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5篇
  免费   1142篇
  国内免费   3551篇
测绘学   496篇
大气科学   1729篇
地球物理   3076篇
地质学   5594篇
海洋学   997篇
天文学   343篇
综合类   696篇
自然地理   1137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562篇
  2004年   539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499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398篇
  1992年   342篇
  1991年   446篇
  1990年   387篇
  1989年   420篇
  1988年   451篇
  1987年   371篇
  1986年   262篇
  1985年   362篇
  1984年   295篇
  1983年   225篇
  1982年   176篇
  1981年   126篇
  1980年   175篇
  1964年   89篇
  1960年   52篇
  1959年   110篇
  1958年   122篇
  1957年   1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71.
引言兰德盆地位于南非的德兰士瓦省和奥兰治自由邦境内,呈椭圆状,面积约52000平方公里。维特瓦特斯兰德盆地元古宙含金地层大部分被较年轻的地层所覆盖,该地层蕴藏着迄今世界上金储量最大的金-铀砂积矿床。古砂金矿床产在维特瓦特斯兰德(简你兰德)超群(2500~2600百万年)中。该群由河流相、湖泊相、海相沉积物互层组成,并夹有少量的火山岩。二十亿年前布什维尔  相似文献   
972.
在挪威西部片麻岩地区的(?)橄榄岩研究中,变质榴辉岩显示异常的Sr浓缩,在全岩分析中SrO最大为2.4%。在变质榴辉岩矿物中存在的最大Sr浓度是:斜长石9.6% SrO,绿帘石8.5%,黝帘石7.4%斜黝帘石4.7%,杆沸石6.65%,磷灰石1.5%,葡萄石0.5%,榍石0.3%,角闪石0.2%以及Sr-长石22.6%。锶异常是由于榴辉岩在角闪岩化作用期间Sr带入而形成的。被带入的Sr的来源或许是邻近的角闪岩和在晚加里东期带入的。晶体化学研究表明,根据晶体化学现有的知识和痕量元素分布很可能能够预见在矿物相之间Sr的分布。  相似文献   
973.
从已收到的一批专题讨论会的摘要中可以看出尚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这些疑问可以认为是以往专题讨论中一直存在着的焦点问题,现列举如下: 1.应该寻找一种对所有绿岩带来说统一的构造环境,还是绿岩带仅象征着一定范围的构造环境?如何加以识别?绿岩带是大面积造山带的一部分?绿岩带是外来的吗?我们又如何证明/反驳他们? 2.是否早太古绿岩带(如塞卢奎、巴伯顿、彼得斯堡、皮尔巴拉、依苏阿)不同于晚太古绿岩带?如果是这样,那么是从哪些方面来考虑的吗?在绿岩带内对于岩石类型的定量估计上几乎没有什么已汇编的资料:这是首要目标。此外,因为许多绿岩带都是  相似文献   
974.
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主要是以重力变形样式并伴随有花岗岩浆以及底辟深成岩体的侵位为特征。绿岩带与其周围花岗岩地体之间关系的特征模式(Macgregor,1951和Anhaeusser等1969的“花岗岩-绿岩模式”)可以从较大范围内予以论证。本文主要以南非巴伯顿山地为例,通过一些示意图和照片说明在太古宙绿岩带及其周围的花岗岩地体内常见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975.
由拉伸造山带内的位移所造成的岩石组构,提供了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便可以鉴别大陆壳发生拉伸作用的几何模式。应变协调性的论证表明,引起有限拉伸力作用的原因可以是,横穿(1)面状非旋转断层或韧性剪切带,(2)在一水平挤离之上旋转的剪切带(多米诺模式),或者(3)山于水平纯剪切拉伸分量而发生旋转的剪切带(塑性模式)。正常的铲状剪切带的几何形态,可能是由于纯剪切分量(塑性模式)或面积丧失分量(面状剪切带模式)随深度发生变化而发展起来的。研究过在这些不同模式的几何格架中迭加的简单剪切、纯剪切拉伸作用和面积变化对岩石组构的影响。这些位移分量可以是依次或者是同时迭加的,它们决定了与一定量的构造拉伸作用相关的有限应变状态。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用叶理倾角(或应变率)对剪切应变的图解和叶理倾角(或应变率)对构造拉伸作用的图解表示的。剪切应变图解说明不同位移分量对一个剪切带中岩石组构的影响,而构造拉伸图解则能更好地说明这些位移分量的区域性影响。野外地质人员可以用剪切应变图解和构造拉伸作用图解来解决下述问题:(1)根据应变率测量叶理方位及其变化,确定横穿一个区域的构造拉伸作用,(2)根据野外资料区别可能的各种拉伸模式,(3)评价剪切带的产状和覃度对位移量的影响。对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亚利桑那州的变质核部杂岩体以及北美科迪勒拉山脉“盆地和山区”的野外工作中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76.
Kaap Valley英云闪长岩侵入体的形成年龄约为3500Ma,是侵位于巴布顿绿岩带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岩套中年龄老而且规模最大的深成侵入体之一。虽然在许多方面与该岩套中的其它深成侵入体相似,但Kaap Velley英云闪长岩体在化学成分上更富镁铁质,其中以角闪石而不是以黑云母作为主要的镁铁矿。此外,它还富含稀土元素。这些特征表明:仅仅用简单的高度部分熔融来解释该英云闪长岩的成因是不合适的,因为这需要更多的富长英质的奥长花岗岩从同一源岩中分熔出来。所以,不如把Kaap Valley英云闪长岩的原始岩浆看作是一种富含镑石、磷灰石等副矿物,并可能溶有CO_2气体相而且被镁铁质物质混染了的奥长花岗质岩浆。英云闪长岩中角内石的晶形和成分与那种认为角闪石是岩体侵入时没有被消化尽的镁铁质的变质火山岩围岩中的角闪石作为捕获晶保存下来的认识相矛盾。因此,可以推断岩浆的混染作用应该发生在岩体侵位以前。可能的形成机制是原始岩浆在深部混入和完全同化了基性的岩石,从而形成了一种相对偏基性的岩浆。在这种岩浆凝固时期,由于晶体发生分离并下沉而导致角闪石和角闪石十黑云母质英云闪长岩相的分凝作用。尔后,英云闪长岩浆大约是在3200Ma以底辟的方式侵位于目前所处的位置,而且在底辟作用过程中使与之接触的绿岩带发生变形。同时,底辟作用还改造了岩体本身原始的可能是近于水平的成分分带,其理有的几何图形最好可以解释为是一种由交叉构造线组成的棋盘格子构造。  相似文献   
977.
在北克拉拉,可能在Sargar期侵入的Ezhimala侵入体是一个成分上从辉长岩,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到花岗岩连续变化的分异岩套。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个岩套是浅部生成的岩浆底辟侵位和分离结晶产物。在分离结晶产物中,主要的矿物相是角内石和斜长石,黑云母、钛铁氧化物是次要的分离矿物。这个岩套是这个地区许多成分多变的火成岩体之一,这些岩体是克拉拉区晚元古和早古生代重要岩浆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8.
已经被用来(而且目前仍在继续使用)标定澳大利亚东南部的Lachlan褶皱带(LFB)中S-型花岗岩的一些标准在本文中又做了评述,而且与北美西南部的各种过铝花岗岩进行了比较。根据一些不充分的资料,其中的某些花岗岩已被归类为S-型花岗岩。实际上在LFB中所有的体积巨大的S-型花岗岩是近地表的岩基花岗岩,它们通常与S-型火山岩组合在一起,而不与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相伴生。这些花岗岩强烈地过铝,堇青石的存在则为一证据。含有原生白云母的花岗岩是很少见的。由于在沉积源岩的形成过程中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所有这类花岗岩是低Na、Ca和Sr的。北美西南部不同时代的过铝花岗岩则有明显的差异。这些花岗岩很少含有堇青石(在LFB中,为S-型花岗岩的一个标志矿物),但是其中的某些花岗岩具有进一步演化的特点,以致结晶出富含Fe—Mn的石榴石。这些花岗岩主要是二云母花岗岩,与LFB中大多数过铝花岗岩相比,其结晶作用发生在水(?)度较高及深度更深的环境下。含堇青石的火山岩(S-型)至今未见报导。北美西南的过铝花岗岩总体上来讲是高Na的。这些岩石的某些具有奥长花岗岩的亲缘性,其母岩浆似乎很象是从遭受过改造的玄武质岩石经部分熔融而产生的。局部出现的某些过铝花岗岩(边缘至准铝型)可能是由于高层位的I-型花岗岩混染所造成的。这些岩石不是S-型花岗岩。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实北美西南部过铝花岗岩是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79.
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石英—长石交生的文象花岗岩的成因在文献中已做过讨论。并在研究花岗质伟晶岩的相平衡、晶体成核和生长特点的实验中得出了这种文象结构。温度、压力以及成分变化的分析表明,这种结构是在驱动力作用和不平衡的条件下,石英和长石同时生长所形成的。随着SiO_2(可能有水)在边界层变富,主晶相钠质碱长石的生长界面由面状变成格子状。在格子状边界间残余液体中SiO_2含量达到饱和使石英沿长石成核并生长,其总成分也许刚好在其结面上,但对于上述机制此条件是不必要的。文象结构的发育是靠界面局部的动力作用,并非仅与总组分的热化学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80.
在塔里木陆块西北缘的巴楚一柯枰地区发育有一套中性一基性岩岩脉。特别是在瓦吉尔塔格这套岩脉更为发育,岩脉互相穿插,围岩受脉岩烘烤,蚀变,几乎使地层无完整之处.它侵入于下二叠统中,对于其形成时代说法不一。为了研究瓦吉尔塔格金伯利岩形成的时代,笔者首次对这一带脉岩进行了古地磁研究。现将有关资料提出,供兄弟单位参考使用。由于时间短促,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