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480篇
测绘学   355篇
大气科学   218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733篇
海洋学   344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20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The present-day observabl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ultrahigh-pressure (UHP) and high-pressure (HP) metamorphic belts in the Dabie-Sulu region was dominantly formed by an extensional process, mostly between 200 and 170 Ma, following the Triassic collision between the Sino-Korean and Yangtze cratons. The framework that controls the pres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HP and HP metamorphic rocks in particular displays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a Cordilleran-type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in which at least four regional-scale, shallow-dipping detachment zones are recognized. Each of these detachment zones corresponds to a pressure gap of 0.5 to 2.0 GPa. The detachment zones separate the rocks exposed in the region into several petrotectonic units with different P-T conditions. The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of both the detachment zones and the petrotectonic units show that the exhumation of UHP and HP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Dabie-Sulu region was achieved, at least in part, by non-coaxial ductile flow in the mul  相似文献   
162.
关于构造—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日辉  游海涛 《世界地质》2001,20(2):142-147
构造-地层分析在研究层次上可分为(1)区域构造和深部过程对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控制;(2)构造几何学或断裂几何学对盆地或地层几何形态的控制;(3)单元构造样式和单元沉积型式的对应关系。在油气勘探中除了了解前两方面问题外,更重要的是研究后者。根据我国陆相裂谷盆地的特点,分析和讨论了构造-地层分析在油气勘探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3.
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化与交通运输线的联系日益密切,一种依托交通干线不断集散、融合人口、产业、城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地域综合体不断生长并迅速发展,我们将这种独特的空间地域综合体称为交通经济带(Traffic Economic Belt)。本文系统阐述了交通经济带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基本性质,并创建性地提出了交通经济带的生命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164.
TheMTinversionforconductivityanisotropyandEDAprecursor,stresfieldanddefor┐mationbandintheEarthsdeepcrustCHANG-YOULIN(林长佑),C...  相似文献   
165.
高围压下冻土强度弱化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马巍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9,21(1):27-32
围压作用下,影响冻结砂土强度弱化的主要原因是孔隙冰的压融,矿物颗粒细化的微裂隙的发育。影响冻结粉质粘土强度弱化的主要原因是孔隙冰的压融和微裂隙的发育,这些过程是不独立存在的,而是共同影响,共同作用,从而导致了冻土强度的弱化。  相似文献   
166.
甘肃公婆泉铜矿区斑岩岩浆起源及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公婆泉矿区斑岩岩浆起源,论述了该矿区斑岩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斑岩岩浆起源属幔壳混合源;斑岩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为褶皱造山期。  相似文献   
167.
湖南省桃源县李家冲金矿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冲金矿是近年来实施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时确定的具有一定找矿远景的金矿床。矿区地处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南缘的雪峰弧形构造隆起带的中段,距著名的大型沃溪金(锑钨)矿床南东约18km。金矿成矿主要受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合矿层位及断裂构造双重因素控制,地层提供了矿源层,构造提供了矿化进一步富集的动力条件,使矿质得以活化、迁移并在有利成矿空间定位形成金矿体。在对矿床的地质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寻找金矿体的勘查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以郭家冲断裂为主的NE向断裂带是今后找金工作的重点,具体部位是近EW向层滑断裂破碎带与N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并圈定出叶家坳一电厂、茶子山、文明等三处具体的勘查靶位,可作为矿区进一步工作部署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8.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东营凹陷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在古近系地层发育湖相水下扇沉积、滨浅湖沉积和三角洲沉积等砂岩。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重要影响。在对大量薄片和岩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和X衍射粘土分析等手段,对东营凹陷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砂岩孔隙度降低,不稳定矿物的溶蚀作用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作用导致孔隙度增大。根据有机质的演化及粘土矿物的变化序列,在不同的构造单元,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随埋深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划分出原生孔隙带、原生次生孔隙带和次生孔隙带3个孔隙演化带,存在着较有利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169.
介绍了扫描仪在测绘(地图)生产中实际操作的重点,分析了选取影像中最亮点与最暗点的重要性,阐述了其原理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0.
意大利地震紧急事务处置的特点:①地震灾害与其他灾害统一在一个部门进行紧急事务处置。民防部专门负责实施各类灾害应急救援,应急处置职责范围广泛,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各类灾害应急救援。健全的组织机构保障了应急处置的高效联动。②地震应急响应技术系统联动集成。硬件平台、基础数据库、软件开发与灾害模型研究4个方面进行集成。③高分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灾情快速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