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在现代地名学已经比较成熟的一些国家,对地名的价值有着充分的认识,如视历史地名为具有本源意义的文献资料,视城市地名为城市有机生命体的内在网络,是社会记忆和文化空间的载体。建立在上述认识之上,英、法、美、前苏联以及日本等国,一百多年来,开展了广泛的地名资料收集和深入的地名学术研究,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些国家历史文献资料的不足,不仅强力推进了相关学科如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史的发展,其地名学研究水平,也跃居世界的前列。与这些国家相比,现代中国学者显然还没有普遍意识到地名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2.
本文记述了一类新发现于贵州省盘州地区的中三叠世Anisian期乌蒙龙属新种。通过对一具鳍龙类标本进行描述,并与现已知盘县生物群鳍龙类对比后发现,这一新标本的骨骼形态整体特征与乌蒙龙属Wumengosaurus特征基本相似,具有狭长的吻部,显著多于其他鳍龙类的牙齿数量。但标本在细部特征上与乌蒙龙属模式种的纤颌乌蒙龙Wumengosaurus delicatomandibularis Jiang et al,2008有着显著的差异:其间腕骨intermedium呈扁平的圆形,牙齿呈细长的尖锥状,无冠部膨大。且标本与纤颌乌蒙龙Wumengosaurus delicatomandibularis Jiang et al,2008在掌骨、跖骨形态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特征。现依据该标本特征建立乌蒙龙属新种圆腕乌蒙龙Wumengosaurus rotundicarpus,spnov 。  相似文献   
73.
作为二阶点模式分析方法,Ripley's K函数(简称K函数)以距离为自变量探测不同尺度下点事件的分布模式及演变规律,在生态学、经济学、地理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点规模的增加,估计与模拟阶段点对距离遍历计算时间开销激增,严重制约了K函数的应用,算法流程优化与并行加速成为应对海量点数据下K函数性能瓶颈及可计算性问题的关键技术手段。针对默认数据分区未考虑点事件空间邻近性导致跨节点通讯成本高昂且K函数距离阈值较大时索引优化失效的现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填充曲线的K函数优化加速方法。该方法采用Hilbert曲线构建空间分区,在顾及数据空间邻近性的前提下减少分区间数据倾斜和通讯开销;在分区基础上,利用Geohash编码改进各分区内本地空间索引策略加速点对距离计算。本文以湖北省工商企业注册数据为例,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默认分区无索引、KDB分区组合R树索引、本文Hilbert分区组合Geohash索引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距离阈值、集群规模下的计算耗时。结果表明,300 000点数据规模下本文方法的时间开销约为默认分区无索引方法的1/4,9台节点下加速比超过3.6倍。因此,该方法能有效提升分布式环境下K函数计算性能并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可为其他点模式分析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对新邵县水稻种植区土壤-稻米系统Cd,Hg,As,Cr和Pb这5种强毒性元素富集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该区土壤具有明显的Cd富集.土壤中的Cd向水稻籽实中的转移量十分有限,单从土壤的污染指数判断水稻种植的适宜性缺乏说服力和科学性,应充分结合水稻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分配机理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5.
朱秋颖  杨薇  冯箫  张涛 《气象科技》2023,51(1):115-123
利用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陆面再分析产品(China’s first generation global atmospheric/land surface reanalysis product,简称CRA),结合地面自动站观测、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能见度格点数据、葵花8号卫星资料,分析了2021年1月21—26日琼州海峡一次持续性海雾过程的发展演变、环流形势以及边界层特征,同时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雾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21—22日为低层冷空气扩散形成的锋面雾;23—26日为冷高后部偏东气流型平流雾过程,其中23日23:00至24日14:00大雾发展最强盛,连续12个时次出现特强浓雾,最小能见度达25 m。(2)锋面雾阶段,偏北风影响,风速为1~3 m/s;平流雾阶段,偏东风影响,风速为4~6 m/s。(3)锋面雾阶段,水汽辐合中心位于琼州海峡南岸至海南岛东北部陆地,大雾在陆地开始发展。平流雾阶段,水汽辐合中心位于琼州海峡北岸至海南岛东部海面一带,大雾自海上发展。(4)锋面雾阶段,逆温层在950 hPa左右高度发展,为下冷上暖的平流配置;平流雾阶段,950 hPa以下均为暖平...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肠道细菌在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和稚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成体厚壳贻贝肠道中分离出了10株细菌,通过分别形成单一细菌生物被膜,检验其对厚壳贻贝幼虫和稚贝附着的影响和生物被膜特性。实验结果发现,10株肠道细菌所形成的生物被膜均能诱导厚壳贻贝幼虫和稚贝的附着,但不同种类肠道细菌的诱导能力不同,其中Bacillus sp.4对厚壳贻贝幼虫具有高诱导活性,Phaeobacter sp.1具有低诱导活性;Phaeobacter sp.1对厚壳贻贝稚贝具有高诱导活性,Bacillus sp.4具有低诱导活性。通过比较分析 Bacillus sp.4和Phaeobacter sp.1生物被膜的生物量及胞外产物发现,肠道细菌被膜细菌密度、膜厚和胞外脂类对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无影响,而胞外蛋白和胞外多糖可以影响幼虫的附着变态;对于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肠道细菌被膜细菌密度、膜厚和胞外α-多糖均能影响其诱导活性,而胞外脂类和胞外蛋白无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厚壳贻贝的健康生态养殖相关技术提供相关的指导,为解析生物被膜调控厚壳贻贝附着机制和该物种生态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为了查明黔西南地区的地层、岩石、古生物及卡林型金矿分布等特征,充分应用了数字地质填图新方法和现代地质理论及测试手段,开展1:5万敬南幅、巴结幅、坡脚幅区域地质调查。结果表明: 依据岩石组合、生物组合等特征,厘清和划分了研究区地层填图单元,并新建了18个非正式填图单位; 首次发现右江盆地北西侧早三叠世晚期产于陆棚相区的海生爬行动物(鱼龙)化石; 首次发现中三叠世台缘礁相带海生爬行动物(幻龙)化石; 新发现矿化点11处,其中金矿化点9处、钼矿化点1处、胶磷矿化点1处,共圈出了卡林型金矿的3个找矿远景区和1个找矿靶区。该研究为区内开展相关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利用站点观探测资料、气象卫星资料和ERA-Interim数据对2017年2月21日下午到23日早晨海南岛东部沿海一带出现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海雾具备辐射和平流两种性质,海雾生命周期中,层云和海雾发生4次相互转化,而新一轮冷空气使海雾过程结束;(2)海雾发生在入海变性的高压脊天气系统中,100~200 m有逆温层存在,为海雾的生成维持提供较好的背景环境;(3)海雾期间边界层高度小于300 m,边界层适度的抬升有利于海雾生成和维持;(4)低层偏南风为海南岛东部海面输送水汽和热量。在海雾生成发展阶段,感热输送大于潜热,而消散阶段潜热输送大于感热。风场输送的热量增大海气温差,增强湍流热量输送,造成降温增湿使海雾生成维持。  相似文献   
79.
党牛  余星  胡航  许绪成  何虎  余娅娜 《地质学报》2022,96(12):4140-4148
地震层析成像显示在非洲和太平洋之下的核幔边界处(~2800 km)存在两个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s),分别被命名为Tuzo和Jason,指示温度或成分的异常。前人通过研究发现,大火成岩省喷发的古位置以及现今活动热点位置多位于LLSVPs边界±10°附近。由此,基于空间相关性,将LLSVPs狭窄的边界视为地幔热柱生成区,广泛用于解释地幔柱与热点的成因。但是,将一个深度2800 km的地球物理异常与地表热点建立联系,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且LLSVPs作为全球尺度的异常区,在地表的映射范围巨大,不可避免地与大量热点存在天然的空间叠置性,这种空间关联的程度以及是否具有成因联系仍然未知。本文考虑随机状态下热点落入LLSVPs范围的概率,对全球热点与LLSVPs边界重新进行空间分析,判断两者之间的空间叠置性。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热点与LLSVPs边界的空间相关性不及预期,Tuzo和Jason之间存在较大差异,Jason与热点缺乏空间位置相关性,而Tuzo与热点空间相关性较强。热点的分布与成因可能并不完全受控于LLSVPs。研究结果对普遍认为的LLSVPs与热点分布之间的强相关性提出质疑,在具...  相似文献   
80.
针对航天气象保障中高分辨率高空风的预报需求,利用欧洲数值预报、GRAPESGFS、导航探空数据,通过WRF模式直接输出、高空风模式产品融合、动力统计订正等方法实现了20 km以下逐250 m的高空风短期预报,并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3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U风预报好于V风;5~14 km高空风预报效果好于其它层次;在模式产品融合基础上进行的动力统计订正,预报效果最好,对于同层U、V风,4 m/s偏差内预报准确率为77.4%,6 m/s偏差内预报准确率为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