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分含量与红土野外光谱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光谱关系密切,本文利用实测粤西红土野外光谱数据及其水分含量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在0.46-2.5μm波段水分含量与红土光谱反射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随波长的增加其相关性有所增强,在2.22-2.29μm波段两者相关性最强;利用野外红土光谱反射率的倒数与水分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建模样本修正后的确定系数R2为0.781。这将为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Voronoi图在城镇地价指数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地价指数是地价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城市地价指数测算公式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采用Voronoi图计算地价监测点的影响范围,作为监测样点的权重用于计算地价指数的方法,以广东省某市的地价指数测算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3.
依据20 m和30 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的实体研究,分析了其沿纵桥向桥面开裂的原因。对预应力空心板桥纵向铰缝问题,提出了改进的铰缝形式,论证了改进后的铰缝能明显改善薄壁空心板桥的整体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04.
危岩裂隙水压力修正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雨状态的裂隙水压力是危岩防治工程设计的控制性荷载”是人所共识的,但“静水压力公式究竟能否直接用于确定危岩裂隙水压力”却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科技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72组裂隙水压力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应用压力计直接测定的裂隙水压力和根据测压管读数由静水压力公式计算的裂隙水压力之间的差异,用到静水压力公式计算危岩裂隙水压力比实际值大30%-50%;通过对静水压力公式引入折减系数,建立了适用于压剪-滑动型危岩和拉剪一倾倒型危岩裂隙水压力的计算式,并建立了折减系数计算方法。所建立的危岩裂隙水压力计算方法的实用性界定在主控结构面开度在0.2~2.0cm之间。  相似文献   
105.
王成  林胜  李晓红 《岩土力学》2007,28(Z1):74-78
针对超长群桩使用较多而深入研究较少的现状,设计并完成了不同桩间距的3组超长群桩模型试验。通过超长群桩模型试验数据分析了超长群桩的荷载传递机制和承载力特性,得到了超长群桩侧阻力与桩间距的关系、超长群桩承载力与桩间距的关系以及超长群桩效应系数与桩间距的关系。通过超长群桩轴力分布研究了超长群桩的有效桩长问题,其结果对于超长群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获取2019年6月17日发生的四川宜宾Ms6.0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情况,该文利用欧空局宽幅模式的高分辨率新型Sentinel-1A卫星获取了此次地震的第一对同震干涉像对数据,使用D-InSAR技术获取宜宾市长宁县地区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在震中西北方向分别形成了1个明显的沉降区和抬升区,在雷达视线方向上的最大沉降量为7.9 cm,最大抬升量为8.1 cm。通过与同一时间内的GPS高程测量形变量相比,D-InSAR解算的地表形变量与GPS监测点形变量基本一致,均不超过3 mm,表明了本文的D-InSAR形变解算结果的可靠性,体现了新型Sentinel-1A雷达卫星在地震形变监测领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107.
通过楔形体破坏的3个基本假定建立了地下洞室楔形体物理模型,提出了楔形体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方法。该方法得出了楔形体稳定系数计算表达式,并结合几何分析判断楔形体的稳定状态,进一步探讨了楔形体在爆破施工荷载作用下的楔形体稳定性响应。案例分析表明,楔形体在自重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施加初始爆破荷载时增加了楔形体的稳定性;工程爆炸作用力远远大于楔形体自重荷载,爆破荷载对楔形体稳定性起主导作用;当爆炸荷载反射时楔形体稳定性显著降低,且沿楔形体①面发生单面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108.
坡面泥石流是斜坡地貌演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山区公路的主要水毁灾害,具有分布广、出现频率高、致灾作用强等特点。从地貌演化观点,将坡面泥石流演化模式分为顶部刮铲演化模式(模式1)、溯源挖掘演化模式(模式2)和局部饱和孕滑演化模式(模式3),其中模式1遵循蠕滑→滑流→刮铲滑流→沉积演化过程,模式2遵循前缘开裂→崩滑→链式崩滑→沉积演化过程,模式3遵循局部饱和→蠕滑→滑流→沉积演化过程;针对坡面泥石流演化模式3,选取前期降雨量120 mm和降雨强度15 mm/(10 min)的试验工况,前期降雨分4次,降1 h,停2 h,强降雨分4次降雨实施,降1 h,停30 min,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通过试验过程中土体参数实时监测分析了前期降雨入渗阶段土体中含水量、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强降雨阶段揭示了局部饱和阶段、蠕滑阶段、滑流阶段和沉积阶段随试验过程的变化过程,量化了饱和区、蠕滑区、滑流区、沉积区的面积大小与试验持续时间的关系;初步分析了坡面泥石流演化过程研究的复杂性及研究趋势,尤其应高度重视坡面泥石流演化各阶段的力学机制描述与转换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王春杨  张超 《地理科学》2014,(12):1438-1444
以341个地级层面区域作为空间观测单元,以专利申请受理数作为衡量指标,对中国1997~2009年期间地级区域创新产出的时空特征进行了ESDA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区域创新产出的地域性特征显著,首先表现为全局上的地理集聚和地带间的巨大差异;但不同于省级空间尺度下地带内部区域创新显著的极化特征,地级空间尺度区域创新却呈现多样化的局部空间依赖模式。整体上,创新产出在地级空间尺度上自然形成2个显著的空间集群,即东部沿海的H-H集群和西部内陆的L-L集群。东部H-H集群在考察期内由东北和华北地区逐渐向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转移,西部L-L集群的空间发展则相对稳定;H-L型集群和L-H型集群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和东中西邻接地区,创新的空间过渡特征明显。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0.
曾山  曾繁祥  徐兮 《测绘通报》2011,(1):38-39,77
秉持数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应用数理统计原理,针对海沧桥的挠度变形检测数据展开分析,进而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获取桥梁挠度变形的正确的理论数据,通过对观测值与理论值两两比较研究,最终对桥梁竖向线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作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