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78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赵跃堂  李振慧  储程 《岩土力学》2013,34(Z1):425-429
材料的破坏模拟方法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基于对破坏判据的分析认识,指出在破坏问题数值模拟过程中容易忽视的两个问题,包括计算过程中单元的侵蚀问题和单元侵蚀后的内部接触问题。以圆柱状试块受压破坏问题和岩石坑道震塌破坏试验问题为背景,考察这两个问题对材料破坏问题的影响。理论分析和算例分析表明,通过定义节点约束失效和内部单元接触条件,可以比较合理地模拟诸如岩石坑道的震塌破坏等材料和介质的破坏问题,常用的侵蚀算法对材料破坏问题的模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12.
????????????????????????????????????????????????????????????????????????????????????????иΧ??????????????鹹???????????????????????????????????????????桢?′?????????′?桢????桢?????????????????“???????”??“?????”??“??????”??“??????”????????ò????????“???????????”??“????????”??“?????????”??“??????????”????????????????????????????Σ??????????????λ???????????????????????????????????????????????????????????????????  相似文献   
213.
对于地下工程来说,围岩的长期抗剪强度从来是工程设计者和研究者所关心的课题。但历来仅根据持续时间十分 有限的试验来确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由这类试验所得到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抗剪强度。所以,本文提出的根据 龙游大型古地下工程即龙游石窟岩柱(包括柱础)的剪坏现象反算岩柱的长期抗剪强度的成果,是很有理论价值的。本文将 以龙游石窟4号洞的4-2号岩柱为对象作古地下工程岩柱长期抗剪强度的反演研究。为了在反演中能进一步考虑剪切面上 各部位的应力变化,作者还借助于FLAC-3D分析结果对不同部分分别进行研究,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214.
由于作用荷载复杂,沉入式大圆筒码头结构设计计算需要考虑不利情况下的各种荷载组合,难以应用现有的有限元加载系数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土体边坡稳定性分析。沉入式大圆筒结构的抗滑、抗倾稳定性是靠地基土的嵌固作用来维持的,可通过弱化土体强度来实现对结构极限破坏状态的模拟。在此假设基础上,建立沉入式大圆筒码头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结合某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沉入式大圆筒码头结构的稳定性。强度折减法只需对土体的强度进行弱化,操作方便,克服了加载系数法的缺点,适用于码头等作用荷载复杂的结构物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15.
基于ITRF2005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最新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发表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5的速度场,建立了一个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5VEL,并与地质模型NNR-NUVELlA及以往利用ITRF序列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ITRF2005VEL与NNR-NUVELlA模型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较以往的ITRF序列的模型精度更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与观测台站、板块本身等相关因素都有关.本文还由ITRF2005VEL模型计算了构造板块的总角动量,结果不为零,说明ITRF2005框架有可能不满足无整体旋转的要求.  相似文献   
216.
提出针对低黏性粉土等易液化土样采用酸化学改性方法。改性后的低黏性土液化试验曲线表明,在50~80 kPa动应力下孔隙水压力上升很小,应力降低很小。该方法能达到有效降低液化势,提高土体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17.
正弦波交替音对黑鲷音响驯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响驯化作为一种控制鱼群行为的技术,在海洋牧场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在室内控温和投饵条件下,用300 Hz和400 Hz正弦波交替音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进行音响驯化实验。结果表明,黑鲷对交替音的驯化效果经历了适应期、变化期和维稳期3个阶段;黑鲷的反应时间逐日缩短并逐渐接近对照组,第1~4天黑鲷的反应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5天开始对刺激产生正反馈,第10天低于对照组并出现实验期最小反应时间;聚集率则逐日增加并从第5天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第7天后聚集率稳定在100%;驯化后的黑鲷在饥饿状态下对音响刺激的兴奋度比饱食后相对更高。由此可见,300 Hz和400 Hz正弦波交替音对黑鲷的反应和聚集具有明显的效果,交替音可作为黑鲷音响驯化的一种有效手段,结合投饵可以在控制鱼类行为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18.
地表发射率不同的估算方法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遥感技术的日益成熟,用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也日趋完善,其中一个关键参数--地表发射率的估算,直接影响着地表温度的反演结果。基于TM6的热红外波段,分别采用最常用的Van的地表发射率估算方法和综合了覃志豪与Sobrino的估算方法,对北京地区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并在此基础上对这2种估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为找出更为有效的地表发射率估算公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于农林地2种估算方法都比较适合,但是对于水体和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区,则需要和当地的实测数据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更为合适有效的估算方法,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地表温度结果。  相似文献   
219.
在介绍RTK技术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测量实例,详细阐述了采用RTK测量设备在道路初测、道路定测方面中控制测量、中线放样测量上的具体应用。进而说明RTK技术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20.
通过对内蒙古索伦地区花岗斑岩的野外地质特征、锆石U-Pb测年结果及相关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该区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探讨了花岗斑岩成因及构造背景。索伦地区花岗斑岩多呈岩株或岩脉产出,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19. 9±1. 6 Ma)。岩石具有富硅、富碱和富铝质的特点,属于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矿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索伦地区花岗斑岩为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轻稀土元素(La、Ce、Pr),具有Eu的明显负异常,显示壳源岩浆或岩浆被地壳物质混染的地球化学特点。花岗斑岩具有正的εHf(t)值(+7. 5~+10. 8),二阶段模式年龄为489~695 Ma,反映其源区物质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新元古代基性下地壳物质的熔融。索伦地区花岗斑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这种构造背景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闭合后加厚陆壳的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