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质学   9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6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芜湖市作为案例地,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入手,探求两者的互动发展,努力寻求促使有效就业的产业发展方向,为解决迅速工业化地区社会发展问题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2.
基于RegCM4区域气候模式、CMIP5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集和中国东北地区162个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采用偏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评估了RegCM4和CMIP5对东北地区气温的模拟能力,预估了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东北地区未来气温的变化.结果表明:区域模式和全球模式均能较好地再现气温时空变化特征,模...  相似文献   
63.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三个典型城市(哈尔滨、长春和沈阳)1961—2019年的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和TRNSYS软件模拟的能耗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办公建筑设计气象参数的影响,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与1961—1990年相比,近30 a(1991—2019年)东北地区三个城市的...  相似文献   
64.
近46年大连地区初、终霜冻事件和无霜冻期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高于0℃最低气温作为霜冻指标, 利用1961—2006年大连地区3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 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 分析了该地区初、终霜冻事件和无霜期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近46年来, 大连和瓦房店站均表现为初霜冻日推迟、终霜冻日提早、无霜冻期延长的变化趋势, 其中瓦房店站表现得更为显著; 庄河站的初霜冻日和终霜冻日表现出相似的变化, 但各自的变化趋势不显著, 而无霜冻期延长趋势显著; 大连境内极早初霜冻日和极晚终霜冻日发生频数分别为1~3次和1~4次, 大连最多, 瓦房店最少; 大连站的初霜冻日期存在2年和11年的显著周期, 终霜冻日期存在22年的显著周期, 庄河站的初霜冻日期和无霜冻期均存在11年左右显著周期; 异常霜冻事件大连和庄河站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频数最多, 21世纪初最少; 而瓦房店21世纪初异常霜冻事件出现的频数最多, 20世纪80年代最少。  相似文献   
65.
Based on 1961–2005 observed winter precipitation data in Northeast China,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snow concentration degree (SCD) and snow concentration period (SCP), together with the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when there is a higher SCD, are compu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SCD in Northeast China presents a yearly rising tendency and SCP decreases obviously. In terms of decadal variation, there is a 12-year periodic variation in PCP, and since the mid-1970s there has been an 8-year short periodic variation. As to spatial variation, SCD in winter of Northeast China has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eastern part to the western, and the minimum value of SCD occurs in the east of Jilin Province, while the high value center is observ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province. For the whole Northeast China, the variation tendencies are consistent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parts, where SCD presents a rising tendency and SCP shows a decreasing tendency. SCD in the southwestern and northern parts has a slight rising tendency, with SC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having the slightest increasing tendency, and SCP in the northern part showing the slightest decreasing tendency. When a high SCD value is observed, the whole reg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East Asian deep trough at 500 hPa, and the trough becomes deeper in the western part, while a high pressure, which is easily formed and intensified in the eastern part, makes the East Asian deep trough move eastward slowly. Upper-level jet stream and low-level jet stream co-exist, and the former is stronger and takes more of a southwestward position than the latter. The high value zone of water vapor transport over the Pacific is intensified obviously, and the extent also increases. Northeast China is influenced by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ed to the northwest along the north of the high value center.  相似文献   
66.
利用1981-2015年辽宁省海岸带20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与同期ERA-Interim、JRA-55和CFSR三种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风速场再分析资料在辽宁省海岸带的适应性问题。结果表明,三种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大风相关性均通过显著性检验,ERA资料相关性最好,但ERA的最大小时风速明显较观测资料偏小。三种再分析资料在空间上的偏差有明显的不均匀性,绥中、兴城一带偏差较小,旅顺口站偏差较大;CFSR资料最大小时风速的偏差绝对值小于1的站点最多,适用性较好;ERA资料的大风次数与观测资料最为接近,且14:00(北京时,下同)最大小时风速和大风次数的偏差均较08:00偏小。三个海区最大小时风速平均绝对误差的差别不显著,基本在1.5~3 m·s-1之间,而大风次数的误差较显著,渤海海峡误差相对较大,黄海北部次之,渤海北部误差最小,其中CFSR资料的风速平均绝对误差最小。观测的最大小时风速和大风次数呈显著减少趋势,JRA和CFSR资料呈缓慢减少趋势,而ERA资料呈增加趋势;ERA和JRA资料的年代际曲线波动平稳,不能表现出观测资料的年代际变化趋势,CFSR资料与观测值最为接近,但是变化趋势较观测资料缓慢。在长期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上,CFSR资料的可信度相对较好,JRA资料次之,ERA资料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67.
东北地区气候变化CMIP5模式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MIP5的多模式集合资料,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了不同情景下(RCP2.6、RCP4.5、RCP8.5)中国东北地区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结果显示:3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呈显著增长趋势,中期和末期增幅较明显,冬季增幅高于其他季节,RCP8.5情景下气温增暖最为显著,RCP4.5次之,RCP2.6最小,随着年代的推移,气温和降水年较差逐渐减小;空间分布显示:3种排放情景下各个时期的增温分布形式基本一致,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辽宁南部增温幅度最小,最显著地区位于黑龙江大兴安岭;不同情景下气温变化率的分布形势略有不同,但均呈显著增温趋势;3种排放情景下降水距平百分率均为增加趋势,呈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经向分布特征;不同情景下的降水变化率分布形势相似,呈南大北小特征,辽宁地区增长最为明显,黑龙江西部地区增长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8.
崔妍  徐文慧  李庆祥  赵春雨  周晓宇  敖雪  余君 《气象》2019,45(2):240-250
本文采用惩罚最大T检验(PMT)方法,结合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东北地区129个气象站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并与已有均一化数据集(CHH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的非均一性在空间上普遍存在,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检测出断点74个和94个,资料拼接和迁站是造成非均一性的重要因素。均一性检验和订正提高了东北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空间一致性,线性趋势空间分布更加合理,订正之后变化趋势略有增加,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由0.1和0.22℃·(10 a)~(-1)增至0.17和0.33℃·(10a)~(-1),与CHHT相比,两套数据时间相关系数在0.9以上,对东北地区气候长期演变趋势基本一致,东北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温趋势,采用PMT得到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较CHHT分别偏高0.05和0.03℃·(10 a)~(-1),在线性趋势空间分布上PMT均一化检验订正结果较CHHT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69.
利用NorESM1-M模式资料驱动AEZ模型模拟了21世纪中叶东北地区春玉米在雨养条件下的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在RCP2.6情景下,东北区域热量资源较1981-2010年有所改善,年平均气温增加1.72℃,≥ 10℃积温增加359.6℃;降水整体呈现略增加趋势且南部多于北部,全区平均增多56.9 mm,蒸散量增加10.0 mm;具有最大气候生产潜力的区域在辽宁省东部;与基准年相比,辽宁单产平均每公顷增加1100 kg。在RCP8.5情景下,东北区域热量资源进一步改善,黑龙江、辽宁和吉林三省≥ 10℃积温分别增加652.7℃、636.3℃和683.9℃,降水总量较RCP2.6情景增加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全区维持增产趋势,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增产百分比分别为3.3%、8.1%和20.0%。  相似文献   
70.
辽宁气候资源变化及评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Windows 98为操作平台的辽宁气候资源变化及评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