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中国(东亚)大陆受特提斯、古亚洲和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制约,具有复杂的地体构架和特殊的岩石圈结构。本文从地学前沿——大陆动力学的视野出发,围绕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四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已有的进展并提出新的思考:①中国大陆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的构架:地震层析资料揭示西太平洋板片向西俯冲到东亚大陆之下,其倾角逐渐减小,最后近水平地插进400~600km深度的地幔过渡带中,成为箕状几何形态的超深俯冲板片。印度岩石圈板片超深俯冲至青藏高原之下~800km的深度,在喜马拉雅西构造结部位发生双向不对称深俯冲,印度岩石圈板片向东俯冲至东构造结东侧之下300~500km的深度。②中国大陆变质基底的再活化:中国大陆的大部分陆块未受显生宙以来构造、变质和岩浆事件的改造与激活,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印度陆块和阿拉伯陆块北缘还发育有形成于泛非期(530~470Ma)的造山带,其影响范围至高喜马拉雅、拉萨地体和三江地区。新生代的变质活化普遍出现在喜马拉雅、南迦巴瓦、拉萨地体和三江-缅甸地区,最新的变质年龄仅2~1Ma(南迦巴瓦)。③中国主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背景及深俯冲-折返机制:中国及邻区含榴辉岩的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有洋壳(深)俯冲和陆壳(深)俯冲之分。青藏高原中,大部分洋壳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与原-古特提斯洋盆中诸多微陆块之间的小洋盆的汇聚碰撞有关,陆壳深俯冲作用有两种机制,它们分别是大陆块之间剪式碰撞和撕裂式岩石圈舌形板片的深俯冲。④中国大陆造山带的深部物质可经3类机制挤出,即深部地壳物质"牙膏式"挤出、侧向挤出和"挤压转换式"挤出。  相似文献   
72.
郝凤华  高书银  姚玉燕 《地下水》2010,32(1):133-134
冠县针对农村水源工程建设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源工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切实发挥农村水源工程的重要作用。面对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局面,水源问题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加快农村水源工程建设,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水资源,坚持以人为本,人与水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增强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建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3.
桃花扇亭位于南京栖霞寺后桃花涧的东侧。为了纪念明末清初富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秦淮名妓李香君 ,于 1979年在葆贞庵旧址建造了这座精致的仿古建筑———桃花扇亭。1988年 7月 2 7日、2 8日连续二天大暴雨后 ,2 9日下午 4时许 ,紧靠桃花扇亭的南侧地面突然发生塌陷 ,塌坑上大下小 ,呈椭圆形漏斗状 ,上口长轴 12m、短轴 10m ,塌坑深 8m ,平卧在地面的 4根大理石柱 (长 3m ,断面为 30cm× 30cm)有 2根塌入坑内不见踪影 ,1棵 10余m高的大枫树大部分埋入坑内。塌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矿山于 196 6年~ 196 9年在此处用上向水平分层碎石…  相似文献   
74.
南京栖霞寺明征君碑石上的古生物化石图一明征君碑碑石正面化石(A-海百合茎,B-中国孔珊瑚)分布位于南京东北部栖霞寺的明征君碑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南京地区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唐碑,属省级保护文物。镌刻明征君碑的岩石属下二叠统栖霞组石灰岩,碑石上有...  相似文献   
75.
采用地球重力场模型 ,考虑区域重力异常和地形改正 ,建立了西藏墨脱地区 1′× 1′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实际检测结果表明 ,该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相对精度达到了± 0 .0 2 5m ,可代替几何水准测量 ,满足该地区工程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76.
辽宁省近50年降水序列变化规律及干旱预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孙凤华  袁健 《气象》2004,30(6):32-35
运用沈阳、大连、丹东、营口、朝阳5个代表站1953~2001年的年降水量资料,建立了辽宁降水序列,分析了其近50年的变化规律,年降水量具有明显减少趋势。以此序列为基础重建干旱发生的灾变序列,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探讨了旱灾预测问题。应用1996~2001年资料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7.
“96.8”河北特大暴雨成因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用卫星云图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1996年8月3~5日河北省的特大暴雨过程。分析认为:这次特大暴雨出现在东亚强经向环流形势下的副高西北部边缘特定的有利地区,主要受两个中尺度云团的直接影响。该云团的形成和发展,是偏南风低空急流与华北北部南下的近地面层弱冷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8.
79.
西沙永兴岛降水的酸度及其化学组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1987年5月在西沙永兴岛的雨水采样进行了分析。在西南季风盛行初期,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孤立分散的积雨云降水中,采集了雨量大于0.1mm的5次降雨。采样点设在西沙气象台二楼平台上,距海面约13m,向西距海岸边约70余米;每次采样用一直径45cm的塑料盆(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现场测定pH值和电导率,水样装入洁净的聚乙烯塑料瓶中存入冰箱。同期,每隔一周  相似文献   
80.
1980年在河北曲阳县某碱性伟晶岩中发现一种含Y、Ce、Ca、Al为主的硼硅酸盐矿物。经光性及其它物性的测定、化学分析、X射线单晶及粉晶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定是在我国首次发现的硼硅钇钙石(hellandite)、空间群为P2/a,晶胞参数a=18.827×10~(-10)m;b=4.694;c=10.257;β=111.7°;单位晶胞分子式:(Ca,Y,RE)_(12)(Al,Fe~(3+))_2(OH)_4[Si_8(B,Be)_8O_(40)(OH)_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