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质学   1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赵宁雨  梁波  黄锋  刘毅 《岩土力学》2015,36(10):2914-2920
针对软弱地基上的高速公路填方路堤稳定性问题,利用整体圆弧法稳定性分析原理,推导了同时考虑滑动面上黏聚力 和内摩擦角 联合作用的平衡方程;并将滑面上内摩擦角 在滑面切向方向上的作用等效为黏聚力作用,提出在此条件下的等效黏聚力概念;进而利用平衡方程和等效黏聚力讨论了合理反压护道宽度和高度的确定方法。以某高速公路反压护道工程为背景,进行了护道断面尺寸的设计计算和分析,并将安全系数和滑体特征与规范推荐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只考虑黏聚力的计算结果,综合考虑黏聚力 和内摩擦角 联合作用的分析方法更接近大部分软弱地基内摩擦角非零的工程实际条件,且在获得相同安全系数时具有更优的断面尺寸(节约用地和土方量);该方法与规范推荐方法计算的安全系数有紧密的联系,其值取1.05时与规范容许值较为吻合;该方法能避免设计中依靠经验反复试算确定护道尺寸的盲目性,可减少设计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东莞汛期降水特征及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东莞市1957~2005年的汛期降雨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得出,东莞的汛期降雨苣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准17年周期振荡。它有3个降雨量偏多中心(1961年前后、1976年前后和1992年前后)和3个降雨量偏少中心(1966年前后,1984年前后和2001年前后),另外还有一些小尺度的振荡。从Mann—Kendall统计量曲线看,东莞市降雨量存在着2个突变点(1960和2005年)。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东莞降雨气候预测的自回归模型,对降雨的长期趋势预测具有一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许多分别确定桩端阻及桩侧阻与沉降关系的方法。其中之一是从桩静载荷试验曲线中把二者分开,较普遍的作法是假设极限荷载之后桩侧阻不再增加成为常数,极限荷载之前桩端阻与沉降成线性关系。据此有几种作图法来确定极限荷限时的端阻及侧阻。本文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桩端阻及侧阻的发育特性,认为用双曲线拟合桩端阻一沉降曲线更为切实实际,从而建议了一种从桩静载荷试验曲线分别确定端阻及侧阻与沉降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抗压桩与抗拔桩侧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抗压桩和抗拔桩的桩侧摩阻力进行了理论探讨 ,从定量上考虑了桩周土的剪胀性及主应力方向旋转对侧阻的影响 ,得到了相应的影响系数和侧阻的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水文模型随着计算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水文模拟的热点,但面临着参数过多难以率定的问题.PEST是独立于模型的非线性参数估计和不确定性分析的综合软件,能通过尽量少的模型运行次数估计参数.本文应用以ArcView3.2为操作平台的WetSpa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人工试错法和PEST独立参数自动率定程序联合对WetSpa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对白盆珠水库流域1992~2001年日径流进行连续模拟研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沉积相揭示了目的层段的沉积环境、储集岩成因及其分布规律。通过沉积相研究,可以帮助油藏工程师建立油藏地质概念模型,为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解释奠定了基础。从在地质、测井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属性与沉积相的关系,选取了敏感的属性,利用反射强度平面图,清晰地展现了分流河道、曲流河道等相特征,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沉积相作精细划分,使井与井之间的结果更为客观,克服了以往人为推断划分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要求,综合运用塔基监控视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强化监管,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行“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职责提供强有力的抓手。基于塔基监控视频图像对特定要素自动识别的监管模式是实现“早发现”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既定的疑似违法建设行为分类的基础上,使用大量样本图片对开源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算法进行反复训练,将训练后的算法应用于南京市自然资源执法日常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构建了具有南京特色的“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东莞8.19强降雨天气过程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25,自引:25,他引:0  
通过分析2005年8月18~20日的天气环流形势及相关物理量,发现辐合带的北抬与西南季风的加强导致了东莞8.19强降雨的发生、发展与持续;不稳定层结、湿度在暴雨发生前是增大且北抬东移的,当急流东传后,湿度下降;同时,多普勒雷达探测显示,零速度线呈顺时针旋转,东莞地区出现辐合抬升现象.综合分析表明,强降水是在副热带高压偏弱,热带辐合带北抬和西南季风增强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配以中尺度环流系统,造成了珠江口东岸一次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GSM地区沙一段储层为例,提出了一套陆相碎屑岩储层的预测方法:在地质、测井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储层的地质概念模型。用反射强度、地层倾角变化、波形分类等方法研究地震相,在相分析的基础上重建储层的沉积演化过程,引入随机建模技术反演物性参数,查明有利物性区,并结合断裂分析对含油气性进行评价。这套方法技术在该区的应用中成效显著,所提供的钻探目标均获工业性产能。  相似文献   
20.
黄锋  朱合华  李秋实  李恩璞 《岩土力学》2016,37(Z1):145-150
围岩松动圈是制定隧道支护措施和整体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松动圈范围已备受关注。以张-石(张家口至石家庄)高速公路上的多条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声波探测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埋深、围岩等级条件下的隧道松动圈进行了研究。基于D-P准则推导了围岩应力松动圈的弹塑性理论和损伤理论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均小于单孔声波法测试结果,但两者变化规律类似。由于考虑了岩体的峰后软化特性,损伤理论分析法计算结果比弹塑性理论更加接近于实测值,运用损伤理论对围岩(特别是低级别围岩)松动圈进行预测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