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气象因子对近地面臭氧污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家骝  朱毓秀 《大气科学》1994,18(6):751-757
本文通过对1993年春季和春夏之交的O3浓度逐日变化、日变化和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影响O3浓度的主导气象因子和不同情况下形成高浓度O3的主要因子,提出了大风速对逐日变化中O3浓度特高及浓度日变化峰值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高温、低湿、小风并不是在所有情况都是促成高浓度O3的因子。另外,雾也可以成为近地面O3浓度增值的因素,主要原因是雾内湍流发展将高浓度O3大量输向下方。  相似文献   
2.
论雾与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斌斌 《气象》1994,20(9):19-24
简述了近年来雾的研究进展,并从雾的酸化、雾层内污染物的扩散、雾层对污染物的清除、污染物对雾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雾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朱毓秀  徐家骝 《气象学报》1993,51(4):499-504
上海是工业集中、交通繁忙的大城市,作为光化学烟雾前体物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很大。通常的大气污染监测只在地面监测,不太重视地面以上十几米乃至几十米的情况,然而随着六层以上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大气污染物在20层楼以下的分布状况已成为居民日益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继1989年底进行SO_2,SO_4~= ,NH_3和颗粒物的垂直梯度观测以后,又于1990年11月20日至12月14日,在地面(1.5m)、18m(相当于7层楼高)和52m(相当于20层楼高)3种不同高度上对O_3和NO_x  相似文献   
4.
同时考虑可逆与不可逆吸收的雨水酸化和冲刷的数值实验周斌斌,徐家骝,莫天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环境工程系,200092)(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210008)云中清除(rainout)和雨水清除(washout)是两种重要的污染物冲刷机制。在这两种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辐射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周斌斌 《气象学报》1987,45(1):21-29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辐射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模式较详细地考虑了湍流交换、长波辐射传输、重力沉降等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辐射雾形成后会改变环境风、温场,反之,风、温场的改变又影响了辐射雾的发展。计算结果还表明,辐射雾最初是在离地面一定的高度上形成的,文中作了详细解释;辐射雾的发展是在湍流场和辐射场的相互作用下引起的。湍流作用是决定辐射雾形成、发展的重要因子,它一方面阻碍了辐射雾的形成,另一方面,它又能促进已形成的雾的发展。本文还研究了辐射雾形成前后的风、温变化以及长波辐射通量的变化。研究了含水量交换系数对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交换系数的取值与动量交换系数是否相等,对模拟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类计算稳定性好的显式平流差分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斌斌 《大气科学》1995,19(2):252-256
通常的显式平流差分格式,如迎风格式,Lax-Wendroff格式等,均是有条件稳定的,其稳定条件与差分网格的时、空步长有关。本文对线性和拟线性平流方程分别构造了一种计算稳定性好的显式差分格式。对前一格式,本文严格证明了它的无条件稳定性及收敛性,并具有一阶精度;对后一格式,由于非线性方程的限制,本文用数值试验研究了它的计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