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579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位于南岭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简称钦-杭带)交汇部位的湖南大义山锡矿是南岭地区典型的富硼型锡多金属矿床。为厘清大义山锡矿成矿动力学背景,深化南岭地区钨锡矿成矿机制,本文以大义山成锡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发现,大义山锡矿具有富硼的特征,成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发育电气石"囊包",电气石在蚀变矿物中广泛发育,并与锡矿化紧密共生,这些特征表明成矿花岗岩具有富硼的特征,并发生了岩浆热液流体出溶。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含量的Al_2O_3 (13.67%~14.00%)、Na_20(3.65%~3.90%)、K_2O(3.49%~4.24%)以及较高的FeO~T/(FeOT+MgO)比值(0.95~0.97)、FeO~T/MgO 比值(18.75~32.69)、A/CNK 比值(1.15~1.26)和 10000 × Ga/Al 比值(3.48~4.08),较低的CaO(0.54%~0.59%)、P_2O_5(0.04%~0.06%)含量和锆饱和温度(716~725℃)。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具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强烈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Th、U、Ta和Nd等元素,亏损Ba、Nb、Sr、Eu等元素。表明成矿花岗岩具有高分异的特征,与A2型花岗岩特征相近。Nd-Hf同位素分析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南岭地区成锡矿花岗岩及钦-杭带A型花岗岩同位素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壳源物质熔融,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综合本文及前人研究成果,推测南岭地区燕山期伸展作用与Izanagi俯冲板块开天窗或撕裂有关,在此背景下,软流圈物质上涌,引发下地壳物质熔融,形成了富硼的壳幔源混合型花岗质岩浆。岩浆中较高的硼含量促使岩浆发生强烈的结晶分异,并有利于晚期锡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42.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上中下游面临着不同生态环境问题,水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黄河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饮水安全状况。黄河流域年度地下水资源量393.55亿m~3,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7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81.91亿m~3,占比超过20%;黄河流域地下水质量以Ⅰ~Ⅳ类为主,劣质地下水主要受总硬度、硫酸盐、铁、溶解性总固体等天然原生组分影响,砷、氟、硒、碘等原生组分超标是流域部分地区地下水饮水安全的主要威胁;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黄河流域地下水位呈上游稳定、中游局部上升、下游下降的态势,主要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态基本稳定。针对黄河源区、宁蒙河套平原等重点区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全面开展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深入开展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水平衡分析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3.
文章利用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1°×1°)和大同地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法建立大同市分站点、分季节日极大风速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并且在对T639数值预报产品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基础上建立了台站日极大风速的客观预报系统,对2015年9月1日—2016年7月31日进行了24h预报,试用结果显示,各季模式平均绝对误差在3.2~5.7m·s^-1之间,因此,该系统可以为预报员快速做出日极大风速的预报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based on the sounding data in the stratosphere, ERA-40 and ERA-interim reanalysis data in the past 62 years. The QBO periodicity experiences a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the longer (shorter) the mean period, the smaller (larger) the amplitude of variation is. The QBO amplitude varies in a cycle around 10 to 15 years and in an out-of-phase correlation with the period. In additio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of the QBO amplitude in 30 to 10 hPa, while a little declining trend in 70 to 40 hPa. The deviation of the QBO zonal wind extremum centers from the equator also shows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The deviation location of the easterly core is generally in the reverse side to the westerly core, which means that when the easterly core is on one side of a hemisphere, the westerly core is on the other side.  相似文献   
45.
46.
商丹断裂带是一条多期次活动的大型断裂带,区域上也是大型金属矿的赋存带,对金属矿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文章以商丹断裂带(河南段)为研究对象,在基于孔沟至寨根一带构造剖面的宏观特征和显微构造特征解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控矿构造和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综合研究表明,商丹断裂带(河南段)具多期活动特征,整体呈现"正花状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47.
中东欧地区历来是地缘博弈的竞技场和利益争夺的交锋地,地缘政治特征十分显著。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的不断演变中,中东欧地缘环境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结合纵向历史演变和横向力量格局、外部战略环境和内部文化环境,以独特的地缘属性变迁、纷乱的地缘战略博弈和复杂的地缘文化结构为视角,分析中东欧地缘环境的历史演变及其演化规律,以当前地区地缘战略格局为基础,探查影响地区地缘环境的主要因素,剖析大国主导下的地缘关系和文化结构,分析得出域内国家弱小自主性差、大国地区博弈干预影响严重、地缘文化多样差异性显著等地缘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48.
浮游藻类对溶解态氮的吸收同化是湖泊氮生物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探讨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15)N稳定同位素添加实验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卡德藻(Tetraselmis sp.)、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以及盐水隐藻(Rhodomonas salina)为研究对象,从浮游藻类氮素吸收时间、营养盐基质以及藻种差异三个方面研究五种藻类对铵氮(NH_4~+-N)、硝氮(NO_3~--N)、尿素氮(Urea-N)三种形态氮的吸收特征。研究发现:(1)浮游藻类对三种形态氮的吸收均在1h时吸收速率最高,其氮素吸收过程为快速吸收。(2)浮游藻类优先吸收还原态氮,其中NH_4~+-N吸收速率最高,当培养周期为1d和4d时浮游藻类对NH_4~+-N吸收速率的均值分别为4.05和4.15μmol/(L·h);浮游藻类对Urea-N吸收相对偏好系数为25.18—713.42,表现出对小分子溶解态有机氮的特定偏好性。(3)不同藻种对氮素吸收具有不同特征,其中,剧毒卡尔藻对三种形态氮的吸收速率均为最高,而铜绿微囊藻的吸收速率均为最低;不同藻种不同培养时间氮素吸收速率差异与浮游藻类生长周期等特性有关。不同浮游藻类对不同形态氮素表现出吸收特异性,对水体氮负荷和浮游藻类水华优势种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9.
50.
针对室内点云数据无结构化属性、数据间无连接、不承载语义信息且数据点密度高的特点,结合建筑物点云几何特征和室内导航需求,通过数据降维简化建筑几何特征提取的复杂性,提出一种基于室内点云数据提取建筑物墙线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向特定方向投影,利用点云密度直方图完成天花板面、地板面和房间墙面的初步分割;然后将房间墙面点云数据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