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恢复效果评估是湿地恢复工程评价以及湿地后续高效管理和利用的基础。以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区,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系统过程-生态系统服务(ECPS)的评估体系,筛选与区域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的评价因子,采用样方调查、野外监测、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评估数据,从时空尺度评价湿地恢复区植被特征、水文过程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情况,并对影响湿地恢复的主要过程和因素展开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湿地恢复的综合评价指数为41分,湿地恢复效果较好:① 湿地恢复区植物增加了11种,而湿地植被的平均盖度也增加了35.5%,重点监测的三种优势湿地植物(芦苇、小香蒲和篦齿眼子菜)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生物量较参照区平均增加30.9%。② 从生态过程指标来看,湿地恢复区TSIp (Total System Interflow of P)指数和FCIp (Finn Cycle Index of P)指数较参照区分别提升了37.2%和26.3%,说明湿地物质交换和循环过程有一定的改善。③ 从生态系统服务指标的变化来看,栖息地、土壤肥力、水质净化、大气调节、休闲娱乐服务分别增加了92.3%,50.9%,98.3%,73.8%和82.6%。④ 从湿地恢复的影响因素来看,湿地水深、水域面积、水温和底泥颗粒粒径大小与湿地植被恢复相关,并进一步影响湿地生态过程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2.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估是沙漠化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如何防止和治理沙漠化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西北干旱区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通过构建“土壤—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沙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距离模型计算了沙漠化敏感性指数,进而定量评估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7年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水文等5个方面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中国西北干旱区沙漠化敏感性分布和变化的本底条件;② 西北干旱区沙漠化敏感性总体上呈现周边低、内部高的分布特征,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等地,而高敏感区则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内蒙古高原等大部分地区,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腹地。沙漠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高敏感区和低敏感区界限分明、分布集中;③ 从时空演变看,2000年以来沙漠化敏感性变化以稳定型占据主导,而整体上敏感性表现为缓慢降低趋势,说明潜在沙漠化区域逐年减少,区域沙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④ 西北干旱区的各驱动因素中,土壤及气候起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植被是改变沙漠化敏感性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除此之外,地形的分布和水文的变化对沙漠化敏感性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区域沙漠化敏感性最为快速的因素,且经济发展对促进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的增长作用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从整体来看,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沙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和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沙漠化监测评估和治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航摄技术和实景三维建模技术逐渐成熟,人们逐渐探索使用实景三维模型进行1∶500地形图采集编绘。这种编绘与传统的立体像对测图不同,是一种直观的基于模型的采集。它与立体测图相比各有优缺点,精度控制相对较弱,但因其属于基于摄影测量成果的采集,因此可一次建模,多次使用。本文讨论了实景三维模型地形图编绘软件的研发技术流程,并且针对具体案例,对该软件编绘的效率和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4.
基于LPJ模型的制种玉米碳水通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nd-Potsdam-Jen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LPJ)模型是由Lund University,Pots-dam Climate Research Centre和Max-Planck-Institute for Biogeochemistry,Jena联合开发的植被动态模型,该模型以气候、土壤质地和CO2数据作为输入模拟植被与环境的碳水交换过程。为了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输入数据,对模型的代码进行了改写。张掖绿洲盈科站位于干旱区绿洲典型的农田生态系统。应用其观测资料作为LPJ的输入,模拟了张掖绿洲制种玉米的碳水通量,并用涡动观测到的潜热和CO2通量验证蒸散发和NEE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LPJ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制种玉米与环境之间的碳水交换,蒸散发(ET)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2为0.8;NEE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2为0.79。  相似文献   
75.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20 stations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during 1961-2009,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was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enman-Monteith model. With the method of Spline interpolation under ArcG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was presented to research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iscuss the domin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nnual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showed a decreasing tendency since the 1960s, especially from the 1980s to 1990s, while it showed an increasing tendency since 2000. Regional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showed a rate of -0.17 mm a-1.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in north, middle and south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exhibited decreasing trends over the studied period, and its regional trend was on the decline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相似文献   
76.
南海底拖网方、菱目网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6月~ 1 998年 7月 ,使用 3种网目尺寸的方形网目网囊和一种网目尺寸的菱形网目网囊 ,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 3 5~ 96m拖网渔场进行了总共 2 6个有效网次的捕鱼对比试验 ,获得了关于蛇鲻、绯鲤、金线鱼 3种鱼种的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 ,方形网目网囊比菱形网目网囊具有更好的选择性能 ,对于保护南海幼鱼资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分辨率、蚀变信息提取和覆盖能力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自然资源调查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遥感解译正成为地质调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作手段。水道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与苏鲁造山带东北缘的衔接部位,是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的核心地段,金矿资源丰富,目前运用遥感解译及信息提取技术开展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较为薄弱。笔者等利用ENVI53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对ASTER(先进星载热辐射与反射辐射计,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GF- 1共9景遥感数据进行处理,使制作的图像信息逼真、线性构造明显,共解译线性构造929条、环形构造89个、韧性剪切带15条,其中北北东向断裂、环形构造和韧性剪切带边缘地段是金矿床产出的有利部位;基于ASTER数据采用“去干扰异常主分量门限技术”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铝、镁羟基和铁染异常信息,圈定异常浓集区36处,金矿床产出位置一般发育较强铝、镁羟基(Al—OH、Mg—OH)异常;结合区域金矿成矿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圈定金成矿远景区12处,经野外查证,新发现金矿点2处。遥感技术可为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8.
桑植地区发育了牛蹄塘组海相黑色页岩,前人对该区古生界下寒武统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相对较少。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勘查和试验分析,对桑植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储层地质要素和成藏条件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区页岩气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结果表明: 沉积环境方面,桑植牛蹄塘组页岩沉积相类型为陆棚相和斜坡相,埋深条件好,厚度大; 有机地化特征方面,有机质丰度在2%以上,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1型,少见Ⅰ型,有机质成熟度3.5%,为较好烃源岩; 有机质演化与黏土矿物成岩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成岩矿物转化阶段与有机质生油、生气门限基本一致,源岩处于大量生成干气和裂解气阶段; 储集条件方面,孔隙度为9%,发育了原生孔、次生孔、矿物质孔及天然裂缝、构造裂缝,为页岩气富集提供了空间; 脆性矿物含量高,易造缝造储。整体而言,牛蹄塘组页岩为优质页岩,页岩气的成藏条件为较好—好,其勘探、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9.
磨山金矿床位于著名的牟平乳山金成矿带西侧。矿体直接产出于玲珑花岗岩体内,受控于NNE向压扭性断裂构造。赋矿岩性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磨山金矿床探求金金属量15t,为新发现的中型矿床,其深部及外围尚有很大的找矿前景,及时总结其成矿规律,可为进一步勘查提供可靠的参考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