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4篇
  免费   1100篇
  国内免费   3543篇
测绘学   493篇
大气科学   1672篇
地球物理   3224篇
地质学   5561篇
海洋学   1016篇
天文学   394篇
综合类   697篇
自然地理   1130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89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553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482篇
  2000年   512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380篇
  1992年   336篇
  1991年   447篇
  1990年   390篇
  1989年   438篇
  1988年   447篇
  1987年   375篇
  1986年   264篇
  1985年   357篇
  1984年   295篇
  1983年   218篇
  1982年   171篇
  1981年   121篇
  1980年   174篇
  1964年   89篇
  1960年   52篇
  1959年   109篇
  1958年   120篇
  1957年   1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在数量、质量和温度上保护地下水资源在所有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民主德国,地下水资源不足而开采强度很大,在这种特殊条件下,更需最大程度地进行地下水防护管理。最佳保护由许多预防步骤组成,定义为地下水保护设想方法。该方法利用环境同位素,尤其是氚和碳-14和水文地质动力模拟结合基础水文地质分析,同时,考虑任何达到一定浓度的污染物的作用,并提出一个新的参数,这一参数概括了污染物从输入到输出之间影响其混合作用,稳定作用或迁移作用等的所有物理和化学过程。从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的测量中得出一个重要参数是地下水平均滞留时间,通过这个“同位数”参数,合适模型的研究能将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用地下水的起源、补给,流动  相似文献   
782.
为了有所益处,对工程实体的可能灾害的评价必须包括有关震源特征。诸如未来地震位置、最大地震震级、地震突发速率的地质与地震学信息。我们提出了概率法以分辩潜在震源特征,该方法明确地以不同震源特征(如最大震级和地震复发性)不确定性的度量进行不同的解释。该方法基于逻辑树的利用,并提出令人满意的且非常灵活的方法来评估各种相关联的参数并使不确定性定量化。逻辑树由码和树枝组成(如图1)。各个码代表参数几个值的一个选择,由此码出发的各树枝表示一个可能的参数值。如果所研究的问题中的变量是连续的,则可以用适当的增量离散开,逻辑树上的码排列起来可以说明参数间相关性的条阵,并提供从一般  相似文献   
783.
北非-欧亚板块边界地区,包括伊比利亚半岛为地震活动区,这由最近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所说明了。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与东南部某些破坏性地震包括1884年Granda与1829年Torrev(?)e(?)a地震。该半岛上地震活动频繁,包括中级地震。因此,对西班牙东南部地震的评价、地震灾害和危险(包括地震薄弱易发性)的研究、地震灾害的评估、强度衰减(MSK)以及强地动、大地震震级的重新评估、历史的以及仪器的地震目录的密切监视、微地震的野外监测、集中的机制研究、地震带分区以及构造的野外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结果计划作为系列解释图件推出,它可被工程师、建筑师、征地计划者、政府官员用于对于西班牙地震潜在地区的圈定。建筑施工中建筑规程的改进以及  相似文献   
784.
南印度Chitradurga序列的原岩为巨厚(约10km)的火山熔岩及陆源碎屑沉积岩,其变质相为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在片麻岩基底上同时形成了古老的近岸克拉通边缘沉积岩序列及远岸双峰火山序列。火山岩被交代蚀变,按现在板块构造观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微量元素数据难以鉴别这些变火山岩。后期粗屑浊积岩序列覆盖在这些老的沉积序列之上,没有产生明显的构造作用或侵蚀间隔。序列中所有岩石发生相似的变形,并有后期同构造花岗岩(约2.5Ga)侵入到岩层中。本文认为,在陆壳内简单的水平拗陷最初只是作为地台型沉积物被动接受区,而后在其中发育了沿张性断裂分布的一系列火山岩。该盆地的形成与应力作用并无任何关系。在众多火山岩群附近的Chitradurga盆地下陷以及片麻岩古基底的上升,则为后期的沉积岩序列的演变提供了深部构造环境,这些序列覆盖在实际上并没有变形的古老的沉积层之上。在挤压作用下,伴随后期构造作用产生的花岗岩的侵入(约2.5Ga),最终使盆地抬升,盆地也逐渐消亡了。可以说,在Chrtradurga盆地的演化过程中,以及到最终的造山运动,它与板块构造作用(威尔逊旋回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85.
在安大略Atikokan附近的Eye-Dashwa花岗岩深成岩体边缘相的角闪石英二长闪长岩中,ATK-6号钻孔在1090m垂深处见有一个4m宽的断裂带。该断裂带由四个主要的滑动面组成,每个滑动面宽达0.3m,平均产状182°/67°W,之间被网状次生断裂分隔。次生断裂与滑移面之夹角小于25°。该断层呈左行滑移。滑动面由碎裂变形的二长闪长岩构成(石英-角闪石-微斜长石-斜长石±榍石、磷灰石、锆石、钛磁铁矿)并广泛分布有新生矿物组合(赤铁矿-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葡萄石)。恢复结果表明,新生矿物组合由或至少部分由二长闪长岩的重结晶和各种蚀变生成,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围岩中原生浅闪石和奥长石(15—18An)在断裂带中10~12m的范围内逐渐变化,首先变为铁镁质闪石和钠质奥长石(10~13An),进一步变为铁透闪石质闪石或铁透闪石和钠长石(1~5An),最后变为阳起石和钠长石(0~2An)。断层中的绿帘石碎屑和微曲了的阳起石说明在主要构造运动发育前有强烈的蚀变。断裂带内外的绿泥石、绿帘石、葡萄石和微斜长石的成分相对均一。断裂带岩石随后的蚀变作用可以由(1)碎裂作用晚期到后期较长时间的结晶作用和(2)复活或张开的断裂带中低温岩石—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静态生长的葡萄石、绿泥石和赤铁矿,局部发育的重晶石+天青石、方解石+粘土(高岭石?)+绿泥石,广泛分布的钾长石和轻稀土元素及U的轻微富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上述作用的存在。断裂作用发育于晚太古代或早元古代的绿片岩相条件下,推测压力2.5~3.5kb,温度325°~100℃。断裂带中岩石相对二长闪长岩具很低的磁化率说明钛磁铁矿的分解,相对较高的伽马值和U的中等集中反映微弱但广泛出现的放射性元素的富集。低电阻率、低流体电阻率和低声速、高自然电位说明断裂相对于围岩是电导性好且是透水的。  相似文献   
786.
三波川变质带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边部,构成西南日本侏罗系杂岩体的一部分,它的俯冲可能与在赤道区形成的Kurosgaua地体的碰撞有关。三波川片岩第一带变形发生在韧性条件下,构造置换方向为N30°E,与大陆边缘平行,变形过程中伴有鞘褶皱及矿物拉伸线理的形成。在此阶段,发生大量矿物反应,并伴有变斑晶如石榴石、钠长石的同构造生长,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以垂直流动方向为轴的旋转。变斑晶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表明,这期变形作用一直持续到变质作用的退变阶段。在本期变形的较晚阶段,发生周态变质的超基性、基性岩石的侵位,高温榴辉岩体的侵位使得角闪片岩发生榴辉岩化进变质作用,并发生接触变质。变质相系由绿纤石  相似文献   
787.
通常假定变质岩已达到化学上的平衡(Goldschidt,1911;Eskola,1915),但非平衡和亚稳矿物及其组合并非罕见。局部平衡和表面平衡的概念将平衡的分析扩展到诸如石榴石、斜长石的环带体系及由局部离子交换而产生的化学不均匀体系之中,但仍有一些矿物和结构并不能用平衡和局部平衡的模式来加以解释。下面将要描述的几个例子主要来自于高压区域变质地体,少数几个来自于低压带。在这些例子当中,平衡分析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加里福尼亚的圣弗兰西斯科:(1)硬玉辉石: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2)钠长  相似文献   
788.
通过对Namaqua活动带的构造和地层背景的重新评价,我们把该活动带再分成(图1)不同的岩性和构造地体(根据Coney等人的概念,1981) 该活动带的东部向北东方向延伸,它也可以再分。在所划分的地体中,大多数都以大型剪切带为界,并且经测定,一些地体甚至有100km长的位移。在此提出的Aggeneys地体的构造演化就卷入了巨大的水平滑移(与垂向构造运动相反),而这一运动主宰着南非Namaqua活动带的元古宙构造演化。非洲在元古宙时期也肯定有板块构造作用在活动。在角闪岩相的Aggeneys地体(图1)中,主要构造为向南倒转的褶  相似文献   
789.
环大西洋显生宙造山带前中生代地体的增生历史可以大致分成: (1)位于非洲北部、中欧或西欧、不列颠岛南部、阿帕拉契亚山脉东南及南美北部的地体,是在泛非-卡多姆造山作用期间,在晚元古代-寒武纪增生而成的。 (2)位于阿帕拉契亚山脉、格陵兰、Svalbard、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不列颠群岛的加里东造山带和中欧或西欧及非洲北部的华力西构造带的地体,主要是在早古生代形成的,在泥盆-石炭纪(主要是华力西构造带)也有几次增生事件。 (3)位于阿尔卑斯及安第斯山造山带的地体,许多仍然保留晚古生代叠覆层序的  相似文献   
790.
水文科学家由于他们取得的成就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而感到自豪。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资料收集的增加,电子计算机模拟法和分析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很多工具,足以解答很多实际问题。就是说: 1.频率分析技术取得良好的进展,可以应用于江河、湖泊、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作水文分析计算。虽然对于如何选择正确的分布函数以及如何去拟合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