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线性四叉树和线性八叉树邻域寻找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线性四叉树和线性八叉树邻域寻找的一种新算法肖乐斌①龚建华②谢传节①(①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②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香港)ANEWALGORITHMFORSEARCHINGNE...  相似文献   
42.
本文根据植被类型分布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通过GIS叠加、统计分析操作,建立植被分布与年积温、降水量、海拔高度、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的定量化知识向量表。综合应用所得到的地学知识向量表和植被光谱特征值进行分类试验,得到研究区的植被分布图。文章以贺兰山地区为例,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
地理学语言是人类认识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交流与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媒介。该文从传统地图、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到虚拟地理环境的发展,阐述了地理语言的演变与发展特征。作为地理语言的最新发展,笔者认为虚拟地理环境可以让地理学语言变得更为贴近地理信息的使用者,并为当今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提供一种新的交流平台。虚拟地理环境是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虚拟模型,它在强调地理信息使用者身临其境之感受的同时,还追求超越现实的理解。  相似文献   
44.
目前三维建筑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导航和虚拟地理环境等领域.不同细节的模型是LOD( Level of detail )技术的基础,由于三维模型的生产成本高昂,模型自动化简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三维模型化简包括单模型化简和多模型综合2方面,目前单个模型的化简研究比较多,而模型群组综合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研究模型群组的聚类综合,提出一种基于房屋轮廓与纹理的分层次聚类算法:首先,基于房屋的底面轮廓构建约束Delaunay三角网,以道路为基准对三角网进行划分,通过可视分析构建初始的邻接图,使建筑群组分类符合城市形态学;其次,将房屋纹理引入三维模型群聚类的过程,使用SOM( Self-organizing Map )智能分类算法对纹理进行分析,然后分割邻接图;最后,以最邻近距离对邻接图构造最小生成树,并进行线性检测,将离散的建筑合并到已聚类的群组中,最终完成模型的合并.本文利用纹理辅助轮廓特征,实现三维建筑模型的聚类,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SARS传播动力学模型及其多智能体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SARS时空动力学传播模型,并应用多智能体技术研究个体尺度上SARS时空传播行为的模拟方法。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本文采用Java和VRML开发工具,研发了SARS传播与控制的智能体模拟原型系统,并以SARS在虚拟社区的传播为例,开展了SARS时空传播行为模拟的初步试验以及反映SARS疫情控制效果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46.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提取林木参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获取林木参数,对机载激光雷达与实地观测获取的林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提取林木参数的算法是可行的。试验通过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研究由点云数据生成冠层高度模型(CHM),提出从CHM中提取单株木参数(树高、冠幅等)的关键算法;同时,通过在试验区布设1个100m×100m超级样地和16个25m×25m的子样地,利用DGPS和全站仪对单株木进行精确定位与树木参数测量。  相似文献   
47.
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于作为地理思维的载体-空间意象的定义及其意义进行了论述,对于不同类型空间意象的思维模式,含义和实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8.
地学可视化探讨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1  
提出了关于地学可视化的研究框架。地学可视化包括地图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 G I S) 可视化及其在专业应用领域的可视化。地图可视化与 G I S可视化是地学可视化理论和技术的2 个基础部分。地学多维图解是从非可视化角度提出的,关于图的地学知识表达、获取及其图的地学问题解的求证原理和方法,是地学可视化的高一级发展阶段。地图可视化中的信息表达交流模型和地理视觉认知决策模型的研究,将从理论上促进地学多维图解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虚拟地理环境是地学可视化、地学多维图解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最后集成系统。  相似文献   
49.
虚拟地形环境在游戏、仿真、虚拟现实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海量地形数据的三维表达与传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基于对等思想提出一种适合大规模地形漫游的分布式网络结构,充分发挥客户机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减少服务器负载,采用多点下载数据,提高地形数据的传输速度。同时研究该网络结构下多点下载模型、数据预处理、数据流程和视点相关的LOD简化算法,实现网络环境下大规模地形实时漫游。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该文中提出的方案可实现大规模地形实时漫游。  相似文献   
50.
借助携带地理信息的图像数据,标注未知图像的地理信息,是图像视频地理信息系统迫切需要的基于内容的检索工具。传统基于文本的地理信息标注方法主要借助人工完成,效率低下且无法运用于视频GIS检索之中,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流形结构的图像地理信息标注方法。该方法提取图像的视觉特征作为相似度度量,重构地理图像的流形结构,用以刻画不同视角视图图像的渐进变化规律,建立相同地理位置不同视角图像之间的内部关联,以便携带地理信息的共享。构建地理图像的流形结构需要连续视角变化的地理图像,当已有地理图像视角变化跳跃时,提出利用主动学习策略,通过交互完成视角变化跳跃位置的地理图像补充,同时进行增量式训练,提升地理信息标注方法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给出携带地理信息的图像,该文方法可以获得相同地理位置处流形结构内的所有地理图像,高效完成地理信息标注。此外,在应对成像视角变化跳跃的情况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