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上海雷达站NEXRAD的通信与业务流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诸兆庆  宋声平  王勤典 《气象》1999,25(5):19-22
介绍美国多普勒天气雷达WSR-88D数据通信的组成,特点和依据上海的具体情况所建成的系统和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72.
2002年台风Ramasun影响华东沿海期间可降水量的GPS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介绍了2002年建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GPS(全球定位系统)网对台风Ramasun影响华东沿海地区时可降水量的探测,指出GPS探测的可降水量(PWV)与加密探空资料所计算的可降水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对多站GPS资料时间序列的分析,揭示了在台风影响过程中PWV 的三个阶段的变化特征: 在台风降水产生前PWV 都有一个急升的过程,PWV的急升时间长短、升幅、量值大小反映了水汽累积情况,它与台风过程降水总量、每小时降水量大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WV 急升达到峰值后进入高值波动阶段,一般在达到峰值后7~10小时开始出现明显的降水, 在这一阶段中PWV 时间序列的波动和空间分布特征与台风降水的短时变化和螺旋雨带演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WV 的急降则反映台风降水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173.
现在人们每天都可以从电视中的天气预报节目中看到当天的气象卫星云图。我们经常收到一些读的来信,询问这些云图是怎么得来的,如何识别。本刊特约有关专家撰介绍,分两期刊登。本期介绍气象卫星的一些知识,下期介绍如何识别卫星云图。  相似文献   
174.
卫星云图上的云型与人们日常所见的有很大不同.它的细节不十分清楚.但展现的是云层分布的全貌图象。电视播出的大多是红外云图.黑白色调层次代表各云层顶部和地表的红外辐射温度,高云及厚实的降水云层(如卷云、积雨云等)云顶温度很低最亮白,低云反倒较灰暗。因此,应首先学会分析云型的基本要点。这就是应抓住云图上的主要云区.从云区的型式、范围、边界形状、色调及纹理等几方面的特征,去分析云系性质、高度、降水条件以及与天气系统的联系等,进而根据云型演变了解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175.
《湖北气象》2021,40(4)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2017年5—8月逐日降水预报资料及同时段MICAPS降水观测资料,采用频率匹配技术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预报进行模式偏差订正及改进技术探讨。结果表明:(1)模式对小雨预报偏多,存在大量空报;对大雨及以上降水预报偏少,存在较大漏报。(2)偏差订正通过下调小量级降水、上调大量级降水,使各量级降水的强度和面积偏差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降水量级两端订正效果明显,订正后小雨和暴雨准确率显著提升。(3)偏差订正对暴雨落区预报的改进效果与过程相关,个例分析表明:对于雨带位置预报较准确的大范围梅雨锋暴雨,偏差订正后暴雨TS评分明显提升;对于副高边缘的小范围暴雨以及雨带位置预报失误的梅雨锋暴雨或台风暴雨,偏差订正后暴雨TS评分改善不明显甚至降低。(4)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系数动态调整和模式集成的改进思路,即对于平均雨量5 mm以下的小范围暴雨,适当上调订正系数;平均雨量在15 mm以上的大范围暴雨,适当下调订正系数。模式集成订正可有效提高暴雨TS评分。  相似文献   
176.
我国冬季冻雨和冰粒天气的形成机制及预报着眼点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漆梁波 《气象》2012,38(7):769-778
利用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通过对2001年冬季至2010年冬季我国不同区域(分为4个区域:北方、江南、华南、西南)的冻雨和冰粒天气形成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除北方区域外,我国其他区域的冻雨主要以暖雨机制为主。北方区域的融化类冻雨比例也仅为39%,但纬度越高,出现融化类冻雨的几率高于上述比例。暖层出现是冻雨天气的重要特征,但暖层作用主要是输送水汽和维持锋面系统,以保证降水的发生和持续,低层及地面气温普遍低于0℃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2)我国冰粒天气的形成机制主要以融化机制为主。冰粒天气的云顶高度普遍高于冻雨天气。冰粒天气的暖层厚度和强度均小于冻雨天气,这主要是由于弱暖层只是部分融化冰晶和雪花,使其重新冻结成为可能。冰粒天气的700hPa风速值普遍小于冻雨天气,这一方面说明冰粒天气对水汽输送条件要低一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冰粒天气暖层较弱的特点。(3)云顶高度、暖层强度和厚度、低层冷层温度露点差、700hPa风速以及地面气温是甄别冻雨和冰粒天气的特征量,但不同区域,这些特征量的有效性不一样。西南区域冻雨和冰粒天气的主要差别在地面气温,其他特征量或差别不明显,或代表性不足,只可以作为辅助判断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7.
上海地区近10年冷流降雪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雷  戴建华  韩雅萍 《气象》2012,38(2):182-187
统计了近10年发生在上海地区的冷流降雪过程,初步揭示了此类天气过程的产生机理,并分析了降雪发生时对应的高低空天气形势、探空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地区2000—2009年共出现冷流降雪12次,占降雪总日数的25%,大部分过程降雪明显时段高空500 hPa上海处在槽前。冷流降雪发生前,宝山站探空图上,低层有不稳定层结,且850~925 hPa湿度较大。冷流降雪对应的红外云图,云阶走向和海岸线一致,且云体呈白亮波状结构,云顶高度多在3000m以下,雷达反射率因子较弱,多低于35 dBz。绝大部分过程海水和850 hPa温差在10~14℃之间,海水和925 hPa温差介于8~11℃之间。降雪发生时宝山站吹NW—WNW—N风,风速为3~6 m·s^-1与山东半岛相比,上海地区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决定其冷流降雪有分布范围小、持续时间短、降雪强度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8.
FY-3A微波资料在“莫拉克”台风预报中的同化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FY-3A于2008年5月26日发射成功,携带的微波垂直探测仪与NOAA系列卫星的ATOVS性能相似。为研究微波垂直探测仪资料在台风数值预报中的作用,实现我国FY-3A卫星的微波探测资料的直接同化,达到改进台风预报的目的,利用FY-3A微波探测资料,以WRF-3DVar系统为基础,针对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路径和强度预报,开展数值预报直接同化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直接同化FY-3A微波资料对数值模式初始场改进要优于仅仅同化常规观测资料,对缺乏观测资料的海洋上改进尤为明显,模式初始场更加合理地反映海上台风环流形势以及温湿条件,海上台风的模式初始位置也得到了校正;经过FY-3A微波资料三维变分直接同化后,区域中尺度模式对台风路径预报效果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9.
覆盖全球的气象信息在球体幕上进行显示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纵深感,在多个行业具有应用价值。基于中国气象局的气象资料,在国内首次研制了全球对地观测球体幕显示系统软件并能够稳定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核心技术图像处理的实现。图像处理包括两个步骤:图像增强和图像变形。图像增强处理增强了包含大量气象信息的图像显示效果,图像变形处理通过几何校正、图像拼接等技术实现将备投图像从平面显示正确投影到球体幕上。经过系统图像处理后,覆盖全球的观测资料能在球体幕上正确、无缝、无变形、无失真显示,其利用模拟真实地球的球体屏幕,让观众从太空的角度直观形象地体验全球气象信息展示。  相似文献   
180.
盛夏上海地区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尹红萍  曹晓岗 《气象》2010,36(8):19-25
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强对流容易出现错报。对上海地区2001—2005年7—9月份19个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个例进行分析,并和副热带高压控制时上海地区未发生强对流的个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较易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发生,强对流发生开始时间主要在中午到傍晚;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的发生除需要有较好的层结不稳定条件外,对抬升条件也有较高要求,如边界层整层在上海附近存在中尺度辐合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