两者的拟合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9.17%和5.87%。   相似文献   
80.
To evaluate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coastline change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Estuary since 1974,we extracted the mean high tide line from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at span from 1974 to 2014 at 2-year intervals.We chose 42 scenes to constrain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coastline,and implemented GIS technology to analyze the area change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Subaerial Delta.Runoff,sediment discharge and coastal engineering were withal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oastline changes.The coastline has transgressed seaward since 1974,and a part of it presents inter-annual variations.The area of the Changjiang Subaerial Delta increased by 871 km2,with a net accretion rate of 21.8 km2/a.Based on the change of sediment discharge due to the major project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Basin,we divided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the coastline into three stages:the slow accretion stage(1974–1986),the moderate accretion stage(1987–2002),and the rapid accretion stage(2003–2014).Liner regression analysis illustrate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rea changes and sediment discharge in the Chongming Eastern Shoal and Jiuduansha.This suggested that sediment load has a fundamental effect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Construction of Deep Waterway in the North Passage of the Changjiang River(1998–2010) led to a rapid accretion in the Hengsha Eastern Shoal and Jiuduansha by influencing the hydrodynamics in North Passage.Coastal engineering such as reclamation and harbor construction can also change the morphology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We defined a contribution rate of area chang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reclam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Changjiang Estuary.It turned out that more than 45.3% of area increment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was attributed to recla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