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WSR-88D常规产品集(RPS)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建华 《气象》1999,25(5):23-27
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拥有70余种产品,大大提高对天气现象的探测和预报能力。由于通讯,资料处理与存储等限制,在主用户处理单元上只能同时获取部分产品,对于不同的天气类型,现象及其不同的落区,各种产品组合的选定显得十分重要。常规产品集在WSR-88D的产品生成与分发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RPS的设置作了分析和研究,提出针对不同情况的设置原理方案,并结合上海地区特点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32.
姚祖庆  黄炎 《气象》2000,26(9):15-18,23
介绍了在Micaps工作平台基础上建立的上海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工作流程,包括短时展望预报、0~3小时短时监测滚动预报,并给出1999年6~8月试报情况,空漏他个例物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33.
本文首先基于地面自动站、探空、雷达和卫星资料,开展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LAPS)上海本地化研究,并结合2010—2014年夏季6个局地对流天气个例对其性能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雷达径向风资料对LAPS风速分析影响较大,使分析场风速廓线与探空廓线的均方根误差缩小约7.66%;风云卫星资料能够改善LAPS温度和相对湿度,使分析场温度、相对湿度廓线与探空廓线的均方根误差分别缩小约9.09%和14.01%;探空气球飘移对本文LAPS分析场检验影响不明显。进一步将LAPS分析场用于2011年8月13日、2014年8月4日两次局地对流个例分析表明:LAPS高时空分辨率的分析场能够反映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时空变化,在天气尺度背景并不十分有利于对流生成的情况下,热岛、海陆风环流的形成和持续对上海夏季局地对流天气的发生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4.
使用1980~2017年共38年崇明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崇明站年降水量及暴雨日数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3.9.1.1(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针对崇明年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异常年份2015年的最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站点降水观测资料使用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5.
涡旋自组织现象在上海一次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涡旋自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天气背景以及卫星、雷达等资料的分析发现,在2008年8月25日早晨上海地区发生的一场雨强为百年未遇的强雷电和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涡旋自组织现象。地面中低压的发展与中小尺度涡旋的组织、合并关系密切,而中低压的发展导致了剧烈而集中的降水发生,进而造成了上海地区的这场特大暴雨。此外,详细阐述了在业务预报中预报员如何应用涡旋自组织理论的相关成果来改进和提高暴雨预报的时效和准确度,显示该理论在业务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6.
超强台风“梅花”(1109号)的转向原因与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高空探测资料、FY-2C卫星云图、CIMSS气象卫星云图分析资料、历年台风路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欧洲气象中心全球模式(EC)、日本气象厅全球模式(JMA)、国家气象中心全球模式(T639)、上海台风模式(SHTM)等预报资料,基于对2011年第9号台风"梅花"路径以及台风相似路径的预报等,分析影响台风"梅花"移动路径的环境系统演变,从中找出影响台风"梅花"移动转向的关键系统,分析和检验各数值模式对台风路径预报的结果;同时,研究台风路径相似预报方法。结果表明,位于日本的副热带高压南伸并与"梅花"东南侧的弱反气旋打通,引导气流中偏南风分量逐渐加大是"梅花"路径转向以致不在我国登陆的关键点;对数值模式预报的路径,应根据实况天气形势演变订正其预报误差;根据前期路径选多个关键区找台风相似路径更具参考性。  相似文献   
137.
138.
139.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与印度夏季风的爆发时间,根据爆发时间差值区分了差异大小年,结果表明二者的爆发具有明显的年际异常.差异偏小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印度半岛已经盛行偏西风,两者几乎同时建立;而差异偏大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后7候左右印度才盛行偏西风,印度夏季风爆发得晚,环流形势有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机制表明,印度夏季风的建立主要由经向温度反转所决定,而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取决于纬向温度反转,二者的爆发具有相对独立性,且纬向温度反转的早晚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差异的大小,积温线密集带出现的早晚决定了温度反转的早晚.  相似文献   
140.
台风罗莎引发上海暴雨大风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晓波  邹兰军  夏立 《气象》2008,34(12):72-78
针对受0716号台风罗莎影响产生的上海大暴雨和大风过程的特点及成因,利用上海地区地面 自动气象站和高空加密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图、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台风罗莎对上海造成的降水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台风外围云系发展成中小尺 度的云团产生的强降水,第二阶段是冷空气与台风结合的稳定降水。冷空气侵入时间与上海 降水开始时间非常吻合。台风北侧副热带高压带减弱,对流层中高层转南风,加之台风本身 蕴涵的丰富水汽,为台风外围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深厚的热力和水汽供应;干冷空气 南下和台风外围暖湿气流北上使辐合加强,为激发台风外围中尺度对流云团提供了动力抬升 机制。由于冷空气浅薄,台风中高层的环流结构没有被冷空气破坏,使得底层的冷空气较长 时间维持在上海附近,是上海长时间发生强降水而导致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