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4篇
  免费   1496篇
  国内免费   2099篇
测绘学   722篇
大气科学   1214篇
地球物理   1489篇
地质学   4041篇
海洋学   1217篇
天文学   225篇
综合类   684篇
自然地理   94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507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91.
文章简述了新疆地区的地质理论研究成果、矿产地质特征,认为准噶尔、塔里木双亚幔柱是新疆金属矿产呈现"8"字型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双亚幔拉主体形成时期分别为石炭纪和二叠纪。准噶尔亚幔柱斜向天山造山带,塔里木亚幔柱近垂直,前者作用强烈、短暂,后者温和而漫长。准噶尔、塔里木盆地周缘薄弱带与内部构造体制为地幔深源岩浆及后碰撞造山岩浆的上侵提供了通道。天山造山带形成于晚石炭世,它受双亚幔柱挤压隆起作用有限,成矿局部叠加;二叠纪以来,以相对南北向挤压为主,是能源矿产主要形成时期;阿尔金、昆仑等山脉在新近纪快速隆升。基于幔枝构造启示,建议金属矿产地质找矿勘查与石油、煤炭及铀矿地质勘查展开合作,在准噶尔、塔里木两盆地内进行金属矿产综合找矿。  相似文献   
992.
秦岭造山带光头山岩体群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秦岭光头山岩体群的岩相学和黑云母地球化学分析,进而对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花岗岩形成的温度、压力和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专门的研究。其中岩相学观察表明,光头山岩体群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岗岩中的黑云母是铁质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是镁质黑云母,所测黑云母的Fe2+/(Fe2++Mg)比值变化范围较小,表明其未受到后期改造,为原生黑云母,可以用来估算岩体的成岩物理化学条件。根据黑云母地球化学成分计算的成岩温度为(645~710)℃,压力为(126~309)MPa,logfo2为-12~-15,岩体侵位于中上地壳层次(约8.6km)。黑云母地球化学分析还表明,光头山岩体群主要为过铝质-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岩浆以壳源为主兼具壳幔混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地球系统模式中普遍存在的耦合器CPL6(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第六代通量耦合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模式在高分辨率上的发展,新一代耦合器CPL7并行度的可扩展性更高,能够适应更高分辨率的构型。以CPL7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第二代格点大气环流模式(the Version 2 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耦合为例,概述了其耦合原理,为CPL7与中国其他模式的耦合提供相关的经验。结合国内外模式的发展方向,CPL7耦合器在中国未来几年的地球系统模式的耦合改进中将占有很大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94.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over 20 years. The issue of climate change has shifted from a scientific question into a complex political matter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major processes and stages of international climate conferenc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key measures that major countries have taken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s well as the primary tasks of Paris climate conference and recent international actions. The recent international climate policy issues were also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China’s activel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round of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system.  相似文献   
995.
张震  庄飞舟 《甘肃地质》2015,24(2):79-83
岷县滑坡灾害较发育,在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活动的扰动下,有些滑坡复活成为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滑坡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以下选择岷县八步川滑坡为典型案例,研究老滑坡因人类活动、地震活动而引起稳定性的变化,并通过定量的稳定性分析、滑坡推力计算,提出坡脚挡土墙+预应力锚索框架+局部坡面修整的防治方案。该方案简单易行,防治效果显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张新虎等人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甘肃阿尔金成矿带成矿特征,认为在已知安南坝苦水泉锰矿外围具有寻找沉积型锰矿的地质条件,建议在该带安排锰矿勘查项目,提出"以1:5万面积性物化探扫面入手,加强含锰层位对比研究,及时开展化探异常查证,追索矿化线索"的指导方针。经项目实施,发现了阿克塞县安南坝青砂沟、赛马沟锰矿床(点),其中青砂沟锰矿已达大型规模,实现了锰矿勘查新突破,成为甘肃西部阿尔金成矿带找矿突破的成功案例。该矿床主要是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查证发现的。本文从区域成矿背景、化探异常特征、含锰层位追索、勘查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文章反映了该矿床选矿试验结果,确认该锰矿是具有一定经济意义的大型低品位锰矿床,对阿尔金成矿带锰铁矿勘查评价和方法技术组合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报道了佳木斯地块东部方山花岗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代以及大地构造背景。花岗岩的锆石主要呈自形-半自形晶,振荡环带发育,Th/U在0.26~1.16之间,显示其典型的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形成于早二叠世(278 Ma,277 Ma)。方山花岗岩呈现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些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Zr和Ti)。该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佳木斯东缘二叠纪的美作、青山、楚山、柴河、石场、锦山等岩体相似,体现出火山弧型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区域研究资料,我们认为佳木斯地块东缘在早二叠世期间为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98.
以大量砂岩碎屑矿物定量鉴定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及其变化的综合分析,系统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延长组长10—长1层砂岩类型、骨架轻矿物、岩屑组分等在平、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研究揭示,盆地在延长组长8与长7层沉积期间,出现了明显的沉积变革事件。在砂岩类型、矿物组分及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大致以华池—黄陵一线为界,长7期以来盆地西南与东北沉积区差异显著,开始出现与长7期之前明显不同的沉积分区。结合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及其他沉积-构造事件等研究认为,延长期沉积变革事件与中晚三叠世华北与扬子克拉通拼接碰撞,秦岭洋最终闭合联系密切,是对秦岭全面碰撞造山和强烈隆升剥蚀事件的响应。本研究对进一步分析延长期盆地物源区构造属性的变化和盆内沉积体系划分、砂体展布、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生代盆-山耦合关系、沉积建造与改造响应提供了新的证据和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99.
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群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北地区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下并非都是变质结晶基底,松辽和二连等盆地大部分叠加在未变质的晚古生代残余沉积盆地之上。嫩江—开鲁断裂和嘉荫—牡丹江断裂是两条深达岩石圈尺度的断裂构造,将东北地区分为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和佳木斯三大基底构造单元和与之相对应的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中—新生代盆地群。3个盆地群不但基底和深部岩石圈结构明显不同,而且盆地结构及充填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东北地区与中生代盆地演化相关的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中—晚侏罗世(167~147 Ma),早白垩世早期(136~126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22~109 Ma)。侏罗纪火山岩主要发育在大兴安岭及其以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全区均有分布,且具有由西向东时代渐新变新的演化趋势。从深部构造和区域动力学背景角度,东北地区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构造演化分别属于两大动力学体系。前者的形成演化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东北地区西部产生的南北向挤压作用及后继的伸展作用有关,北北东向展布的中—晚侏罗世火山岩大面积叠加在近东西向展布的漠河前陆盆地和突泉等含煤盆地之上;后者的形成演化明显与西北太平洋构造域大洋板块对东北亚大陆边缘的作用有关。根据同位素年龄和生物地层学证据重新厘定的中—新生代盆地地层对比结果显示,即使是同时代形成的早白垩世盆地由于与大陆边缘的距离不同,其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后期构造改造特点也不尽相同。西部以海拉尔盆地为代表的早白垩世盆地主要发育以火山岩为主的断陷沉积,之后长期处于隆升环境;中部以松辽盆地为代表的白垩纪盆地不但发育早白垩世早期的断陷沉积,而且之上基本连续叠加了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坳陷沉积;东部盆地群由三江、勃利、鸡西和虎林等众多中、小型盆地构成,它们在早白垩世早期曾是一个统一的近海大陆边缘盆地(大三江盆地),以发育海陆交互相沉积为特点。由于该区紧邻西北太平洋大陆边缘,受大陆边缘构造转换的影响,统一的大三江盆地在早白垩世末期被强烈的逆冲构造和左行走滑构造所破坏和改造。该区目前分散孤立存在的多个中、小型早白垩世盆地均为早白垩世末期构造改造后的残余盆地。  相似文献   
1000.
闽北地区中侏罗世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侏罗世火山岩在东南沿海分布极少,但对区域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过程及大地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闽北地区大面积白垩纪火山岩区调查中,在政和铁山地区发现中侏罗世火山岩,用LA-ICP-MS同位素测试技术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173.63±0.80Ma。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显示过铝质、富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形成于陆缘弧环境,与古太平洋板块早期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