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6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14C法对江津油溪剖面长江三峡一级阶地上部砾岩层胶结年代进行测定以及填隙物的Fe2O3、FeO、CaO、MgO及Fe2O3/FeO等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下部松散砾石层填隙物氧化物特征为:Fe2O3含量及Fe2O3/FeO比值较高,FeO、CaO、MgO含量较低;胶结砾岩填隙物的氧化物特征则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本阶地的形成年代为距今13.4~40 ka;晚更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化可能是剖面氧化物变化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2.
本文运用岩溶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玄武岩和第三系盖层下石林的岩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盖层下空气的CO2浓度具有双向变化梯度与明显的季节变化,而第三系盖层下随深度递减且季节变化不显著;玄武岩水在雨季和旱季对碳酸盐岩都具有侵蚀性,而第三系水在旱季已饱和;玄武岩裂隙最大渗透张量比第三系大,而最大主轴倾角则比第三系小;玄武岩盖层下石灰岩的百日溶蚀量是第三系的14~22倍。上述特征说明玄武岩盖层下的石林发育好,从而较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发育好的石林常常与玄武岩相伴出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63.
表层岩溶带的岩溶动力学特征及其环境和资源意义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61  
蒋忠诚  袁道先 《地球学报》1999,20(3):302-308
表层岩溶带处于四大圈层的交汇带,碳- 水- 钙循环活跃,溶蚀和沉积化学反应都比较迅速,岩溶动力作用强烈而且对环境变化具有敏感性。表层岩溶带快速的岩溶过程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赋存大量短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信息,可提高地质过程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地位; 表层岩溶带碳- 水- 钙循环的活跃和与环境岩溶动力条件的相关性,使得表层岩溶带对环境 C O2 的变化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对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表层岩溶带的发育使南方岩溶区具有浅层岩溶水循环与地下管道水循环耦合的二次岩溶水循环的结构特征,加强了岩溶水的调  相似文献   
64.
桂林44kaB.P.石笋同位素记录及其环境解译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通过大气降水多种因素的相关性 ,以及平均温差较大的 2个时段生长的石笋C、O同位素的明显差异性 ,论证了本区石笋碳酸盐的C、O同位素与全球气温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Pl 1和X 1石笋高分辨率的同位素记录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 ,C、O同位素确定了冰期旋回冰消期的终止点“I” ,其时限为 10 .7kaB .P .。自 4 4kaB .P .以来桂林地区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 3个阶段 :4 4~ 2 5.6kaB .P .的冰期 ,寒冷 ,但比盛冰期暖和 ;2 5.6~ 10 .7kaB .P .的盛冰期 ,气  相似文献   
65.
不同岩溶环境系统的水文和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3个不同类型的岩溶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植被发育状况、群落特征、水化学特征对系统的响应、表层岩溶带功能、系统生态效应及水文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植被群落特征较好地反映了生态环境系统遭受破坏的程度及所处的演化阶段;因表层带本身结构的差异,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别是表现在对系统小气候和表层岩溶带水资源的调节方面;水化学对系统的响应过程,反映了不同系统中物质运移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66.
桂林响水洞600kaBP以来石笋高分辨率的气候记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桂林响水洞的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U系测年和C、O同位素分析,建立了中全新世6.00ka B P以来桂林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石笋剖面的C、O同位素记录揭示,桂林地区中全新世(6.00ka B P)以来的季风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气候期:6.00~3.57ka B P为气候适宜期,显示东亚夏季风由强盛逐渐变为减弱的趋势,为气候温暖湿润期;3.57~0.37ka B P为降温期,显示东亚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以及气候的大幅度波动。在这一降温期,间夹多次短暂的温暖期。石笋同位素记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6.00~0.37ka B P间的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δ^18O值由偏负逐渐向偏正的变化趋势,反映东亚夏季风由强变弱,降雨由多变少,气温由高变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7.
四川黄龙钙华的形成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15  
作者通过现场测试、实验及室内分析,从薄膜(扩散边界层)效应及水化学的变化对黄龙钙华进行了研究,得出黄龙钙华的沉积速率为0.43~4.7mm/a,其中速率较大者出现在流速较快(边界层较薄)的部位,如边石坝上;而速率较小者则出现在流速较慢(边界层较厚)的部位,如钙华池内。   相似文献   
68.
C·托格  袁道先 《中国岩溶》1987,6(2):127-136
碳酸盐岩次生渗透性是成岩作用、构造作用、水动力作用及生物化学作用的综合结果。在这些作用影响下,有的岩溶形态发育相当快,因此,了解溶蚀速度对于更好地理解岩溶水文地质问题是很重要的, 本文在评价当前碳酸敖岩溶蚀速度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从中国和世界几个其它岩溶地区获得的碳酸盐岩溶蚀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气候条件对碳酸盐岩溶蚀速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9.
现代岩溶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袁道先 《地质论评》2006,52(6):733-736
本文回顾了二十多年来以岩溶动力学为基本理论的现代岩溶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概述了其主要的科学成果和应用前景。指出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引入、全球视野的研究和各级主管部门的持续支持在现代岩溶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广西灌阳县响水洞石笋的同位素年龄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通过对灌阳县响水洞1号石笋进行α能谱铀系测年和碳氧同位素分析,获得了距今44. 0~ 3. 1ka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变信息。它反映44. 0ka 以来区内经历了严寒(晚大理冰期)、冰期后干冷和温热(间夹短暂的冷期)等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