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364篇
测绘学   344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696篇
海洋学   20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分布式检测与决策融合的海底油气管线检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思想,提出分布式检测与决策融合方法进行长距离海底管线泄漏监测。试验水管和天然气/凝析油管线现场数据分析表明此算法不仅降低了误报警概率,且对流体在输送过程中动态变化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62.
地震前兆数据监视与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克昌  李志雄  王松  岳鑫雨  李杰飞 《地震》2006,26(1):115-122
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建设了一个高度集成的地震观测监控系统, 将原来分散的观测项目(如测震、 GPS、 气氡、 气汞、 电磁波、 地电场等测项), 改造为集中到一台服务器管理, 在一个监控平台上统一实现了对台站数据的收集、 入库、 管理、 处理、 监控等业务; 对这些观测项目可以在控制台上直接取数并将数据入库; 初步实现了观测数据的收集、 数据处理、 数据管理、 数据监控的软件管理系统, 减少了系统维护工作量, 方便台站工作人员操控。 监控系统的地震前兆数据监管软件系统DataMonitor可准实时监视数据, 检查数据的异常和到达情况, 并向台站数据管理人员告警; 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统计, 包括数据到达情况统计、 缺数统计、 数据连续率统计等, 并可按用户定制的测项分类进行统计。 该系统还提供多种前兆数据处理方法, 实现对前兆数据的各种常规分析处理。 地震前兆数据监视与管理系统已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应用, 满足了数据管理人员日常工作需要, 可及时方便地掌握数据的情况并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63.
新疆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Nd、Sr、Pb、O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疆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森塔斯岩体和沃肯萨拉岩体为I型花岗岩,侵入于早石炭世末,具有偏碱性特点,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伸展期或挤压—伸展转变期;阔依塔斯岩体和恰其海岩体为A2型花岗岩,侵入于早二叠世初,形成于后碰撞阶段伸展期张性构造环境中。I型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的Nd、Sr、Pb同位素特征相似,显示出幔源特征,它们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两类花岗岩在O同位素以及稀土元素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I型花岗岩(森塔斯岩体和沃肯萨拉岩体)以及A型花岗岩(阔依塔斯岩体和恰其海岩体)的发育,进一步证实了晚古生代区内地壳的垂向增生作用。对比研究表明,可以将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的A型花岗岩归入东准噶尔乌伦古富碱火成岩带。  相似文献   
64.
地震各向异性——多组裂隙对横波偏振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随着频率的增加横波分裂时差减小.对于深部接收的VSP数据来说快横波的偏振方向保持不变,而对于浅层接收的VSP数据来说偏振方向却存在一个最大可以达到20°的旋转.尽管多尺度随机分布微裂隙岩石物理模型已经成功地模拟并解释了横波分裂时差随频率变化的现象,却不能解释与频率相关的横波分裂.据推测,如果微裂隙的排列方向和大裂隙的排列方向不同,利用低频信息获得的偏振方向将指示裂隙主方向,而利用高频信息获得的偏振方向则指示微裂隙方向.在背景多孔隙介质中存在多组裂隙的情况下,推导出垂直入射条件下横波偏振方向的解析式,给出了系统研究横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横波偏振方向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入射方位、角度一定的条件下,是裂隙方位和密度的函数,这些认识可能有助于揭示观测到的、依赖频率变化的横波偏振现象.  相似文献   
65.
应用最优化模型分析活断层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应用基于“多态”前兆模式及效能评价的最优效能单项模型参数选择方法,分析了3个地震带活断层(Qp3—Qh)与地震(M≥6)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套地震带地震较集中分布在距断层20km的范围内,用其对6级以上地震进行地点预测有较高的准确性,R值达0.5,而对祁连山地震带30km范围内地震的发生地点进行预测,R值却仅为0.14  相似文献   
66.
Apollo 11和嫦娥四号(Chang'E-4)是人类探月历史上的里程碑,它们的着陆区分别位于月球正面和背面.对两个着陆区内不同退化程度撞击坑的统计和对比分析有助于揭示研究区域的地质年龄和演化历史,对月球地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LRO NAC影像和DTM产品对两个着陆区附近1 km2范围内撞击坑的退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7.
Previous studies on erosional relations between inter-gullied and gullied lands hav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explora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relations, with few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evolution relations between inter-gullied land and gullied landform erosion in small catchments. This paper, using information from a 1:5000 digital orthophotomap (DO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and topographic map of the same period and of the same scale,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impact and interactions of inter-gullied and gullied land geo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 dissected extent of a catchment using orthogonal polynomial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gullie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catchment morphologic evolution and extent of cracked ground surface. When inter-gullied land areas are the same, a 0. 1 km2 gullied land area has the maximum effect on the erosive evolution intensity of the catchment cracked degree. The smaller the catchment area is, the greater the extent of cracked ground surface and gully intensity would be. The geomorphologic evolution mechanism of gullied catchments can be explained as a function of geomorphologic indicators of inter-gullied and gullied land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68.
岳川 《天文学报》2020,61(5):59
宇宙线的观测研究和暗物质粒子的间接探测是高能天体物理领域两个重大研究课题. 自1912年V. Hess发现宇宙线开始, 人类对宇宙线的观测历史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 传统理论模型预言``膝''区以下能段的宇宙线能谱应服从单一幂率分布, 而近些年的空间和高空气球实验表明10 GeV--100 TeV的宇宙线质子能谱可能存在偏离单一幂律谱分布的重要结构, 这对研究银河系内宇宙线的起源、传播和加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 得益于宇宙线和伽马射线观测精度的提高和观测能段的拓宽, 暗物质粒子的间接探测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暗物质粒子可能会发生湮灭或衰变产生稳定的普通高能粒子, 包括正负电子对、正反质子对、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 进而在宇宙线或伽马射线留下可探测的信号.  相似文献   
69.
明确干旱区产水量的驱动因素,能为区域水资源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 MODIS 植被指数、HWSD 的土壤数据集以及气象要素数据,采用 InVEST 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究疏 勒河流域多年平均产水量的空间分布,揭示不同空间尺度上产水量的单因子及双因子交互驱动机 制。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多年平均产水量呈现南部>北部>中部。流域尺度上,产水量空间格局 的主导驱动力为降水,坡度与降水交互驱动作用最为显著。区域尺度上,南部山区、北部马鬃山地 区和中部平原区的主导驱动力各不相同,分别为日照时数、人为干扰强度、降水,双因子交互作用 显示人为干扰强度与其它因子的交互最为显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产水量的主导驱动力 为坡度,而其它地类产水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降水。各地类中降水与其他因子的交互均大大增强 了单因子驱动力。因此,干旱区产水量多尺度驱动机制研究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0.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定位功能,以无人船作为用户端,在水质数据采集和污染源位置的问题中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方案,迅速、准确地找到污染源,减少河流污染物污染的时间,且无人船上装有净化模块,在发现污染时可作简易处理。在无人船上安装水质分析仪,水质分析仪的传输模块中安装经给防水处理的北斗卫星定位芯片和WiFi数据传输器,进而对河流的污染物种类及浓度进行分析,并采用大数据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污染源位置,向云平台反映污染源位置分析结果与污染物处理方法。通过BDS,将数据按照位置区域划分,并将能到达污染源的最短路径发送到处理人的移动设备上。本文通过对基于BDS定位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进行分析,以期迅速找出污染源,减少水质污染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