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棉花生产影响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揭示了气候变化对河西走廊棉花生产有着显著影响,实际上使其生育期延长20天,霜前花减少30%;适生区域提高100 m左右,面积扩大7倍;衣分提高2个百分点,气候产量增加54.3%的基本事实。探明了现代气候变暖对高原地区喜热作物棉花产生非常有利影响的重要原因,是由于≥10℃积温升高131℃,裂铃至停止生长关键期增温30℃;最低气温升高0.9℃,春季增温加快,秋季降温减缓,使生长期热量资源得到较大补偿,气候生态适应性更适宜,与棉花生理需求指标更接近。预测未来10~15年内≥10℃积温可能增加100~300℃,适生区域升高100 m左右,建议稳步扩大面积20%~30%,并提出按不同种植区域采取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兰州和民勤两站干年(1995年)、湿年(1994年)的5~6月08:00和20:00气象观测资料,采用Scorer背风波参数等方法对兰州小高压的形成、发展机制进行动力和热力学诊断分析。分析表明,兰州存在明显的背风波效应和下沉逆温;民勤有较强的逆温层特征,逆温频数多且强度大,辐射和扰动逆温较明显,它们的背风波和逆温层特征影响着兰州小高压的形成、尺度和位置。兰州小高压是青藏高原大地形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一种边界层现象,与青藏高原北部较强的逆温和背风波效应有着重要的关系,运用中尺度天气学方法得出兰州小高压的预报流程,以建立其诊断和预报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
陈乾  田清鉴 《干旱气象》2013,(1):163-173
由于气候变化,加之过度开发,使三江源和汉江上游湿地锐减,生态恶化。致使丹江口水库径流在1991年发生突变,汉江水量由丰变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水源无法满足受水区的最低需水量。为解决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不足,必须大力开发长江上游丰富的空中云水资源。长江流域水汽充足,年输入水汽总量约67 800亿m3,仅有28.5%转化成降水量。在汉江上游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则丹江口水库年径流最大可增加17.5亿m3。实际可调水量将达90.2亿m3,仍无法满足受水区2030年城市缺水量128亿m3的需要。为此需要在长江上游特别是在四川盆地进行人工增雨试验,以增加三峡水库来水量。长江上游可开发的空中云水资源较多,年均总量约5 590.7亿m3,占流域降水年总量的63%。根据云水资源人工增雨开发潜力评估,四川盆地为人工增雨的最佳作业区之一,汉江上游也是理想作业区。如在这2个地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机率(Pe)取30%,增雨效率(EW)按流域年降水量10%的保守估算,年总降水量将分别增加162.1亿m3和23.7亿m3,三峡库区和丹江口水库年入库径流量将分别增加83亿m3和11.6亿m3。加上三峡库区的蓄水,能满足受水区2030年缺水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飞机积冰的一般规律,增强飞行安全保障能力,利用2003年9月19日甘肃省人工增雨飞机空中观测资料和机载PMS粒子探测系统采集数据,分析了出现飞机积冰的气象条件和云层微物理结构。PMS探测到云层中云粒子浓度在0.05-5.91个/cm3,均值为0.93个/cm3;云中含水量均值为0.0043g/m3,最大值为0.0233g/m3;在6200米以上,云中粒子浓度、含水量以及平均浓度直径都较大。分析结果表明:飞机出现较强积冰时的温度低于-5℃;积冰出现在粒子总浓度和含水量较大区域,且雨滴浓度和平均直径的增大对积冰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大粒子对发生积冰贡献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一次引发河西走廊大暴雨的高原低涡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使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云图、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探空、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2年6月5日发生在河西走廊西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高原低涡加强北移,到达高原北坡时,使河西走廊上空中、低层东风显著加强,与新疆东部东移南下的冷空气在走廊西部产生强烈辐合,同时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辐散气流的抽吸作用下,产生强大的垂直环流造成的。造成这次大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新疆东部西北气流和高原东北坡偏东气流向走廊中西部的输送。暴雨区上空湿等熵面陡立,大气处于弱不稳定状态,易导致垂直涡度和辐合显著增长。高原低涡发展与高空位涡下传密切相关,同时干冷空气从高原低涡南部侵入中低层,使低涡斜压性增强,有利于低涡发展和向北移出高原。暴雨发生在高原低涡的西北象限内,在低涡逗点云的云头部分,最强暴雨落区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上β中尺度逆风区附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