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194篇
大气科学   233篇
地球物理   306篇
地质学   433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积雪是地表特征的重要参数,对辐射收支、气候和长期天气变化均有重要影响。雪本身又是一个重要的天气现象和水文气象参数,过量的降雪也会带来严重的雪灾,如牧区雪灾、雪崩和融雪洪水灾害等。因此对积雪的监测,尤其是对山区的积雪监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积雪已有50余年的历史,并已形成了系列业务产品。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 000 m,该地区的积雪具有重要的水文、气候和生态环境意义。由于地形复杂,人迹罕至,地面观测站点稀少,受较强太阳辐射的影响,积雪消融迅速、区域差异消融以及风吹雪等因素导致积雪分布破碎化严重,对使用遥感资料监测该地区的积雪造成的极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随着国内外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和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的同步获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综合利用光学遥感数据高空间分辨率和被动微波数据不受云干扰的特点,结合机器学习、无人机等技术,将环境参数加入反演模型中,有助于提高青藏高原积雪参数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52.
为研究北京西郊玉泉山地区岩溶水径流路径,需查明区内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发育情况,故在玉泉山周边地区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完成1∶25000面积性重力测量3670点,在重力数据解释推断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设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剖面测量5.1 km及微动测深点4个。综合研究了基岩起伏形态和构造展布特征,新解释推断了10条可能存在的断裂构造。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对主要断裂的水文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形成了玉泉山地区岩溶水强径流路径新的认识,部分成果与最新的同位素水化学研究成果一致。本研究为玉泉山泉恢复确定合理的回灌方案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3.
以湖南新田县大型富锶矿泉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水化学组分分析,运用ArcGIS、AquaChem软件揭示富锶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水化学类型及水平和垂向分带特征。结果表明:下降泉中锶元素含量具有很好的分带特征,但机井中锶的分带性较差,TDS与锶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下降泉、机井中离子的变异系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a2+、HCO3 - 含量较为稳定,而Sr2+、Mg2+、Na+、SO4 2-、Cl-质量浓度变化较大,下降泉和机井的水动力环境均有较大变化,或含水岩组的差异性较明显。下降泉、机井中主要离子毫克当量数所占百分比排次相同,但其垂向变化范围较大,机井水化学组分受含水岩组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较大,水化学类型也由下降泉单一的HCO3-Ca型水演变为HCO3-Ca型、HCO3-Ca·Mg型、HCO3-Na·Mg·Ca型等复杂水化学类型,表现出垂向上正向的地球化学分带特征。锶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呈现出异常,在50~80 m深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4.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InSAR (Interferometir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characterized by large-scale, continuity, permanency and dynamic, we took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solid Earth tide as an example to simulate the large-scale deformation observed by lunar based InSAR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study and the observation ability was analyzed. Solid Earth tide has a feature of a large-space distribution range and the lunar based InSAR exhibits a feature of an ultra-wide swath imaging. According to these features, a simplified observation geometry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a mid-low latitudes area with 50 degrees span in both longitude and latitude was selected as the simulation area. Then the revisit time intervals of the lunar based SAR for the selected area and the tidal vertical displacements at the points scanned by the radar were calculated. The time differentials were further computed to get the relative vertical deformation of the solid Earth tid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visit period of the lunar based radar is about 24.8 hours and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in 30 days is up to 30 cm. Since the designed accuracy of the lunar based InSAR reaches several centimeters, the observing of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solid Earth tide by using the lunar based InSAR is feasible in theory as 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is 1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e designed accuracy. Theoretically ,solid Earth tide is observable by using lunar based InSAR in a sizable area.We can also use the observation data to stud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when observation time lasts two revisit periods or more. On the other hand,the result of the study also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parameter designing of other observations using the lunar based InSAR, especially for observing large-scale geodynamic phenomena.  相似文献   
155.
本文对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因格井坳陷下白垩统音戈壁组上段湖相白云质泥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据此探讨了其 对构造背景、源岩属性及古沉积环境重建的意义。研究表明:白云质泥岩具有富Ca,Na,Sr,U,V 元素,贫K,P,Ba, Rb,Sc,Th,Zr 元素的特点;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范围大(59.29×10-6~283.80×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δEu 为中等偏 强的负异常(平均值0.62),δCe 无异常(平均值1.01)。构造判别图解及δEu 异常特征共同指示白云质泥岩源岩具有大陆岛 弧和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稀土配分模式及源岩属性判别图解指示白云质泥岩源岩以上地壳长英质岩石为主。垂向上巴 音戈壁组上段整体为干旱、厌氧、偏强还原的咸湖环境。古气候、古盐度及氧化还原指标在巴音戈壁组上段中部和下部界 面变化明显。在下部(K1b2-1) 干热环境下出现过相对湿冷的沉积过程,古盐度、氧化还原环境也均与干热-冷湿演化具有 耦合性,即在厌氧的、偏强还原的咸湖沉积环境下存在短暂的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6.
为了防止商业综合体建设过剩,形成商业综合体之间的恶性竞争。本文基于微信易出行插件里面的城市热力图数据,以杭州市5个商业综合体为例,获取可以量化的热力值数据,对不同类型的商业综合体活力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研究发现:① 城市商业综合体布局密度、周边用地用途、销售模式、内部功能布局以及内部空间活力5个要素对商业综合体活力的影响最明显;② 商业综合体的高密度布局对其活力存在抑制作用,通过对比各个服务半径内的商业综合体的活力变化,发现商业综合体合理的服务半径应该大于1.0 km。商业综合体周边的居住用地、广场和公园用地对其活力具有增强作用,办公用地对商业综合体活力的影响较弱;③ 针对不同消费对象制定的不同销售模式,也会对商业综合体活力变化产生显著影响;④ 在公共活动空间相对缺乏的区域内,以零售为主且兼具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商业综合体比以主力店为主的商业综合体的活力更高,空间利用率越高的商业综合体活力也越高,商业综合体承担部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职能对商业综合体的活力起到了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7.
Li  Yingdong  Xue  Huiling  Li  Xiaodong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18,36(5):1778-1787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Chinese grass shrimp Palaemonetes sinensis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reshwater shrimp in China. However, wild resources of grass shrimp have declined...  相似文献   
158.
The sea area east of Chenshan Cape has peak tidal current flows that exceed 2.3 m s-1, which make it a promising 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idal current energy. Before these resources can be exploited,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s needed of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extraction of this energy.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our construc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model of the waters near Chengshan Cape, and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using continuous data measured in situ. We modeled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the exploitation of these resources on the flow field by adding a momentum loss term in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the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n assumed tidal farm with an estimated power output of 20.34 MW woul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water level, especially next to the farm, where fluctuation could reach 6 cm. The maximum drop in the flow velocity in the wake of the farm was predicted to be more than 0.8 m s-1, and this influence would extend 10 km downstream.  相似文献   
159.
Li  Xingxing  Ma  Tengzhou  Xie  Weiliang  Zhang  Keke  Huang  Jiaxin  Ren  Xiaodong 《GPS Solutions》2019,23(2):1-16
GPS Solutions - As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statistical testing are often intimately linked in the processing of observational data, the uncertainties involved in both estimation and testing need...  相似文献   
160.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 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