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6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1005篇
测绘学   425篇
大气科学   492篇
地球物理   679篇
地质学   1696篇
海洋学   531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40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日本刺参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日本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浆灌胃移植性肿瘤模型小鼠,探讨了日本刺参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日本刺参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提高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P〈0.05);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P〈0.01)和抗体形成细胞数(P〈0.05);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和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P〈0.05,P〈0.01);促进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P〈0.01)。提示日本刺参能全面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992.
千岛湖蚤状溞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季节与昼夜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对不同季节千岛湖蚤状溞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昼夜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蚤状溞在千岛湖分布广泛,春季和夏季蚤状溞主要分布在15-25m水层,而在秋冬季分布相对均匀,从表层到60m水深都有分布;比较了蚤状溞在不同季节的迁移现象,春季和秋季蚤状溞为夜间迁移模式,而在夏季和冬季虽然都存在迁移现象,但不同于常见的三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993.
台风Rananim登陆后引发强降水成因和暴雨分布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2004年第14号台风Rananim登陆后造成的强降水过程按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划分,指出第一阶段的降水是由台风本身环流产生的,第二阶段的降水则是台风残留低压与中纬度西风带环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针对暴雨在台风登陆点南北两侧非对称分布的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暴雨的非对称分布与台风本身的非对称结构、南北两侧不同的水汽输送以及中尺度地形有密切关系。同时利用湿位涡分析方法诊断了台风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发现湿位涡负值中心与暴雨中心存在较好对应关系,而且其中心数值的绝对值大小与1 h降水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从而说明湿位涡负值中心可以作为降水时空分布的重要指标,为台风暴雨预报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94.
笔者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华南海岸全新世高海滩岩中,又发现了海滩岩断代序列模式及其中蕴藏的重大科学信息。本文重点讨论高海滩岩与闽粤琼大震、大震构造与地震周期序列的关系,以及大震构造的定量标志。此外,继发现250年左右阶段的海岸升降年垂直活动速率后,又发现了50年左右阶段的年活动速率。  相似文献   
995.
何翔  毕超 《海洋预报》1996,13(2):29-34
冬季强冷空气造成的大风对海上船只影响较大,所以对于强冷空气影响的时间和强度的预报至为重要。本文借鉴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方法,建立了渤、黄海冬季强冷空气智能预报决策系统。该系统拥有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知识库和内部通讯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定量预报加定性分析的方法,把数学模型与预报员的经验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996.
SEDIS Ⅳ型短周期自浮式海底地震仪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新引进15台SEDIS Ⅳ型短周期自浮式海底地震仪,并成功用于2006年南海中北部海底深部结构调查。详细描述了SEDIS Ⅳ型短周期自浮式海底地震仪的各项指标、主要仪器性能,以2006年南海中北部海底深部结构调查为基础,简要介绍了该型号地震仪的设置、投放、回收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并总结了海上作业及数据处理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997.
In general, the westward typhoons are associated with zonal flow patterns. But if there was a high level cold vortex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the typhoon would pass through the subtropical high towards the North.In the paper, this kind of knotty typhoons track was discussed. The temperature, wind, divergence and vorticity fields in the subtropical high regions, and the structure of cold vortex were analysed. The cold vortex not only weakens the subtropical high, but also forces the typhoon to move northward.  相似文献   
998.
北冰洋夏季的海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采用国内外海冰、大气和海洋的先进观测设备,获得海、陆、空的同步或准同步观测资料为基础,重点研究北冰洋的海雾.发现在北冰洋大范围被海冰覆盖或冰水相间的洋面上,能够形成平流雾、辐射雾和蒸汽雾.每种海雾的特点和形成的物理机制不同.在北冰洋的南部,由于暖湿气流充分,易形成持续时间长、浓度大的平流雾;在冰盖和大浮冰块上,由于冰雪面的强辐射冷却,容易形成稳定的辐射雾;在浮冰区能够形成像开锅的蒸汽一样的蒸汽雾.指出在北冰洋形成多种海雾原因是海冰的分布及独特的物理特性造成下垫面性质的复杂化,产生的海气相互作用复杂化的结果,特别是冰雪面的反照率高,不能吸收极昼期充足的太阳辐射.冰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成为海气热交换的屏障,在浮冰区由于冰屏障的破碎,海气交换活跃.海洋以潜热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以蒸汽雾的形式反映出海气热交换的程度和对气候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提出在蒸汽雾发生的过程中,海洋以感热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相关普查,分析了影响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太平洋海温场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前期特征,找出了影响1994夏季酉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的强信号及其所在区域.以较高的信度和精度建立了夏季逐月副高强度和脊线位置两特征量的预报方程,进一步发现,中、东部太平洋海温场存在与副高强度高相关的对偶相关区,该区同前一年6月加利福尼亚寒流和北赤道暖流间形成的海温梯度相对应,而初夏副高脊线位置则决定于前一年10~12月赤道东太平洋一线的海温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以中国ARGO资料中心获取的全球ARGO浮标观测资料及其相关信息为基础,从ARGO浮标的所属国家、仪器类型、布放时间和运行寿命及其观测资料的地理分布、观测时间分布、质量状况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全球共享的ARGO浮标及其观测资料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说明了ARGO计划实施以来全球ARGO浮标观测网的建设现状和各国ARGO计划实施的进展情况,为我国ARGO计划实施、海洋管理和资料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