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4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基于HLA的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的基本内容和框架需求,描述了HLA的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HLA的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系统框架结构。针对设计的系统框架,讨论了其数据流和对象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实现数据协作的方法———数据先备。通过分析,认为该系统框架基本能够满足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92.
GNSS-R是利用导航卫星的反射信号对海面或者陆面进行遥感的一种成本低、功耗小、时空分辨率相对较高的新型遥感手段。从机理上讲GNSS-R为双站雷达,以微波电磁散射模型为研究基础,对于右旋圆极化发射,右旋圆极化(RHCP)、左旋圆极化(LHCP)、H极化和V极化接收时,裸土和植被的散射特性进行了理论模拟。裸土散射特征的模拟采用镜像反射率模型和物理光学模型(PO)。对于植被部分,则采用镜像模型Spec-mimics(Specular-mimics)。在后向散射模型Mimics的基础上,加入散射角度(天顶角和方位角),同时修改由于散射角度加入而导致的相位矩阵、消光矩阵和地表反射矩阵、散射矩阵等,可以得到双站散射模型Bi-mimics。在其基础上,将角度设置为镜像,得到Spec-mimics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10°~70°的入射角范围内,接收为LHCP极化时,只有在大的入射角(小接收机仰角)下会有散射值。线极化(H极化和V极化)则在整个角度范围内都有响应。而V极化在此角度范围内动态响应最大。因此如果在小入射角时,采用LHCP天线接收地表反射信号,极化损失较为严重;线极化在该入射角度范围内均可接收到地表反射信号,V极化由于对角度响应较好,因此更有利于地物特征研究。该理论模拟对接收机天线的极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93.
全球LAI地面验证方法及验证数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面积指数(LAI)的地面验证是LAI反演算法研究及LAI产品验证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为了验证遥感参数产品以及对大气、地表的系统性研究,国际上在全球主要大洲开展了多个针对主要植被类型的大型观测项目,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地面采样框架与全球尺度不同植被类型的地面验证数据集。国内外已开展的大型观测项目采用的采样框架对以后观测试验中LAI的地面验证框架的制定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已观测到的全球LAI地面验证数据集是开展全球LAI算法及产品验证的基础数据集,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全球LAI地面验证方法及验证数据情况做个综述。首先综述全球主要LAI地面观测项目及其所采用的地面验证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各大观测项目中所采用的地面测量方法、采样方法及像元真值估算方法。最后,指出全球LAI产品地面验证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94.
SAR系统不确定性可视化表达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AR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和机载本身的不稳定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直接影响 SAR图像的使用。因此 ,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目前 ,对于 SAR不确定性研究主要是基于统计方法 ,但这种方法不便于揭示 SAR不确定性产生的机理 ,以及不确定性可视化表达。本文首先从机理的角度讨论了 SAR成像系统误差传递函数 ,在确定了 SAR系统误差传递函数之后 ,着重讨论了在误差传递函数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仿真技术进行 SAR成像系统不确定可视化研究 ,最后给出可视化表达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95.
基于混合光谱理论的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提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TM图象多波段数据作为遥感监测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数据源,已有多种遥感定量模型与之对应,但主要还是以经验模型为主。利用TM数据首先采用特征波段比值方法,建立太湖水体合适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遥感定量模型。由于经验模型的缺陷性,还提出了基于TM数据的水体混合光谱分析模型,同时分析了端元光谱提取方法对模型求解的影响。通过计算叶绿素a浓度模型估算结果与实地测量数据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RMSE),可以发现混合光谱分析模型也是水体叶绿素a浓度遥感估算的另一条佳径。  相似文献   
396.
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项目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做了综述,介绍了项目研究的科学背景、总体科学思路、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项目经过5年的努力,在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理论、基于先验知识的定量遥感反演理论、同步观测和模拟试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了遥感模型与农学、生态学等应用模型的链接,并在精准农业、西北草场生态建设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97.
高反射率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反演: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溶胶在地球大气辐射收支平衡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卫星数据反 演水体、浓密植被等暗背景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精度, 而对于干旱、半干旱 以及城市等高反射率地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仍面临严峻挑战。高反射率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 反演的困难主要是地表反射率的确定精度较低; 气溶胶的指示作用随着地表反射率的升高而降 低。为精确反演高反射率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 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对 比算法、高反差地表法等几种主要的反演方法, 介绍了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 指出了它们的优势 与不足, 并分析了高反射率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98.
MODIS数据估算区域蒸散量的空间尺度误差纠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使用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提供的地表分类以及植被指数信息与中低分辨率卫星数据相结合,在混合像元内部进行亚像元处理,以纠正混合像元造成的通量估算误差的方法。其意义在于利用中低分辨率卫星数据进行长期大面积蒸散监测时,只需要少量的中高分辨率数据支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99.
麻庆苗  李静  刘强  柳钦火 《遥感学报》2012,16(5):895-90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像元聚集指数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方向孔隙率公式和线性混合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详细描述了混合像元内部由于植被覆盖度(FVC)、端元聚集指数以及叶倾角分布等引起的尺度差异。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初步敏感性分析,将计算得到的混合像元聚集指数与所占面积比例最大的端元聚集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端元聚集指数的不均一性对计算结果影响最大,由此得到的混合像元聚集指数较最大面积端元聚集指数下降了55%;植被覆盖度的不均一性影响次之,可使聚集指数降低43%;植被叶倾角分布(G函数)的空间异质性影响最小,约12%。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同时也证明了对于空间异质性较强的混合像元进行尺度差异修正的必要性。利用本文中提出的混合像元聚集指数方法有望在提高低分辨率叶面积指数反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0.
南海海底地形可视化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地形是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物理海洋学和海洋生物学等研究的基础资料,是影响海洋要素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视化是地形数据解译的关键,它为揭示海底地形与其他海洋要素之间所蕴含的关系和规律提供了独到的方法。基于可视化工具Vertical Mapper,在MapInfo Professional中对南海海底地形信息进行了渲染图与三维可视化实现,并对地形进行了剖面分析,进而将可视化的南海海底地形信息与表层沉积物类型、流场等其他海洋要素信息进行叠加分析,由此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类型的分布与地形、海洋动力条件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海底地形的可视化对于海洋地质现象的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