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1 研究背景 地震过程并不只局限于岩石圈,也会透过电磁场效应作用于对流层、电离层乃至磁层,其中,电离层前兆异常的出现具有较为稳定的时间尺度,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具有较高价值(Pulinets et al,2021).但是,由于地震的等级与类型、震源机制与深浅、孕震区地质结构与位置、地震发生时间及空间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导致震前电离层异常及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的物理机制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震前电离层异常的研究尚有诸多亟待深入研究及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In this paper, a novel multiple representation data structure for dynamic visualisation of 3D city models, called CityTree, is proposed. To create a CityTree, the ground plans of the buildings are generated and simplified. Then, the buildings are divided into clusters by the road network and one CityTree is created for each cluster. The leaf nodes of the CityTree represent the original 3D objects of each building, and the intermediate nodes represent groups of close buildings. By utilising CityTree, it is possible to have dynamic zoom functionality in real time. The CityTree methodology is implemented in a framework where the original city model is stored in CityGML and the CityTree is stored as X3D scenes. A case study confirm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ityTree for dynamic visualisation of 3D city models.  相似文献   
83.
桂西北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孟松  祁丽燕  黄海洪  邓汝伊  班荣贵 《气象》2011,37(12):1519-1525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4月12日发生在广西西北部的大范围冰雹天气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导致冰雹发生的天气系统是高空低涡和低层切变线,冰雹发生前上午百色探空站有中等对流有效位能、上干下湿层结结构、强的深层垂直环境风切变,速度矢图上低层强的顺时针旋转曲率,已经具备强对流潜势发生条件。(2)超级单体右前方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明显的钩状回波,是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之一。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典型的有界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回波墙。最大的回波强度出现在沿着回波墙的一个竖直的狭长区域,其值超过65 dBz。相应的中低层径向速度图呈现一个中等强度的中气旋,旋转速度达到22 m·s-;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和密度分别超过70kg·m~(-2)和5 g·m~(-3)。(3)高空低涡正涡度区、高CAPE值、地面辐合线在右江河谷滞留以及特殊地形作用,是多个对流单体沿相似路径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
极区大气作为整个地球大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场结构与变化关系到全球大气系统的运动.为更好地研究南极低空大气风场特性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在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度夏期间,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将研制的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部署到南极中山站,经过现场安装调试,激光雷达从2020年1月8日正式开展业务化观测.观...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四川航空公司2005~2006年高原特殊机场航班延误的气象资料分析,得出影响高原机场最大的气象要素为低云、低能见度以及顺风超标等。并针对航班延误比较多的高原机场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以及气象特征分析,为排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龙卷诱发原因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一次龙卷过程进行了讨论与研究,详细分析了龙卷发生发展过程中系统结构及环境场特征的变化,并对龙卷的诱发原因进行了动力学探讨,结果表明:龙卷发生于气旋性涡度的高度集中区,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的入侵,构成了上冷下暖的对流不稳定结构,当风场中的强风速带移近时,风速带上激发出中气旋系列,对流不稳定的加强,促使中气旋垂直对流强烈发展,从而导致龙卷天气的产生,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当存在有较强的风垂直切变时,中尺度涡度方程中的倾斜项是造成中尺度扰动涡度变化的主要贡献者,也是这次龙卷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7.
连云港沿海近地层湍流强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欣  冯还岭  祁欣  陈飞  王桂臣 《气象科技》2012,40(2):285-292
在对连云港沿海15个各类气象观测站2000—2009年8级以上强风样本统计分析基础之上,利用6座沿海梯度测风塔2005—2007年测风资料,探讨了连云港沿海近地层风湍流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点,并重点对不同类型天气系统引起的强风湍流演变特征及其对风电场影响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风湍流强度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冬季小、夏季大,随高度增加而减小;②海面动力粗糙度对海上强湍流变化的影响有别于无强风及下垫面是陆地时;③在热带气旋影响区域,同一时段内可能会出现风速和湍流强度瞬时骤变现象;④海上强湍流出现在30m以上高度,陆地出现在底层,这一现象在不同天气系统引起的强风湍流变化中都有发现;⑤风机轮毂高度处有2.1%~3.8%的湍流强度特征值超过目前风机最大抗湍流强度设计标准,建议华东中、北部沿海地区风机抗湍流强度参数调整为0.31~0.41。  相似文献   
88.
Eruptive products of the Shirataka volcano (0.9–0.7 Ma) in NE Japan are calc-alkaline andesite–dacite, and are divisible into six petrologic groups (G1–G6). Shirataka rocks possess mafic inclusions—basalt–basaltic andesite, except for G3 and G4. All rocks show mixing and mingling of the mafic and silicic end-members, with trends defined by hosts and inclusions divided into high-Cr and low-Cr types; both types coexist in G1, G2, and G5. Estimated mafic end-members are high-Cr (1120–1170°C, 48–51% SiO2, olv ± cpx ± plg) and low-Cr type magmas (49–52% SiO2, cpx ± plg) except for the Sr isotopic composition. In contrast, the silicic end-members of both types have similar petrologic features (790–840°C, 64–70% SiO2, hbl ± qtz ± px + plg). High-Cr type mafic and corresponding silicic end-members have lower 87Sr/86Sr ratios than the low-Cr ones in each group. The trace element model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low-Cr type mafic end-member magma is produced through ca. 20%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lv ± cpx ± plg) from the high-Cr type one with assimilation of granitoids (= 0.02–0.05). The silicic magmas are producible through <30% partial remelting of previously emplaced basaltic magma with assimilation of crustal components. The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w-K and medium-K basalts in the Shirataka volcano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the effect of subduction derived fluid by dehydration of phlogopite.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89.
王义方  李新举  李富强  王英 《地质学报》2019,93(S1):301-309
本文以济宁典型采煤塌陷地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基于1985~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获取本区域典型扰动轨迹特征,然后利用Python决策树分类算法对区域内像元扰动类型和扰动时间进行聚类和识别,从而揭示采矿活动对本区域土地的扰动类型和扰动时间的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5~2018年间,研究区范围内存在扰动的像元数量为48517个,面积约436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2.30%,其中扰动最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1994~2007年,累计扰动的像元量为35724个,占所有扰动像元的73.78%。1998年扰动像元数量在监测期内最多,像元数为8868个,占所有扰动像元的18.28%。整个研究区域扰动像元数量呈逐步减少趋势,说明该区域整体扰动强度正在减弱,生态环境状况正逐步恢复。本研究探索了多时相遥感地表扰动监测的新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中国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找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目前发现两种类型。1.金银矿床组合类型,以黑龙江团结沟金矿床为代表;2.金铜矿床组合类型,以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为代表。两类矿床的特征模型不同,因此其找矿模型也有明显区别。前者的找矿前提是陆内深断裂分布区的陆相火山岩盆地,沿火山喷发中心多期侵入的次火山斑岩体,矿体产于晚期岩体顶部和边部的爆破角砾岩简内;其找矿标志是玉髓状石英硅化带,向下有冰长石-绢云母型的蚀变分带,典型的矿石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