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A zonal domain,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is used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the ma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 areas over the Pacific on precipitation in 1991.Some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made and the mechanisms of the influences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s of the SSTA are mainly confined within the tropical and the subtropical regions.The direct effect of the SSTA is to change the exchanges of the sensible heat and the water vapour between the air and the sea,through the consequent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the flow fields and the feedback process of condensation,the SSTA finally affects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62.
夏季季风区气候的模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一个由大气模式、土壤模式和水域模式三个子模式组成的模式模拟了夏季风区的气候特征。模拟得到的平均气候特征,如温度场、风场、降水和蒸发场均与实际观测场接近;模式模拟出季风区的地面气候特征,表明其与大气状态和下垫面性质关系密切;对加热场的模拟则表明,积云对流凝结潜热加热对总加热率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63.
臭氧和海温对夏季大气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球圈范围的P-σ坐标模式对O3和海温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试验,第一种方案不包含O3,第二种包含了O3,第三种既包含了O3又引入了海洋混合层。结果表明,O3对大气的直接作用表现为高层大气的加热率增大,改变了100hPa的气象场。间接作用则表现为O3引入促发了积云对流加热的变化,从而影响中、低层大气的加热率。海洋混合层的影响是直接的,主要通过海面感热和蒸发量的变化影响低层大气。  相似文献   
64.
侯伟芬  王谦谦 《气象科学》2004,24(3):314-318
本文利用 4 9a(195 1 1~ 1999 12 )中国 16 0站的气温资料和近 4 0a(195 8 1~ 1997 12 )平均高度场和风场资料 ,研究江南地区气温异常时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65.
    
The effects of the land-sea contrast and the topography on the climatic properties are simulated in this paper by use of a p-σ incorporated coordinate system model in a zonal domain. 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discuss the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the model and find that the capability of the model is stable, with the same land-sea distribution and topography seven monthly mean climate states are close to one another, their variance is even less than the initial one. Secondly, we focally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he land-sea contrast and the topography on the modeled climate field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land-sea contrast and the topography influence the atmosphere mainly through the heating effect and the former has larger influences on the simulated large scale climate fields than the latter.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Project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Climate Dynamics and Climate Prediction Theory”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66.
利用ECMWF高度场资料,详细分析了1985年和1991年5月主要季风环流系统的旬平均和旬距平特征。结果表明,5月名旬,旱涝年的主要季风系统的位置和强度有明显差异。并指出夏季降水的异常,不仅与5月各旬北半球的南亚高压,极涡,西太平洋副高等系统的活动异常有关,而且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冷高,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弱有关,甚至与南半球中高纬环流的经向度大小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67.
索马里低空气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用P-σ混合坐标系五层初始方程模式,模拟了索马里过赤道低空气流的发展过程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索马里低空气流的发展可分为二个基本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低空气流在贴近地面的层次上发展,略高的层次上有序的气流尚未形成;第二个阶段为低空气流在近地层继续加强,同时较高层次上也出现了有序的气流.结构分析表明,索马里低空气流一般在700hPa以下,在索马里海岸附近有一个热力性垂直环流,索马里低空气流穿过其中。有关形成机制的模拟实验表明,在边界层中,气流的发展主要决定于非绝热加热的海陆不均匀分布,与地形高低的  相似文献   
68.
刘倩倩  党云晓  张文忠  魏璐瑶 《地理科学》2021,41(12):2096-2106
利用2015年中国40个城市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贝叶斯多层级有序分类响应模型探讨了PM2.5污染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而核算居民为减轻PM2.5污染的支付意愿。研究发现:PM2.5污染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PM2.5污染每增加1个单位,主观幸福感将下降0.040个百分点;家庭月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月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主观幸福感将提升0.026个百分点。支付意愿不仅受到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还受到居民所处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在承受PM2.5污染的最初阶段,居民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支付意愿最高。居民为改善空气质量愿意支付的金额平均为226元,占家庭月总收入的2.274%。  相似文献   
69.
中国市域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优化与重构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当前国家战略决策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首先,利用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帕累托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和首位比重指数刻画了中国城市市域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化;其次,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政府干预3个方面系统地揭示了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相对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胡焕庸线以东的市域更偏向多中心;中国市域空间结构相对稳定,有微弱的向多中心发展的趋势;②市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主要受政府干预影响,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作用相对较弱。具体而言,地表粗糙程度、城市行政等级和政府支出占比会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朝单中心方向发展;而土地面积、县/县级市内国家级开发区个数、市域内政府间竞争以及人均公路里程则使得空间结构朝均衡的多中心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70.
Ren  Xiaoli  Lu  Qianqian  He  Honglin  Zhang  Li  Niu  Zhongen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9,29(11):1807-1822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The ratio of transpiration to evapotranspiration (T/ET) is a key parameter for quantifying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ecosystems and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