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451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521篇
地球物理   477篇
地质学   925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2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Following the LAMOST Spectroscopic Survey and the Xuyi’s Photometric Survey of the Galactic Anti-center, we plan to carry out a time-domain survey of the Galactic Anti-center (TDS-GAC) to study variable stars by using the Nanshan 1-meter telescope.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DS-GAC, a precursive sky survey (PSS) has been executed. The goal of the PSS is to optimize the observation strategy of TDS-GAC and to detect some strong transient events, as well as to find some short time-scale variable stars of different types. By observing a discontinuous sky area of \(15.03~\mbox{deg}^{2}\) with the standard Johnson-Cousin-Bessel \(V\) filter, 48 variable stars are found and the time seri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behaviors of the light curves, 28 eclipsing binary stars, 10 RR Lyraes, 3 periodic pulsating variables of other types have been classified. The rest 7 variables stay unclassified with deficient data. In addition, the observation strategy of TD-GAC is described, and the pipeline of data reduction is tested.  相似文献   
992.
Ren  Xiaoli  Lu  Qianqian  He  Honglin  Zhang  Li  Niu  Zhongen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9,29(11):1807-1822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The ratio of transpiration to evapotranspiration (T/ET) is a key parameter for quantifying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ecosystems and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993.
Gao  Wenlan  Duan  Keqin  Li  Shuangshuang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9,29(6):971-983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Among the most devastating extreme weather events, cold surge (CS) events frequently impact northern China.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extreme weather events will...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万旭  李江风  曾杰  冉端  杨斌 《地理研究》2019,38(9):2173-2187
中国复杂的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控形成了当前中国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厘清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对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以往研究缺乏对中国县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及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基于1995—2015年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尝试采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方法测度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并且综合运用重心分析、热点分析工具(Getis-Ord Gi*)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1995—2015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如下:① 东部季风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高于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生态环境质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和经济集聚的城市群以及省会城市周边地区。研究期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迁移;② 1995—2015年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新疆、重庆、贵州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省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以及河南)境内,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省份以及东南部沿海地区省份;③ 土地利用程度对于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力显著强于其他因子,东部季风区的社会经济和交通区位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力强于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生态大区过渡带;④ 影响因子之间相互作用主要包括非线性增强作用和双因子增强作用两种类型,以非线性增强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95.
两汉时期西域戍边遗址驻军的农作物利用策略及生业模式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原王朝的屯垦政策以及西域汉代驻军的环境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的西域屯垦戍边研究主要关注于军事屯田的起源、分布及影响等,而对两汉时期戍边遗址驻军的生业状况尤其是农作物组成及利用策略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新疆(古代称为西域)石城子遗址土壤样品的植硅体分析与动物骨骼样品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研究,揭示了新疆汉代驻军多样的农作物利用策略及生业组成.研究发现黍(Panicum miliaceum)和青稞(Hordeum vulgare L.)应该是石城子遗址驻军主要的粮食作物,而房址地面土样中较高的C4植硅体含量可能表明驻军对植物资源,也许是谷物进行的脱壳处理.草拌泥土壤样品中发现的黍类稃壳遗存,则很好地揭示了农作物副产品在房址墙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羊(Ovis sp./Capra sp.)、牛(Bos sp.)等动物骨骼样品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更为我们展示了农作物栽培与家畜饲养之间的可能联系,具体表现为驻军可能利用黍类以及青稞作物秸秆对部分羊、牛等家养食草动物进行饲喂.而以黍与青稞为主的农业,以羊牛为主的畜牧业以及狩猎活动一道构成了石城子遗址驻军多样的生业组成.  相似文献   
996.
基于新疆深390 cm的SCZ17黄土剖面的黑碳(BC)记录以及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磁化率结果,并与巴里坤湖孢粉记录的温度数据对比,重建了该区末次冰消期(16~12 ka,对应剖面深度202~274 cm)的火灾历史并探讨了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在末次冰消期期间黑碳通量与TOC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植被量的增加,生物质燃烧活动增加;2)BC通量与湿度和温度数据的EEMD结果显示:①在13~16 ka期间,剖面的黑碳通量指示的区域生物质燃烧变化与温度变化存在着近乎同步的关系,而在12~13 ka期间可能由于湿度的影响二者的同步关系不太明确;②χfd%所指示的湿度变化和黑碳通量的对比结果显示,湿度峰值/谷值分别对应着黑碳通量的谷值/峰值,即当气候湿润时,火灾活动频率低;气候干旱时,火灾活动频率高。因此,认为研究区火灾活动倾向于发生在暖干的气候条件下,且可燃生物量可能控制着区域火灾变化的长期趋势,而由温度和湿度变化所造成的火灾活动的次一级波动叠加在这一长期趋势上。  相似文献   
997.
基于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岩作用中受孔隙尺寸控制的矿物沉淀和胶结非均质特征的发现与思考,结合当今国内外有关多孔介质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化学流体动力学研究进展的调研,对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归纳。(1)地质环境中“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广泛存在,表现为储集层孔隙的胶结非均质性及其最终形成的“大孔充填而小孔保存”特征。现今研究主要从不同尺度孔隙结构观察、流体—孔隙介质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矿物沉淀实验3个方面开展。(2)受孔隙尺寸控制的非均质沉淀特征可以利用与表面化学相关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解释,即微孔隙中更大的界面张力和矿物晶体曲率导致矿物的有效溶解度更高,因而更容易保持过饱和状态而不发生沉淀。(3)“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可使油气储集层发生微孔的选择性保存,在不同尺度孔隙共生的情况下,较大孔隙更倾向于被胶结充填而小孔则更易于被保存,不同的胶结模式对岩石整体渗透率的影响略有不同;该现象在地热储集层开发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研究中也值得重视。最后,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非均质胶结特征和孔隙分布,分析总结成岩流体性质、来源及胶结模式差异对孔隙结构演化和优质储集层分布的影响。“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的发现和重视对于理解流体—岩石复杂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储集层成岩作用和孔隙保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和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998.
塔河油田奥陶系鹰山组和一间房组发育大规模生物扰动碳酸盐岩储集层。在岩心观测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的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观测和柱塞样品的X射线显微镜扫描与分析,实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生物扰动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数字化表征与连通性分析。结果表明: (1)由于生物扰动区潜穴充填物和围岩基质的岩石组构差异大,使这类储集层呈现极强的非均质性。(2)生物潜穴充填物主要由白云石晶体组成,白云石晶体以自形、半自形晶体为主;白云石晶间孔隙发育,孔隙体积集中于10~100μm3,喉道半径一般小于10μm,喉道长度一般小于40μm,白云石晶间孔为这类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围岩基质孔隙不发育。(3)生物潜穴充填物孔隙度介于7%~10%,孤立孔隙虽然数量多,但连通孔隙体积占比大,且连通孔隙拓扑结构复杂,孔隙连通性很好;通过表征单元体的尺度粗化升级分析发现,这类储集层的孔隙局部连通较好,而整体连通性相对较差。该研究真实、直观、准确刻画了生物扰动碳酸盐岩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可为后续这类生物扰动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微观渗流模拟研究提供所需的特征参数;未来将这类生物扰动碳酸盐岩储集层微观尺度上的孔隙结构数字化表征和渗流模拟结果与宏观分布规律相结合并应用到实际储集层评价中,可为这类储集层的油气资源量估算、开发方案优选、产能预测和提高采收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9.
野外地质露头的观察、研究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获取地下地层信息,为地质科学研究提供最直观、最真实的一手地质资料。然而传统的露头研究,尤其针对大坡度、人员无法到达区域的露头研究,主要依赖坡底部考察、测量和拍照等方式记录露头信息,难以精细、准确地表征整个地质体。消费级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好、适应性强和成本低等优势,且能够近距离、多视角、变高度地获取露头影像。本研究对无控制点情况下的大坡度地质露头影像采集方法与模型构建精度进行探讨,利用消费级无人机垂向航线采集影像,然后构建模型。结果证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结合消费级无人机能够有效地构建具有毫米分辨率精度的大坡度地质露头模型。构建的模型具有分辨率高、分辨率均一、量测精度可达毫米等特点,可有效降低野外考察的工作难度,降低人员安全风险,真实准确地复现野外大坡度露头情况,为大坡度露头剖面解译、分析和量测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Niu  Wen-Jie  Ye  Wei-Min  Song  Xiaoyu 《Acta Geotechnica》2020,15(5):1095-1124
Acta Geotechnica - In the deep geological disposal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s (HLW), Na-bentonite produced from Gaomiaozi (GMZ) deposit has been selected as a possible buffer and backfi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