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智能检测肺结节效能的因素,力求为不同性质的结节提供个性化的扫描剂量及人工智能系统,同时为各人工智能系统适宜的扫描条件提供参考。方法:标准成人男子胸部X线/CT影像模型,内部随机分布15个不同密度和大小的模拟肺结节,采用不同的管电压和管电流对模型进行扫描,共扫描50次。应用不同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肺结节检测,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假阳性率。结果:①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公司A和公司C对不同性质肺结节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公司B对+100HU结节的检出率,70kV(100%)组高于120kV(80%)和140kV(80%)组;公司B对3mm结节的检出率,70kV组(33.33%)高于120kV(0%)和140kV(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各管电压组内不同管电流间及各管电压组间,检出率、假阴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管电压组间假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公司A在70kV组检出率(64.44%)低于公司B(80.00%)、假阴性率(35.56%)高于公司B(20.00%);公司A的假阳性率高于公司B和公司C;公司B和公司C间检出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智能辅助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与CT扫描剂量无关,与结节性质及AI系统性能有关。本研究中公司B和公司C整体性能高于公司A,最佳扫描管电压分别是70kV、70kV和100kV。   相似文献   
72.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科学合理划分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根本保证,是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地下水资源数量,地表、地下水资源水质,陆地水文、工程地质水文,以及水利、环保等学科内容,是一项技术性较强,涉及学科较多的技术工作。通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涉及关键技术研究和保护区划分工作的开展,合理确定水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目标,为地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3.
在人口密度栅格数据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山区人口分布与地形、土地利用、道路、河网以及居民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区人口密度与高程、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3以上;与道路、河流存在类似关系,即距离越远人口密度越低,与河流相关性较弱;居民点密度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人口的分布状态,人口密度与中心城市距离存在较高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804;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建设用地和耕地中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74.
???????????????λ?仯????????????????????棬????????????????????????????????????????????????????з????????????????塢????й??????????????????????????????????????????????????????????????????????й????????o?ú???????????????????ж?????????????????????????????????????????????????????????????  相似文献   
75.
??2012??10??31??????????????ML3.8С????????о?????????????????????????????????????????????????????????????????????10 km??????????????????????????????С??????????5 km???Χ???????????????????????????????????????????????λ?????????????????????????????????????????????????  相似文献   
76.
三门峡市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综合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门峡市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综合技术系统以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以及空中云水资源开发研究为目的,充分利用了micaps平台和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地面雨量等资料及多年人影作业经验,完善了三门峡地区人工影响天气最佳作业时机的预警和作业指标;采用合理的业务流程,实现了系统主模块以及大气监测探测、信息采集存储、通讯网络、决策指挥、效果检验和系统配置等子模块的各项功能;首创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的立体地理模型以及连接系统软件的数字电路;该系统可以在同一平台上综合调显雷达、云图、炮位、雨量等信息,并迅速做出各种判断、设计作业方案,为实时进行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提供了一个反应灵敏、功能齐全的决策指挥平台.  相似文献   
77.
远程控制人工影响天气火箭自动化作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人工增雨火箭作业自动化程度,应用GIS、GPS、GPRS技术,以雷达为主要指挥手段、集雷达图像分析、作业预警、作业指挥、火箭状态、数据传递、火箭管理等项功能为一体,建立远程控制人工影响天气火箭自动化作业系统.该系统将指挥中心形成的作业指令无线传递给作业火箭,实现了远程控制火箭的自动旋转和发射,较好地解决了火箭操作烦琐、参数设计不科学、作业记录不完整、指令传输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78.
Cu2+和Cd2+在蒙脱石-胡敏酸复合体上的吸附及其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和水体中的腐殖酸常常与粘土矿物紧密结合成为特殊的复合体.这种粘土矿物-腐殖酸复合体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既有别于粘土矿物,更有别于腐殖酸.以蒙脱石和胡敏酸分别作为粘土矿物和腐殖酸的代表,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Cu2+、Cd2+在单一体系和共存体系条件下在蒙脱石-胡敏酸复合体上的吸附作用,同时探讨了二者的竞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一体系条件下,蒙脱石-胡敏酸复合体对Cu2+的吸附量始终明显大于Cd2+,且二者的吸附量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大;而在Cu2+和Cd2+共存体系条件下,Cu2+的吸附量始终略大于Cd2+的吸附量,即复合体对Cu2+的吸附有较好的选择性.在吸附过程中,复合体中的蒙脱石与Cd2+和Cu2+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在单一体系还是在共存体系中,Cd2+优先替换电价相同而半径略大的Ca2+,而Cu2+则优先替换半径相近、电价低的Na+.因此,Cd2+的存在使Cu2+在复合体上的吸附量明显地减小,而Cu2+的存在对Cd2+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这些实验结果将有助于深入探讨重金属离子在土壤、水体等环境中的迁移-固定行为.  相似文献   
79.
<正>Objective The Gaoligongshan oblique collisional oroge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and belongs to one of the main Late Yanshanian-Himalayan oblique collisional orogens in the Sanjiang area.Many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the geology,geochemistry and geophysics of this region,and many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deep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the region,especially using the magnetotelluric(MT)sounding technique.However,detailed understanding  相似文献   
80.
红河断裂带两侧地震震源机制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根据印支半岛前新生代的古地块与华南地块的接触关系 ,将红河断裂带海陆部分分为两段。断裂带自第三纪以来 ,经历了左旋运动、右旋运动 ,南北两段的活动性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断裂带两侧地震和震源机制解分析 ,震源深度 0~ 33km的地震在整个区域密集分布 ,较深的地震分布在断裂的北东侧。断裂带西北部断裂活动方式为逆冲型 ,北部为正断型 ,南部为走滑型 ,其它地方为奇异型 ,也即是逆冲型、正断型、走滑型 3种方式的过渡类型 ,反映了红河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受到来自北北西向的推挤力和北东东向的正压力的联合作用 ,使受力区的断裂发生挤压逆冲、水平走滑和拉张正断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