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吉林夹皮沟金矿成矿时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吉林夹皮沟金矿是我国产于变质地体中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其成矿时代一直存在很大争议。通过标志性地质体与矿脉、特别是脉岩与矿脉的关系研究,成矿时限界定在显生宙中酸性脉岩形成之后且基性脉岩形成之前。同位素测年表明,成矿时代为170~160Ma。金成矿作用与区域动力学过程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即侏罗纪太平洋板块俯;中欧亚犬陆导致区域敦-密断裂犬规模左旋平移的构造背景下,区内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伴随金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
锡林浩特草原CO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开路涡度相关系统、辐射土壤观测系统,测得的长期连续通量观测数据,对锡林浩特草原2009—2011年期间的CO2通量观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O2通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3 a中NEE年际变率达到200 g·m-2,季节变率最大达到460 g·m-2,日变化幅度生长季最大达到0.25 mg·m-2·s-1。通过不同时间尺度碳通量与温度、水分、辐射等环境因子的分析,认为CO2通量日变化主要受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影响,而季节变化和年变化主要受降水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降水强度及时间分布是制约牧草CO2吸收的关键因素,大于15%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促进牧草生长。  相似文献   
3.
围岩蚀变对于研究热液矿床元素富集规律、指导找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围岩蚀变是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围岩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围岩蚀变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信息提取中的响应等方面阐述围岩蚀变对成矿与找矿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多年的预报统计表明,每当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警报时,往往在2~3d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会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大到暴雨出现的机率也明显增大。文章对2000—2011年6—9月登陆我国的68个台风和对应的实况降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锡盟降水与登陆台风的关联,从远距离台风活动中探索锡盟较大降水的预报信息,将有助于今后的暴雨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在防雷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全面地总结,同时列举了制约防雷执法顺利实施的若干问题。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使用多伦县2001—2010年寒潮天气统计资料,分析了当地寒潮变化特征,通过对寒潮统计两种不同方法从降温特征、大气环流特征及地表覆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按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统计寒潮天气出现次数明显多于按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统计寒潮天气出现的次数,尤其在初冬和冬末季节日最低气温变化比日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7.
Vast areas of rangelands across the world are grazed with increasing intensity, but interactions between livestock production, biodiversity and other ecosystem services are poorly studied. This study explicitly determines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livestock grazing intensity on rangelands. Grazing intensity and its effects on forage utilization by livestock, carbon sequestration, erosion prevention and biodiversity are quantified and mapped, using global datasets and models. Results show that on average 4% of the biomass produced annually is consumed by livestock. On average, erosion prevention is 10% lower in areas with a high grazing intensity compared to areas with a low grazing intensity, whereas carbon emissions are more than four times higher under high grazing intensity compared to low grazing intensity. Rangelands with the highest grazing intensity are located in the Sahel, Pakistan, West India, Middle East, North Africa and parts of Brazil. These high grazing intensities result in carbon emissions, low biodiversity values, low capacity for erosion prevention and unsustainable forage utilization. Although the applied models simplify the processes of ecosystem service supply, our study provides a global overview of the consequences of grazing for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The expected increasing future demand for livestock products likely increase pressures on rangelands. Global-scale models can help to identify targets and target areas for international policies aiming at sustainable future use of these rangelands.  相似文献   
8.
能源的全球性短缺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使得绿色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热资源作为其中一员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地热资源的勘查中,传统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投入高、难度大,而遥感技术具有经济、高效、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已逐渐成为地热资源探测与调查的一种新技术手段。地热能开发的首选地区往往是新生代火山活动区,因其在相对较小的深度内就能获得很高的温度。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遥感技术探测火山地热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这项技术在美国黄石公园、日本阿苏火山以及我国长白山火山和腾冲火山的应用。同时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新生代火山活动构造区作为实例,利用美国NASA陆地卫星Landsat-7 ETM+第6波段的红外遥感数据反演了研究区的地表温度,结合ETM+7-4-1波段组合影像的地质构造解译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对研究区地表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红外遥感地表温度异常区多位于北东东与北西向构造的交汇处或与环形构造密切相关。本文圈定了7个地表温度异常区作为这一地区下一步地热资源勘查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正>Previously reported in the Mesozonic Tibet and the early Paleozoic Polar Ural,Russia,diamond and other deep minerals are found in ophiolite mantle peridotite chromite that need to be reconsidered ophiolite and chromit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of shallow.The ophiolitic chromitite can be divided two classes,the high-Cr chromitite and high-Al chromitite.  相似文献   
10.
流动沙丘水分深层入渗量与降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流动沙丘水分深层入渗与降雨的关系,采用YWB-01型水分深层渗漏记录仪,运用土壤水动力学原理,研究了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降雨入渗水分传递过程及地表以下150 cm深度入渗补给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深层土壤水分来源主要为降雨入渗,2010年入渗补给量为141.4 mm,2011年为355.8 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55.1%和68.2%.深层入渗主要补给期为5—11月,期间补给量占全年总量的95%.当土壤水分条件保持在田间持水量范围之内时,降雨过程对土壤150 cm深度的补给作用主要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入渗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降雨通常在30~48 h后渗透补给到150 cm深层土壤,入渗补给速率在前3~5 h呈快速上升趋势,3~8 h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缓慢下降,整个入渗补给过程可以持续96 h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