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47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陇东黄土高原春末夏初旱的气候特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位泰 《气象》2003,29(9):34-36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分析了甘肃省庆阳地区春末夏初干旱的综合评价指数D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随时间演变规律;分析了春末夏初干旱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春末夏初干旱的预测模型,业务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庆阳城市电视天气预报系统吴爱敏沈治广薛景轩刘谋(庆阳地区气象局745000)1前言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天气预报水平和服务质量,我们在“地台短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大框架下,制作了庆阳地区城市电视天气预报子系统。经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3.
1989年秋季,庆阳地区冬小麦病虫害大面积流行,发病较重的有159.59万亩,占麦田面积的51.3%。其中中南部发生的白粉病和锈病面积约114.83万亩,占发病面积的72%;北部发生的叶条蝉和蚜虫面积约44.76万亩,占发病面积的28%。对其防治的好坏将左右我区粮食产量,为此引起了各级领导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我们  相似文献   
4.
本文计算了陇东地区及相邻站点共18个站的干旱指数,制定了干旱标准,并用自然正交分解,模糊聚类方法对干旱指数进行聚类分片,分析了陇东干旱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暴雨因系统的影响,路经及位置的差异,形成了地区范围暴雨的不同落区。但天气形势的相似性又决定了暴雨在地区范围出现分片相似的可能性。我们选择了模糊相似优选比的方法作庆阳地区暴雨分片分析。使用全区1964至1981年出现的暴雨过程资料,并确定九站中有一站日降水量≥50毫米即计为一暴雨日,此间共出现暴雨过程三十九例。  相似文献   
6.
文中分析了庆阳地区春季降水气候特征和环流形势 ,用 1995~ 1998年 3~ 5月T10 6资料建立了该区 8县 (市 )春季降水、温度MOS预报方程 ,进行了回代检验和试报 ,并提出了模式更换后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面气象观测中,常以日照记录校审定时观测云状 Cs 与 As tra 记录是否准确。若观测时无日照,认为记有 As tra 合适;反之观测时有日照,记 As tra 不恰当。因此,当观测到Cs 与 As tra 处于过度阶段不好确定时,就以太阳光是否刺眼、地物是否有影、有否丝缕结构或晕等方法区分之。但有时,值班员在观测时因整层云阻挡而无光照,确实只见模糊不  相似文献   
8.
雹云的判别方法与短时预报统计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江苏省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资料、天气与灾情实况和探空资料,讨论了降雹概率与回波顶高的关系。用独立参数降雹条件概率公式判别雹云,并对条状和带状回波移向与高空风向间的偏角进行了统计分析。所建立的统计模式,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霜冻是指近地层空气温度急剧下降,足以引起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天气。晚霜冻是影响庆阳地区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其危害程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远超过暴雨、冰雹等局地性天气。4月中旬以后.我区冬小麦开始拔节,大秋作物陆续出苗。这期间一场强霜冻,能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为保证气象更好地为农业服务,我们从本区实际出发,制作了晚霜冻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陇东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干旱频繁,尤其是伏旱,不仅影响当年秋田作物的产量,而且影响次年夏粮作物的收成。因此,做好伏早预报对党政领导部门指挥农业生产,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制订抗旱对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陇东伏早,以前有人做过大量工作。关于青藏高原对伏旱气候形成的作用、伏旱的形成和预报,徐国昌等人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