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06篇
  免费   3531篇
  国内免费   5440篇
测绘学   2563篇
大气科学   2375篇
地球物理   2684篇
地质学   9188篇
海洋学   3585篇
天文学   202篇
综合类   1342篇
自然地理   1838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879篇
  2021年   1062篇
  2020年   920篇
  2019年   1143篇
  2018年   970篇
  2017年   959篇
  2016年   918篇
  2015年   1052篇
  2014年   1079篇
  2013年   1247篇
  2012年   1375篇
  2011年   1385篇
  2010年   1282篇
  2009年   1292篇
  2008年   1330篇
  2007年   1234篇
  2006年   1145篇
  2005年   888篇
  2004年   669篇
  2003年   507篇
  2002年   449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334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4篇
  1924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综合分析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的多种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可划分为3种不同的沉积相和4个岩性段;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2.68-2.45Ma。为冲洪积相沉积。冻融褶皱开始出现,植被以乔木为主,主要为松、藜、蒿,属山地寒温气候;(2)2.45-2.11Ma,为冲洪积相,地层中冻融褶皱多呈扭曲状,草本植物迅速上升,显示出灌木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变得凉爽干燥;(3)2.11-1.49Ma,沉积相为冲洪积相-冰缘沉积相,以冰缘沉积相为主,冻融褶皱层开始增多,出现了喜凉的介形类化石。草本植物数量和种类达到最大,灌木也相对增加,显示气候进一步趋于干旱;(4)1.49-1.36Ma,为冰湖沉积相。地层中普遍出现冻融褶皱,喜凉的介形类化石丰度很高,草本植物有小幅下降,但蕨类植物增加幅度较大,显示了干冷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干旱寒冷。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山西宁武地区高山湖泊湖相沉积地层的浅井挖掘,在天池湖泊群一带发现了厚度大于6m的以草炭、泥炭、粘土及砂层为主的湖相沉积物.根据实测的干海、天池和琵琶海3条剖面,将分布于高山湖盆区内的湖相地层划分为12层,层序地层显示出以干海为代表的古湖泊由浅湖→滨湖→沼泽的演化趋势.湖相沉积的14C法测年结果为10950~260aBP,ESR法年龄测定结果为(9±3~8±1)ka,这表明高山湖盆内湖相沉积的形成时代为全新世.根据沉积相、岩相组合等特征,结合同位素测年、孢粉分析、微体古生物鉴定等资料,首次建立了山西宁武地区高山湖泊全新世湖相沉积地层序列,并将该套地层命名为干海组.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成果的研究,将其深部构造划分为三带:①大型软流圈上涌柱带,主要出现两个大型软流圈上涌柱;②过渡带,呈现4个小型软流圈上涌柱(软块)与岩石圈较厚区(硬块)相间的构造格局;③巨厚岩石圈带,为巨厚岩石圈(鄂尔多斯硬块)稳定区。依据岩石圈热力学衰减原理,一定体积的深部构造可存留200~300Ma之久,而传导人浅表的热量则扩散较快。故以大地热流值为主,结合浅层岩浆活动可将本区中生代与新生代的软流圈上涌柱区分开来:渤海湾柱、大同柱和南阳柱属新生代,邯郸柱、中条柱和吕梁柱则属于中生代燕山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燕山期深部构造与浅表岩浆构造活动关系的模式:在强大的分散热力作用下,软流圈上涌柱柱头中大量热浮物质向上熔蚀薄的岩石圈及下地壳,混染而主要形成中酸性岩及有关矿产;而在软流圈上涌柱与岩石圈的陡接触处,由于该处热力集中,致使幔源物质底侵下地壳,并再熔融上侵形成偏碱性-碱性杂岩及相应矿产。  相似文献   
994.
我国铜矿资源的供给能力有限,而其消费需求又在持续扩张,为此导致进口量在逐年递增。根据近几年的统计,我国进口国外铜矿资源产品具有相对稳定的区域分布。对这些区域的进口环境做了初步的评价,筛选出了最为理想的进口靶区。为了以最少的外汇支出换取到我国所需要进口的铜矿资源,并为贸易决策提供支持依据,作者就其进口决策优化方面做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95.
The gigantic fold-thrust fracture belt that ex-tends for 900 kmto the NWin the southern NorthChina plate strides across three provinces : Shaanxi ,Henan and Anhui .It is on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structural deformations in the North China plate .Along this structural belt a series of i mportantcoalfields occur ( e . g. Pingdingshan, Queshan,Huainan) inthe southernmost edge of the North Chi-na coal-concentrating basin. Consequently ,this beltis not only of key value for research onthe…  相似文献   
996.
应用滑动窗关联维计算方法对鲁北济阳坳陷某钻井剖面石炭系—二叠系陆表海沉积层段GR测井响应数据进行了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海侵体系域关联维数一般较小,且维数曲线振荡变化较弱,而高水位体系域则相反。这与海侵体系域形成时海平面上升的主控因素压制或掩盖了其他因素的显现有关,同时也证明测井序列分形分析能从另一个新的视角观察识别测井序列中所包含的地质信息。随着分形方法应用研究的不断开展,必将从测井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指导油气等资源勘探与开发,丰富及完善测井地质学理论。相信将来分形会成为地质数据分析的标准工具。  相似文献   
997.
文章总结了20世纪冶金地质化探工作中的10项有创新、并取得显著找矿效果的成果:找金矿盲矿体的构造叠加晕模式、汞气测量和热释汞测量寻找隐伏矿床、典型有色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中国主要类型金矿找矿模型研究、胶东金矿带盲矿预测的原生地球化学专家系统、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及其叠加晕找金新方法、脉钨矿床的“三环一帽式”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应用卤素找盲矿和土壤热释卤素新方法、建立优质锰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区带化探找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998.
余中明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10):165-167
西藏仁布县仁布超基性岩体的高精度磁测综合平面图显示,以△T=2000nT组成的等值线闭合圈清晰地反映出超基性岩体的范围,高精度磁测异常与超基性岩体吻合。该区物探推断成果已经得到工程验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期已采掘铬铁矿近10000t。  相似文献   
999.
地质雷达探测工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中明  丁强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Z1):182-184
地质雷达(GPR)探测技术在浅层地质勘探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文章针对消除干扰的方法、关于防空洞探测、关于公路路面检测和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地下岩溶探测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55-year (1949 - 2003) data sets are used to study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intensity change of the tropical cyclones (TC)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ccording to the mathematical meaning of average valu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the abruptly intensifying, gradually intensifying, stable intensity, gradually weakening and abruptly weakening of TC intensity are defined and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ter-decadal variation,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ter-monthly variation,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are analyzed.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From 1949 to 2003, there were 1886 TCs, averaging at 34.29 TCs per year. After 1995, the number of TCs dropped dramatically with less than 30 per year. 3.56% of the total were abruptly intensifying samples, and 3.31% were weakening samples. (2) For the annual mean, all but the stable group tend to decrease with the shift of decades as far as the overall change of the 6-h isallobaric process is concerned. (3) The abruptly intensifying TC seldom occurs over mid- and high-latitude area (north of 30°N) and low-latitude area and sometimes occurs around the islands and continent. Basically there is no gradually intensifying of TC over mid- and high- latitude area (north of 30°N and west of 125°E), in offshore Chinese waters. The gradually weakening and abruptly weakening TCs usually occur offshore China, west of 125 °E, but seldom over low-latitude area (0 - 5°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