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29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61.
井水位作为一种灵敏的体应变仪,是一种重要的前兆观测资料,有望用于提取地下应力和介质变化信息。目前我国已建成较为密集的地震地下水观测井网,积累了大量的波形记录,为建立地下水位变化模型、提取应力及介质变化信息和开展地震预测研究等提供了基础性平台。然而,由于井水位受多种因素影响,水位变化的信噪比很低,从水位中提取含水层物性和应力变化的模型、方法和规律都有待深入研究。本论文围绕井水位对气压和潮汐这两种天然载荷的响应特征与机理开展研究。从中国大陆地震地下水观测井网选取了一些气压和水位较为连续、稳定的台站资料,用于发展井水位微弱信号分析方法;利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水位资料,分析同震水位阶变类型,区分动态和静态应力变化的作用;利用全频带气压响应分析井水含水层的承压特性,尝试反演含水层物性;选取潮汐响应敏感的台站,利用水位对潮汐的相位响应进行含水层渗透率变化的分析。研究得出:(1)通过井水位传递函数的多次叠加可以大幅度提高信噪比,首次在一些台站获得了井水位对气压的全频带响应。(2)发展了全频带气压响应拟合反演含水层物性的方法,相对于低频带和几个潮汐频点拟合,全频带拟合可以提高反演的可靠性,降低强能量潮汐频点的影响。分析了含水层的承压状况以及井筒的储集效应,计算获得了承压含水层的压缩系数、孔隙度等参数。(3)汶川地震近场水位阶变主要与静态应力变化有关,而芦山地震400km范围内的井水位同震响应与静态应力变化无关,这种差别可能与地震能量和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4)无论汶川地震还是芦山地震,不管水位同震变化是上升还是下降,多数台站同震引起的含水层渗透率都增大,表明渗透率的增强可能主要与动态应力有关,而与静态应力变化关系不大。(5)芦山地震引起的水井渗透率增大在震后一年内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而汶川地震引起泸沽湖井的渗透率增大明显,并在约6年后仍然没有恢复到震前水平,推测该区域在汶川地震中有新的裂隙产生。  相似文献   
462.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云南鲁甸MS6.5地震震后16天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重定位结果显示,主震位于27.11°N,103.35°E,震源深度约15 km;地震序列主要呈“L”形优势分布,分为SSE向和近EW向两支,并均呈现近垂直的震源分布特征,显示此次地震为走滑型,并存在两个不同方向的破裂面.虽然此次地震发生于NE向昭通断裂及其反冲断裂(龙树断裂、大岩洞断裂)附近,但这些断裂均为逆冲型断裂,被排除了作为发震断裂的可能性;鲁甸地震发生在呈放射性分布的多条断裂的交汇部位,SSE向破裂分支与包谷垴断裂的方向一致,近EW向破裂分支与小河断裂南端的走向一致. 鲁甸地震可能已将包谷垴断裂和小河断裂在深部贯通.  相似文献   
463.
如何实现宅基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使沉睡的资本苏醒,既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又增加农民财产收益,使长沙农民在宅基地换房过程中切实增加财产性收入,我们应该有良好的期盼。  相似文献   
464.
把影响农用土地环境质量的所有环境要素综合起来,分解量化指标,重建评价体系,提出宏观指标分等、微观指标定级的新观点,并就县市级农用土地环境质量进行全要素整合评价和等级评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保证评价精度和把握等级评定的关键步骤是正确选择和划分评价单元,土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清洁度指标是农用土地环境质量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所有被整合调查要素和评价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刚性指标,在评价中必须加大权重,全要素整合评价可以弥补农业或土地部门多指标评价的不足,能够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农用土地环境质量状况.农用土地环境质量的全要素整合评价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基本农田保护区准确划定、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建设用地的区划调整以及土地基准定价能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65.
1994年我国即已立法开征土地增值税,但一直形同虚设,收效甚微。近期,国税总局频频出台新规,加强对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监管,土地增值税的"新政"将对楼市产生何种影响成为近期政府、学界、开发商和公众都在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6.
2009年,地处豫南大别山北麓的光山县文迎来一个沉甸甸的丰收年,这醉人的丰收里满含了全县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467.
不同水肥条件下水稻氮素运移与转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不同的水肥处理,采用15N示踪方法,观测分析了氮素在稻田的时空分布及运移规律、挥发及淋失损失规律、氮素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特征、稻田氮量平衡等。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由于稻田水分状况的差异导致土壤养分时空分布不同,从而影响其对作物的有效性;由于节水灌溉稻田水分相对较少,基质浓度较高,挥发损失高于淹灌。虽然节水灌溉下稻田渗漏液NH4及NO3-浓度较淹灌高,但由于此时总渗漏量显著减少,氮的总淋失较淹灌条件少;节水灌溉下,适当增加追肥次数,有利于减少各种氮素养分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节水灌溉下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高于淹灌,且有利于氮素养分向稻谷转移。  相似文献   
468.
469.
震前地温异常的一个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震前地温异常的一个实例华昌才,周小来,卢红艳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8北京邮电大学众所周知,地震发生前,震源及周围地区的地球物理场要发生变化,电、磁、地热、应力等有关的物理量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某种特殊变化,其中地...  相似文献   
470.
以通辽地区为研究区,统计3 943个聚落并作矢量点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分析法对研究区聚落1635年以来的空间分布模式及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 通辽地区聚落从1795年开始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莫兰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分布模式在整体上从1723年开始从随机分布越来越趋于显著的集聚分布。从不同年份的Ripley’s K函数看出,局部上1635—1723年一直处于集聚与离散不均衡的情况,所有距离段内从1795年呈现出显著集聚分布模式。② 1635—1840年,聚落点的几何中心呈现出西南-东北-西北的演变轨迹。核密度分析表明,聚落点在1635年是南部离散分布,1723—1840年南部密度最高。1840—1912年中部出现大量聚落,分布格局变为中部密度最高,1947年至今,西南部和中部都有大量的增长,北部也有一定增长,分布格局变为中部与西南部河流流域最密集。③ 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变是人地关系规律、宏观与微观的人文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中地形、水文、气候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产和居住,进而影响聚落的分布格局。聚落的增长速度及空间演变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人口迁入规模关系密切,土地政策及行政区划调整、人口迁徙等因素是主要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