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龙  林熙  金健  李菁 《气象学报》2003,61(1):78-84
综合应用预报量自身时间序列的拓展,数值预报产品和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一种新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研究。将这种新方法与常规的数值预报产品完全预报(PP)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方法比PP预报方法的预报精度显著提高。并且,通过对预报模型“过拟合”现象的研究发现,这种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立足海南及南海的自然条件,结合海岛自动气象站在南海高温、高湿、高盐雾、强辐射、强风等恶劣气候环境下使用情况,通过对历年来海岛自动气象站故障及失效模式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分析故障原因。根据设备维护人员多年气象设备保障工作积累总结的经验,从海岛自动气象站结构和防护要求出发,集成应用市场上优质材料、先进工艺和多种成熟、关键设备防护技术,形成一些气象设备防护的有效方法措施,以提高海岛自动气象站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性和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橡胶割胶期的气候适宜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海南省18个市县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构建逐月橡胶割胶单要素(温度、日照时数、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风速)和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岛天然橡胶单要素适宜度对比排序:日照适宜度最高,降水和风速适宜度次之,温度适宜度最低。2)橡胶割胶气候适宜度为0.43~0.80,其中411月较高,适宜割胶;12月至次年3月较低,不适宜割胶。3)天然橡胶割胶适宜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地区,该区温度适宜度较高,降水量充足,年平均风速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区,该区主要因为年平均风速大,降雨量不足,易造成干旱;其余地区为适宜度次高值区,该区热量和降水都比较充足,但也容易受高温干旱或风害影响,应予以重点防范。4)19612017年海南岛橡胶割胶期气候适宜度总体呈明显增大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09/10a。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天然橡胶林台风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灾害是海南橡胶种植中影响最为严重和主要的灾害,为对其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本研究以海南岛天然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理论,融合橡胶台风灾害、社会经济和气象数据,建立橡胶台风灾害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评价模型,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开展天然橡胶林台风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海南橡胶种植高风险区位于沿海台风发生频繁市县,其中琼海、文昌、海口为海南岛橡胶灾害风险最高的地区,其次陵水、万宁、琼中、屯昌、东方等地区灾害风险也较高。风险最低地区位于中部五指山、保亭、乐东、三亚等地区,评价结果与实际灾害发生以及种植情况相符。评价结果表明,台风灾害危险性是风险的主导因子,但非单一决定因子,种植技术、品种改良等措施对脆弱性降低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评价结果可为橡胶林避灾防灾及种植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进入冬半年后,海口市受弱冷空气或较强下沉气流控制时,易出现污染天气,对2013—2015年当年10月至翌年1月的气团轨迹进行了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重轨迹分析(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CWT),结果表明:在污染时段内,海口大多受到来自中国华南和华东的东北向气流影响。PSCF和CWT分析表明,广东、福建、江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湖南东部、广西东部等地区,是对海口地区污染天气污染物浓度的潜在贡献大值区。在进行预报时,可参考主要天气影响系统,和一些关键区域的外源影响以及本地污染的堆积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暴雨过程中逆风区特征及应用判据,统计分析2010—2017年山东临沂地区暴雨过程中的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中,风暴内的垂直环流是造成逆风区发生发展的直接原因;逆风区表现为β中尺度和γ中尺度,其形态在不同天气类型下有明显差异;逆风区持续阶段降水强度增大,持续时间与过程累积雨量呈正相关;当雷达最低仰角识别到逆风区,其厚度≥4.0 km、强度≥15 m·s-1、径向速度绝对值最大值≥5 m·s-1且持续30 min以上时,风暴常明显发展,相关特征可用于预报风暴和暴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温度、降水和地表覆盖是影响植被指数变化的主导因子,但在不同区域内不同因子对植被指数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海南岛地处独特的热带区域,为弄清温度、降水和地表覆盖对海南岛植被指数的影响,根据MODIS遥感数据,提取了2004年海南岛的月平均植被指数集,采用了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海南岛植被指数变化与其驱动因子(温度、降水和地表覆盖)的关系。结果发现海南岛植被指数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大于降水作用的影响,而降水作用的影响又大于地表覆盖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4年以来,琼中基准地震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出现较为显著的零漂转折加速和数据放大异常。经仪器观测系统检查、台站观测环境调查、数据分析等核实操作,分析认为:(1)零漂转折加速异常系观测环境影响所致;(2)数据放大异常系网络数据采集器故障所致。因此,2次异常均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此类异常干扰判别可为其他重力台站观测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非地转湿Q矢量在台风“云娜”暴雨过程中的分析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应用非地转湿Q矢量理论,对2004年8月12-15日台风“云娜”登陆后造成的大范围持续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能比较清楚地揭示台风暴雨的演变过程,非地转湿Q矢量的散度负值区和流场辐合区与未来12小时的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非地转湿Q矢量的散度的垂直分布能够反映台风外围对流发展的深度,对判断台风在陆地上的维持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forcing dissipation and heating response of dipole (unipole) are carried out using global spectral models with quasi-geostrophic barotropic vorticity equations. For each experiment model integration is run for 90 days on the condition of three-wave quasi-resonance. The results are given as follows: Under the effects of dipole (unipole) forcing source and basic flow intensity, there exist strong interactions among the three planetary waves and quasi-biweekly and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f the three planetary waves. In the meantime, the changes in the intensity of dipole or unipole forcing source and basic flow have different frequency modulation effects on LFO in the middle and higher latitudes. The results of the stream function field of three quasi-resonant waves evolving with time confirm that the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exists in extratropical latitu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