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异整合面是在区域(盆地尺度)或全球范围内发生根本性的、突然的、持续性的沉积相变而形成的地层界面.有别于传统的沉积学和地层学概念以沉积环境保持稳定或者缓慢连续变化为前提,异整合面强调古环境剧变事件在地层中的记录,它是不遵循瓦尔特相律的地层界面.陆相环境波动频繁、变化剧烈,容易发育异整合面,例如北美古近系绿河组、松辽盆地白...  相似文献   
132.
王忠伟  占王忠  高远  余飞  肖杨 《地质论评》2020,66(5):1199-1215
碎屑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物源属性和构造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藏夏河组是分布于羌塘盆地北缘的一套砂泥不等厚互层的地层,其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是古特提斯洋消亡阶段的沉积产物,其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对晚三叠世羌塘盆地演化过程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岗盖日地区藏夏河组碎屑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碎屑岩物源属性及其构造背景研究,探讨晚三叠世羌塘盆地的演化过程及性质。研究区藏夏河组砂岩样品具有低—中等的化学蚀变指数CIA=55. 0~65. 9、化学风化指数CIW=60. 6~74. 3 和斜长石蚀变指数PIA=56. 1~70. 6,反映物源区总体发生了弱的化学风化作用。Al2O3/TiO2、TiO2/Zr、Cr/Th、Sc/Th、Co/Th、La/Sc 值和显著的Eu负异常,表明藏夏河组物源主要来自长英质岩石,同时可能含有少量安山质物源。多重构造判别图解表明物源区主要来自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少量来自于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区。结合前人研究资料,笔者等认为晚三叠世早期羌塘盆地具有弧后前陆盆地的特征,而藏夏河组形成于同造山期或者造山后。  相似文献   
133.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初我国南方一些省份遭遇了50年未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其中2月1~2日浙江省遭遇最严重的一次冻雨和暴雪天气。通过对2月1日金华市冻雨天气的诊断分析发现:前期北方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各层温度都很低。2月1日700 hPa孟加拉湾槽东移,槽前西南急流给我区带来充沛的水汽,强盛的暖平流使中间层出现明显回暖形成融化层。而底层处在冷高压底部东到东北风里,受冷空气回流影响,温度仍很低是个冷层。随着850 hPa切变线北抬,中低层切变辐合加强,水汽升到高空变成冰晶、雪花。高空落下的冰晶、雪花在融化层里融化,再经过底层的冷却层变成过冷水滴,遇到地表物体冻结成冰-冻雨。2月2日河套一带的北支槽东移,槽后西北气流引导新的冷空气南下,中低层出现明显降温使融化层消失,冻雨天气转为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134.
沂河和祊河浮游植物多样性季节动态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沂河和祊河水质状况,提供流域综合治理的浮游植物依据,2006年11月—2007年8月,对沂河和祊河水体浮游植物展开调查。沂河和祊河水体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各在2.20~3.32和2.58~3.64,Margalef多样性各在2.34~4.31和2.14~4.16,Pielou多样性各在0.60~0.77和0.76~0.86,细胞密度各在2.43-6.25(×107.L-1)和2.78-5.89(×107.L-1)。沂河和祊河均为寡污-β-中污型,祊河水质略优于沂河。水温、氨氮和流速为制约沂河和祊河浮游植物多样性和细胞密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沂河和祊河水体正由河流型向湖泊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5.
作为中国商品粮的主要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频发的低温冷害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及时、准确和大范围评估低温冷害灾损是降低损失、快速恢复生产的重要前提。本文以鄂伦春为例,提出了一种快速评估低温冷害对大豆生产影响的新方法。首先诊断出该地区典型冷害事件发生的年份为1989年、1995年、2003年、2009年和2018年;然后基于本地化后CROPGRO-Soybean模型设置512组低温冷害和田间管理组合模拟情景;其次构建了1600组包括3个变量(有效积温距平值(CDD)、模拟的叶面积植被指数(LAI)和产量)的冷害脆弱性模型;最后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逐像元提取大豆关键生育期早晚窗口内最大的宽动态植被指数(WDRVI)及对应的日期(DOY),将WDRVI转化为大豆种植格点的实际LAI,结合构建的冷害脆弱性模型逐像元计算出产量和减产率。主要发现如下:① 校准后的CROPGRO-Soybean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不同冷害情景下的大豆生长发育过程;② 大豆遭受全生育期的降温情景(1~3 ℃)的减产幅度比局部降温情景(4个生育期随机生成连续5日温度为0 ℃)的减产幅度大;③ 历史冷害年1989年、1995年、2003年、2009年平均减产率约为9.6%、29.8%、50.5%和15.7%,与实际6.4%、39.2%、47.7%和13.2%的减产率相比,冷害灾损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且误差均在一倍方差以内;④ 运用该方法评估2018年冷害田间尺度的产量损失,并利用Sentinel-2A影像进行10 m高精度制图。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不同尺度的低温冷害灾损情况,为作物估产以及农作物灾害损失评估的业务化运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6.
珠江口及附近海域生物体中BHC和DDT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1985年-1993年在珠江口及附近海域从拖网捕获的底栖生物为样品,对各种生物体中BHC和DDT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对生物体中BHC和DDT的富集情况进行了讨论,给出了BHC和DDT的生物体内含量和富集系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总的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域各被检测生物不向程度的受到BHC和DDT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7.
138.
城市“屋顶农业”开发的适宜性试验—以柑桔栽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高远  胡云好 《热带地理》1995,15(2):115-119
本文通过对屋顶栽培柑桔的对比试验和分析,认为通过开发“屋顶农业”来绿化城市屋面,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而且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9.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古DNA方法成功地重建了海洋沉积记录中古微生物群落变化,并借此反演了当地古环境—气候变化。然而,此种方法对于陆地湖泊沉积记录是否适用仍然有待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Quantitative PCR)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技术手段,系统研究青海湖5.8 m(时间跨度为~18 500 a)沉积柱中的甲藻(Dinoflagellate)多样性和丰度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青海湖Dinoflagellate藻18S rRNA基因序列主要与海洋型藻类Woloszynskiahalophila和Scrippsiellahangoei相近(~98%序列相似性)。定量Q-PCR结果显示,每克沉积物含有dinoflagellate藻类18S rRNA基因丰度范围为2.27×10~3~8.55×10~6拷贝。另外,Dinoflagellate藻类18S rRNA基因丰度与总有机碳含量成显著正相关(R=0.408,p=0.0001)。对比分析揭示,较高的藻类丰度对应高总有机碳含量和较低的可溶解性盐电导率;反之,较低的藻类丰度对应较高的可溶解性盐电导率和较低的总有机碳含量。在青海湖区,总有机碳指示着季风降雨变化,并间接地指示着外源输入和湖泊营养状况变化,然而可溶性盐电导率则指示着湖泊盐度变化。综上所述,青海湖沉积柱Dinoflagellate藻类丰度可能反应了历史时期湖泊营养状况和盐度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0.
吕大炜  张奥聪  张之辉  高远  王东东  刘海燕  徐锦程  王洛静  田兴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4-2022082014
古土壤是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重要记录者,通过古土壤记录的信息,可以定性和定量重建深时古环境和古气候,为认识地质历史时期的各种地质事件提供依据。前人大多对特定区域展开古土壤研究,对全球性古土壤数据的整理和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相对较少。基于古土壤的干湿情况对古气候环境的指示作用,我们按照植物根迹、根系结构与根化石、黏土矿物以及古土壤的结构构造等依据,将前人报道的古生代(410~255 Ma)古土壤分为干旱古土壤和湿润古土壤两种类型。将古土壤干湿特征与其他气候敏感性沉积物进行对照,显示为干旱古土壤分布与钙质结核以及蒸发岩等指示干旱气候带的敏感性沉积物分布一致,湿润古土壤分布与高岭石、煤以及铝土矿等指示湿润气候带的敏感性沉积物分布一致。干旱古土壤大都分布在晚古生代中低纬度干旱地区;湿润古土壤大都分布在晚古生代赤道附近及中纬度湿润地区。通过以上分析认为,古土壤干湿特征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气候敏感指标指示古气候环境,进而作为划分气候带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