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测绘学   8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交通流是表征区域联系的核心要素,也是区域空间结构新的测度手段。本文基于流空间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使用高德导航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联系网络的空间组织结构、节点特征、联系机理进行识别与分析,以期对湾区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结果显示:(1)整合尺度后的大湾区呈现“四组团三圈层”的空间组织形态;(2)多中心化发展态势明显,依托广深莞核心交通资源出现高强集聚;(3)网络整体骨架尚未建立。本研究揭示区域城市间交互关系与结构特征,对推动大湾区构建多极化、组团化、协同化的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基于格式塔识别原则挖掘空间分布模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艾廷华  郭仁忠 《测绘学报》2007,36(3):302-308
面向空间群目标的分布模式识别是空间数据挖掘比较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空间认知原理与视觉识别格式塔完形原则并结合空间聚类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用于描述实体间差异的"视觉距离"概念,其定义综合考虑视觉识别中的位置、方向、大小差异,通过Delaunay三角网计算几何构造建立该距离计算的模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基于最小支撑树MST的聚类方法,获得与视觉认知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试图表明一个观念,即通用性的数据处理模型在GIS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GIS作为"空间认知"科学的原理,作技术方法上的改进,需要考虑认知主体在感知、辨析、识别、推理不同思维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原则。  相似文献   
33.
根据三维拓扑的研究现状以及特定应用领域对三维拓扑的需求,分析了这些特定应用领域的拓扑关系,提出了两种三维拓扑构建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兼顾内拓扑的同时主要构建体之间的外拓扑关系。第一种方法是在体单独构建完毕后建立体之间的拓扑关系;第二种方法考虑到当前成熟三维建模软件或CAD软件中的数据大多以离散面方式组织,设计了自动寻体算法,同时构建体之间的外拓扑关系。利用深圳典型地籍数据和建筑设计图生成的三维数据进行实验,验证了此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科学内涵和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需求和测绘发展的背景对数字地理空间框架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提出和建设的必然性,总体需求,基本内容,数据体系.指出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是现代测绘发展条件下测绘成果的新体系,是现代测绘发展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需要从信息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测绘转型的战略高度去认识、规划和实施.  相似文献   
35.
自20世纪以来,特大城市群如伦敦、东京、纽约、旧金山、粤港澳大湾区等迅速发展.特大城市群的孕育与增长得益于空间融合、人口迁移、经济合作和科技创新的共同作用,也奠定了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网络空间协同发展的基础.但城市群演进与发展中也出现了资源错配、同质竞争、发展不均、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的分析工具和治理范式面临挑战,呼唤更有效的空间模型和决策方法.新的技术方法如何促进特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在2020年国际中国规划年会的特别论坛上,5位专家围绕城市群协同主题,解读特大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解析形成机理与协同治理需求,展望融合大数据、地理信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慧湾区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6.
数字城市及其数字国土支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数字城市和现实城市之间的关系,说明数字城市是现实城市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分析数字城市的特点、建设内容和发展过程,并讨论数字国土的建设内容以及数字国土对数字城市的基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7.
自然场景内要素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在数字孪生城市中还原自然场景具有挑战性。数字孪生城市中的自然场景不仅要使用高逼真的三维模型,还要能表现自然环境中要素的生长过程、结构组成和分布规律,同时满足不同尺度下的场景变换,构造出既符合空间分布规律又具有沉浸式体验的场景。本文从自然场景构造过程的角度分析了场景构造的4个关键技术问题,回顾了目前场景要素建模和场景构造方法,并提出了一种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自然场景构造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38.
提升目标检测模型的泛化能力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键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Multi-Patch方法和多帧增量式预测策略,提升了不同场景下交通视频目标检测的稳健性,有效解决了目标尺度多变导致的视频中目标召回率低的问题。根据视频分辨率和目标尺寸,基于Multi-Patch方法自动将视频帧分割成最佳输入尺寸,使用YOLO v4神经网络并关联连续帧的上下文信息,采用增量式预测策略降低视频目标检测的漏检率,提升不同场景下视频目标的检测置信度得分和召回率。采集不同拍摄条件下的交通视频,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目标检测方法召回率在80%以上,置信度平均得分在0.84以上。  相似文献   
39.
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推动下, 地图可视化表达呈现出突破创新和拓展泛化的趋势, 然而地图设计与制作过程仍然高度依赖制图者的自然智能和专业经验等主观性因素。为适应信息化时代下地图表达与制作的客观化和自动化需求, 同时推进地图学理论方法研究与新型地图可视化技术的同步发展, 首先基于泛地图可视化维度体系和地图功能体系, 建立表达需求与可视化维度的关联关系;然后分析不同可视化维度类型所对应的典型地图可视化形式, 构建表达需求解析→可视化维度组合→表达形式建立→地图表达的泛地图表达机制。这进一步拓展了地图学研究和实践应用, 助力地图设计、表达和制作逐步走向大众化。  相似文献   
40.
地图学是一门在历史条件限定下不断成长的科学。相较于传统地图, 在新技术与新需求的双重驱动下, 信息时代地图的表达对象、表现形式、感知通道、用户角色等均发生了重大转变, 地图的科学概念及理论框架亟需进一步拓展, 以适应新时期地图学科的发展需求。首先, 分析了信息时代地图的泛化特征;然后, 讨论了新情势下地图的科学概念及其表示范围;最后, 基于表达对象、信息抽象、地图表达、地图结果, 构建了地图的表达框架。旨在适应地图学发展的时代潮流, 明确学科研究的外延边界及内涵表示, 为当前与未来的地图学发展提供相应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