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为个例,分别以GFS(全球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和JMA(日本气象厅)区域客观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利用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台风"桑美"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初始场资料对台风内部结构和移动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500hPa高度场和850hPa水汽、风场等预报,GFS再分析资料和JMA区域客观再分析资料均能较好地把握台风整体的流场形势。从700hPa风场、近地面风速、降水、雷达反射率、最小海平面气压和最大风速等模拟效果来看,JMA区域客观再分析资料均优于GFS再分析资料。对于台风路径的预报,前15h内JMA区域客观再分析资料较GFS再分析资料要好,而15h之后,以这两种资料作为初始场的台风预报路径与实况均有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72.
从专业服务的角度分析了测量学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服务需求的关联性,提出该专业测量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围绕测量学为该专业提供信息与技术服务的特点实施改革,着重探讨了测量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3.
川西南中二叠统中粗晶白云石流体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川盆地西南地区中二叠统地层在埋藏过程中发生了较高程度的白云岩化。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和详细的薄片岩石学研究,在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中识别出了四种类型的白云石(包括三种基质交代白云石和一种白云石胶结物):1)粉晶白云石,宏观上主要呈层状发育,晶粒小于50 μm,平直镜面半自形晶-非平直晶面它形晶;2)细晶白云石,晶粒大小为50~250 μm,平直晶面半自形晶-自形晶;3)中粗晶白云石,宏观上可见溶蚀孔洞和裂缝发育,其中充填白色的白云石胶结物、方解石胶结物等,晶粒大小为250 μm~2 mm,非平直晶面它形晶;4)白云石胶结物,以胶结物的形式在裂缝和溶蚀孔洞中发育,晶粒大小变化较大,具有明显的波状消光。利用不同矿物之间的接触和切割关系,结合阴极发光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确定了几种白云石和相关成岩矿物的形成时序,确立四川盆地西南地区中二叠统白云岩的成岩演化序列。即从成岩早期到晚期,依次形成(或发生成岩作用)了粉晶白云石、早期溶蚀作用、细晶白云石、中粗晶白云石、水力压裂缝、白云石胶结物、石英、方解石脉、缝合线、晚期溶蚀和沥青充填。通过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分析,发现中粗晶白云石和白云石胶结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即明显偏负的氧同位素、大于同期海水的Sr同位素,成岩流体具有较高的温度和盐度,表明其成岩流体具有典型的热液性质。原始灰岩和早期白云岩经热液改造,重结晶为中粗晶白云石,并在裂缝和溶蚀孔洞中沉淀鞍形白云石胶结物。  相似文献   
74.
型钢混凝土框架pushove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ushover分析方法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由于型钢混凝土(SRC)构件塑性铰属性确定方面的原因,SRC构件难以直接应用于pushover分析方法,而常采用按“等刚度”原则转化为钢筋混凝土构件(RC)进行计算。本文从理论上给出了SRC压弯构件N-M相关曲线、Mx-My相关曲线的形成方法,提出了SRC构件M-φ曲线的确定及转化为塑性铰曲线的原则,并研究了SRC构件塑性铰区等效长度的计算方法,可为SRC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提供参考数据。按照本文方法,采用pushover方法对两跨三层SRC框架进行分析,结果与该结构模型振动台实验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10层SRC框架和采用刚度等效的3层、10层的钢筋混凝土(RC)框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层数的增加,SRC结构相对于RC结构表现出更优越的抗震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75.
四川杨柳坪Cu—Ni—PGE富矿体的成因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Cu-Ni-PGE矿床绝大多数赋存在基性超基性岩岩体内部,在成因上主要与岩浆结晶分异熔离作用有关,岩浆期后或者独立的热液对于矿床的形成往往起叠加富集的作用。但在四川杨柳坪矿区,除了一般岩浆结晶分异熔离作用形成的Cu-Ni-PGE矿体之外,新近还发现存在独立的完全由热液形成的Cu-Ni-PGE矿体,矿体赋存在基性超基性岩体之外的大理岩片岩中,与基性超基性岩没有直接的关系,矿石品位很高,而且已经成为首要的开采对象。考虑到这样的富矿体在国外文献中鲜有报道,本文介绍其地质概况及初步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6.
以2012年生成于太平洋西岸的第23号台风"山神"(Son-tinh)为个例,在WRFDA-3DVar同化系统中结合新型AMSR2同化模块,探讨两种不同的同化背景误差协方差(CV5、CV7)和不同的模式背景场启动机制(冷,热启动)对台风预报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同化系统的分析场相对于背景场,对AMSR2辐射率资料亮温的模拟,在观测残差、标准差、均方根误差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可以很好地模拟出台风的热力学结构,提高模式分析场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台风预报的准确度;(2)总体而言使用UV风的控制变量方案(CV7)的效果略好于使用流函数和势函数的方案(CV5)。CV7方案的正向温度增量区域大于CV5,尤其是在台风中心区域附近,正向温度增量有助于台风暖心结构的形成;(3)热启动的spin-up过程可以改善模式的热力结构和水汽特征;CV7方案可以在更小尺度上将背景场和观测联系起来且在边界附近产生的误差更小。热启动结合CV7方案对于台风路径的预报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77.
利用阳春国家气象观测站1957-2016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阳春市近60年降水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阳春市降水年际变化总体呈波动变化,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增高趋势,增长幅度为0.02℃/年.阳春市年均降水量为2 338.3 mm,降水量逐月分布总体呈单峰型,以6月份降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78.
近4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及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塔里木河流域的21个气象站和10个水文站1961~2000年观测资料为基础,对塔里木河流域的温度、降水及径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1)20世纪6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代递增趋势,源流区的年平均气温增高了0.57℃,上游区增高了0.6℃,中游区增高了0.7℃,下游区增高了0.8℃,越往下游方向变暖趋势越明显,并且气温增高幅度逐步加大.(2)6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也逐年递增,但是与温度的增幅趋势相反,从源流区到下游区,降水增幅逐步减少,源流区平均增加了34.2%,上游区增加了22.0%,中游区增加了15.3%,下游区只增加了6.1%.(3)该流域各源流的出山口径流量除和田河减少外,阿克苏河增加9.04亿m3,叶尔羌河增加5.51亿m3,开都河增加9.27亿m3.(4)该流域源流径流受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双重影响,源流区的气候变暖和变湿是塔里木河源流径流量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9.
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对测量学课程进行定性,从更新教育观念的角度提出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以此确定测量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规格并指导教学体系的设计。提出了测量学教学体系的系统结构模式,并按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两大部分,经典测量学、测绘新技术与测量学应用三个模块构建了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0.
利用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和UPMGA聚类分析,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的鳃组织及养殖环境中的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鳃组织及养殖环境水样在指纹图谱上分别显示出21,21,23和21条信号强度不同的条带,条带的数量反映出三疣梭子蟹养殖环境中的菌群最为丰富,条带信号的强度,反映出不同样品中存在各自的优势菌种;可将4个样品中的菌群划分为2个群落,其中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鳃组织中的菌群聚为一类,其相似度为75%,2种蟹养殖环境中的菌群聚为一类,相似度为69%。首次尝试利用16S rDNA的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2种健康蟹体内和各自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结构的差异性,从而寻找蟹体内的益生菌,将有助于建立一种不依赖于分离培养的原位研究蟹体内菌群组成的分子诊断技术,为今后研究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与养殖水体微生物及相关蟹病害的关系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