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6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便于野外试验,对多普勒声雷达天线作了重新设计.本文对新设计的集合式数字多普勒声雷达作了介绍,对比试验结果说明新设计的声雷达测量风速和风向的结果与系留气艇测量结果相符很好,其性能与过去国内和国外分离式天线多普勒声雷达的性能相当.在西藏高原试验中,新设计的多普勒声雷达进行了40多天连续探测.声雷达探测结果发现在西藏高原当雄地区存在烟柱式上升运动,其垂直速度可达1m/s左右.  相似文献   
102.
9406号台风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中尺度特征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9406号台风从1994年7月11日12时(世界时,下同)到12日12时之间的24h降水进行了模拟,采用滤波分析方法对模式结果进行了尺度分离。中尺度场的分析表明:台风与中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非常显著地表现在中尺度系统的活动上;高低空中尺度散度场的分布对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降水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台风及西风槽强度的改变将直接导致中尺度系统强度的变化,从而造成降水强度的不同。另外,还从能量学角度对不同尺度系统的能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场的能量变化极值区与中低纬度系统的强度变化密切相关,且与降水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3.
我国西部高原大气边界层中的对流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1 998年第 2次青藏高原野外试验中的多普勒声雷达探测、低空探测观测以及卫星观测资料对高原大气边界层内的对流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声雷达探测到了高原边界层内有强烈的对流活动。这种对流泡中心的垂直速度可超过 1m/s,并存在尺度为 1个多小时的周期性 ,表现为中小尺度的有组织的湍流活动。高原边界层强对流得以发展和维持的物理机制是 :强辐射加热、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的下垫面不均一性造成边界层斜压性、边界层内的平流活动等 ,这些现象都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 ,边界层内可以产生一系列有组织的强湍流大涡旋活动 ,这些大涡旋形成的热泡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有的能够发生合并 ,变得更大也更为猛烈 ,达到凝结高度以上可形成对流云 ,并发生充分的对流混合。成云过程凝结潜热释放更有利于对流运动进一步发展 ,使对流云逐步发展成更大的对流云团 ,从而产生卫星云图中显示的云团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4.
涡旋合并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用正压原始方程模式,研究了多个涡旋同时存在条件下涡旋的合并问题.在此场合,除涡旋之间的距离以外,涡旋是否合并取决于三类因子,即涡旋数目、排列方式和强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5.
对非对称结构及移速突变台风的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06.
TYPHOON:SCIENTIFIC/OPERATIONALEXPERIMENTSANDDYNAMICTHEORETICALSTUDY¥ChenLianshou(陈联寿)andXuXiangde(除祥德)TYPHOON:SCIENTIFIC/OPER...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台风特大暴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ina(7503)台风于1975年8月在河南林庄造成24 h 1062 mm的特大暴雨,成为中国大陆台风暴雨之最。1975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这场特大暴雨,冲垮水库河堤,洪水泛滥,酿成大灾。中国24 h 1000 mm或以上的台风特大暴雨,称之为极端暴雨(Extreme rain),除这次外,还出现过多次,但都发生在台湾。分析表明,台风特大暴雨并不完全依赖于台风强度或内核对流强度,还和环境不同尺度环流系统与台风的相互作用、下垫面对台风环流的作用及台风上层云微物理过程有关。因此,登陆台风残涡复苏所下暴雨往往会超过强台风的暴雨;台风外围尤其是台风倒槽辐合区所下的暴雨也可能会超过台风中心暴雨。造成极端暴雨的台风有一些显著特点:极端暴雨产生在登陆或近海台风维持和停滞时段;低空急流、季风涌、双台风作用及内陆大面积水体是登陆台风获得水汽和潜热能量的主要来源;中纬度槽与登陆台风或残涡相互作用,可向台风或残涡提供位能和不稳定能量,使其产生更大降水;山脉地形对极端暴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台风高层云团中的微物理过程,对极端暴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对经过中国台湾岛和海南岛、吕宋岛、日本诸岛以及朝鲜半岛的热带气旋在过岛前后的运动、结构和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统计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岛附近热带气旋运动左偏(定义为偏于以前路径的左侧)机率最大,且台湾岛周围是产生诱生低压的高频区。采用理想东、西风环境场作为数值模拟背景场,数值研究了岛屿地形强迫与台湾附近的环境流场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热带气旋运动偏转的影响,提出了岛屿地形强迫、背景场和热带气旋涡旋三者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路径突然转折影响的观点,即台湾地形有利于环境场中诱生出一对偏差偶极涡,这对诱生偏差偶极涡将导致逼近岛屿的热带气旋产生运动方向的突然偏折,且在不同基本气流条件下,岛屿地形对热带气旋运动可能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非轴对称双涡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平流动力学的框架内,用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模式实施了19组试验,研究双涡合并的条件及较大尺度涡旋自组织的问题。结果指出:(1)存在着两个影响双涡合并的因素,即初始双涡中心之间的距离和初始涡旋的非轴对称分布。初始两个对称涡旋合并具有明显的临界距离效应,但初始两个非轴对称涡旋能否合并还受到初始涡旋的非对称结构的复杂影响。(2)存在着两类不同的较大尺度涡旋的自组织过程,形成较大尺度涡旋。第一类,初始两个涡旋相同,均呈轴对称分布。双涡作用经历了缓变、快变,以及涡量羽翼的生成、拉伸和发展的过程,合并后呈对称性流型;终态涡内区涡量的堆积来源于两个初始涡,终态涡外区的螺旋带来源于两个初始涡外缘线涡量羽翼的拉伸。第二类,初始两个涡旋不同,一个为椭圆型,一个为偏心型,均呈非轴对称分布。双涡作用中,椭圆涡一边互旋,一边向计算区域中心靠近,同时涡量范围加大,形成了终态涡的内核区;偏心涡一边互旋,一边被不断拉伸,形成了终态涡的螺旋带区;表现出终态涡内区的涡量堆集来源于椭圆涡,终态涡外区螺旋带主要来源于偏心涡的反复拉伸及断裂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0.
梁军  陈联寿  李英 《大气科学》2007,31(5):1011-1020
选取登陆北上在辽东半岛地区形成大暴雨的9216号(Polly)台风为例,采用NCEP全球分析资料,利用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其环境流场和影响期间冷空气的作用进行诊断分析,并对下垫面海温对Polly的强度、路径、低层辐合和水汽通量及降水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Polly影响期间,稳定在125°E附近的副热带高压使低值系统偏北移动,并靠近中纬度斜压锋区,使低值系统得到发展的同时并阻挡着其东移出海;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相叠置, 高空急流在35°N以北,呈非纬向,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加强和Polly的向北移动;辽东半岛地区为低空急流水汽输送辐合区;登路北上过程中,中纬度斜压锋区穿过Polly,使其获得斜压能量变性发展为温带气旋;黄海北部海面表层温度升高使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向海温暖舌区域偏折,低层辐合和水汽输送明显加强,降水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