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4篇
  免费   926篇
  国内免费   1371篇
测绘学   566篇
大气科学   574篇
地球物理   884篇
地质学   2508篇
海洋学   744篇
天文学   139篇
综合类   412篇
自然地理   50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基于GIS城市洪水淹没模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素玉  陈军 《地球科学》1995,20(5):575-580
城市洪水淹没范围动态模拟分析是城市防洪规划与防治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主要研究洪水从翻堤口出发在地理空间蔓延、扩散、动态行进及确定淹没范围的数字模拟方法。为此,根据数学形态学及测地圆概念,研究设计了洪水扩散范围的“膨胀”模拟算法和淹没范围搜索算法,用于查询淹没通块中从翻堤处到任一点之间的淹没路径和t时刻洪水扩散范围。  相似文献   
52.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对第四纪晚期古季风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对中心钻孔岩芯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的第四纪晚期距今3万余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沉积物磁化率等因子综合表征的高原古季风变化是波动发展的,发生在仙女木期地质环境事件中的季风活动具有强烈暴发的特点,是高原季风发展中的突变事件,而且地表热点效应对其起到了激发作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成果表明,它的变化频谱与激变因子及其运行机制是伴随着青藏高原地质效应的演变而发展的,为研究第四纪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53.
Interaction of dissolved aqueous species with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is thought to be important in sequestering some species and enhancing the transport of other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se interactions on a molecular scale. This paper describes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133Cs and 35C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d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dynamics (MD) modeling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Cs+ and Cl with Suwannee River NOM. The results provide a detailed picture of the molecular-scal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se interactions. Individual NOM molecules are typically hundreds to thousands of Daltons in weight, and on the molecular scale their interaction with small dissolved species can be investigated in ways similar to thos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of dissolved aqueous species with mineral surfaces. As for such surface interactions, understanding both the structural environments and the dynamics over a wide range of frequencies is essential. The NMR results show that Cs+ is associated with NOM at pH values from 3.4 ± 0.5 (unbuffered Suwannee River NOM solution) to 9.0 ± 0.5. The extent of interaction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CsCl concentration at constant pH. It also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H at constant CsCl concentration due to pH-dependent negative structural charge development on the NOM caused by progressive deprotonation of carboxylic and phenolic groups. The presence of NOM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133Cs chemical shifts, demonstrating that its loc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due to interaction with the NOM. Narrow, solution-like line widths indicate rapid exchange of Cs+ between the NOM and bulk solution at frequencies of >102 Hz. The MD simulations support these results and show that C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NOM principally as outer sphere complexes and that this interaction does not reduce the Cs+ diffusion coefficient sufficiently to cause NMR line broadening. The 35Cl NMR data and the MD results are consistent in demonstrating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mplexation between Cl and NOM in the pH range investigated, consistent with negative structural charge on the NOM.  相似文献   
54.
用直线和曲线滑面两种模型,模拟预应力锚索加固含有水平软弱层的高陡边坡的潜在滑动面,通过对锚索加固的力学机理分析来阐述预应力在滑动面主滑方向上产生分力的原因。从锚索受力角度上对锚索倾角的取值范围进行探讨,结合实际造孔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孔斜或弯曲以及获取较好的锚固灌浆效果,就仰角锚固和俯角锚固两种锚固条件分别得出锚索倾角的取值范围,并以此来判定锚索的预应力是否会在滑动面走向方向上产生不利于坡体稳定的下滑力。  相似文献   
55.
层序的测井、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关键是层序划分和对比。而层序划分、对比的关键是层序识别。层序的识别包括层序界面(层序的底界面、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的识别和构成层序的体系域识别。这里,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层序的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即层序界面和体系域在测井曲线上和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其中,层序底界面在测井上表现为突变的钟型、箱型或侧积式曲线的底界;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剥蚀、顶超、上超、下超;而体系域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为:低水位体系域的海底扇以漏斗形中、高幅的前积式,或钟型中、低幅的后积式模式为特征,陆坡扇成钟型、正向齿形,自下而上幅度由中高幅→低幅,即具后积式测井模式,低水位楔的测井曲线表现为旋回性进积模式特征,其特征表现为锯齿状箱型。海侵体系域的测井曲线呈现向上变细、变深序列,并表现为钟型、正向齿形或齿化状,幅度由高幅变化为低幅,包络线具后积式特征。高水位体系域相应的测井曲线呈现中幅箱形或桶形,不同体系域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6.
利用钻孔超声成像的图像特征进行岩石风化程度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广胜 《物探与化探》2005,29(4):367-368,373
钻孔超声成像方法能精确地反映井壁的光滑情况, 进而判断岩石的风化发育程度, 确定风化层的厚度。阐述了钻孔超声成像的走时和振幅图像特征, 给出了1个在香港地区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7.
虚假回波在强对流天气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几次强对流天气的观测资料,对其中三体散射长钉、二次回波旁瓣回波等虚假回波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上述虚假回波在新一代C波段天气雷达图像上的特征,为强对流天气的雷达探测和识别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58.
利用多种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及加工产品,对2003年7月3日产生在皖北的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分析表明:在切变线云带上有11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水平范围约100km,生命史约5h;其背景场是整个对流云区内具有高湿、正涡度和上升运动的特征,它们促使切变线内高湿斜压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β-中尺度云团发展,产生很强的降水,云团的水凝物廓线上部的可降水冰和云冰含量很高,最大值达0.8g/kg,最大高度达18km,云顶亮温低于-80℃。  相似文献   
59.
利用1881~2002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月、季降水资料,采用历史曲线分析、功率谱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降水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降水都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松花江流域降水以27~30年周期为主,辽河流域降水周期比松花江流域略长,大概为35~38年左右。根据降水自身演变规律及自回归方法预测的结果,估计未来5~10年,松花江流域仍将处于少雨期,辽河流域少雨期维持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  相似文献   
60.
安祥  杨祎 《贵州气象》2005,29(6):46-47
对县级执法环境,执法主体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向题进行探讨,从而明确县级执法主体开展行政执法的思路,有助于县级气象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