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大理州2005年初夏出现了严重干旱气象事件.从500pHa高空环流特征、500pHa距平场特征、西太平洋副高特征量及北太平洋中低纬海温距平场、OLR距平场对这次干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初夏(4月1日~6月10日)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明显偏高是发生干旱的主要原因,高空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高持续偏强偏西、冷空气活动偏北是导致干旱的直接原因;孟加拉湾南部4月OLR场呈明显正距平,抑制低值系统的发展和东北移影响云南,是影响2005年大理初夏干旱重要原因;北太平洋中低纬海温特征与大理州初夏干旱有一定的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对乌东德水电站开建以来坝区暴雨及伴随的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并划分出暴雨天气概念模型。结果表明:乌东德水电站开建以来坝区共出现18个暴雨日,平均3.0个/a,暴雨自6月上旬开始出现,到10月上旬结束,出现暴雨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多为范围小的局地性暴雨出现。暴雨日数、年平均降水量、20~30mm h-1及≥20mm h-1的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呈现“西北多东南少”的特征。20~30mm h-1的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多(占63.6%),其次为30~40mmh-1(占27.3%),40~50mm h-1最少(仅占9.1%)。短时强降水及不同等级短时强降水均表现为夜间高发、白天低发的日变化特征。总结归纳出切变冷锋型8次(占44.4%)、两高辐合型4次(占22.2%)、西南涡型2次(占11.1%)、孟加拉湾风暴型2次(占11.1%)、切变线型1次(占5.6%)和高空槽型1次(占5.6%)六类暴雨天气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
西北太平洋副高东西变动与西南地区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位置的异常变动对东亚和中国气候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副高东西变动对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影响,根据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高低层大气环流的季节特征,选取700 hPa不同关键区区域平均相对涡度定义了一个新的表征副高位置东西变动的VORT指数。分析发现:该指数不仅能客观定性地表征副高反气旋环流位置的东西变动,而且能反映副高与东亚经向环流变化的关系,副高偏东(西)时,东亚呈负-正-负(正-负-正)经向异常波列。与其他副高指数相比,该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夏季中国东部雨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并与西南地区降水呈显著相关,对西南地区降水变化有指示意义。其中,6月和7月的相关非常显著,副高偏西时,6月四川西部和南部、云南中北部地区降水偏少,贵州大部降水偏多;7月四川北部和东部、贵州东北部降水偏多,而云南中部和西北部降水偏少,反之亦然。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副高与海温的关系与副高活动的位置有关,副高越偏北,与海温的关系就越弱。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地区冬季辐射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是我国有名的热带多雾地区。雾中能见度低,影响了交通运输,它具有有害的一面;但它对生产高质量的茶叶十分有利,雾和逆温所形成的山腰暖带,又能使橡胶树种植范围向山地扩大,因而雾对西双版纳农林业生产又具有有益的一面。 1986年12月26日至1987年2月18日期间,我们对西双版纳地区的景洪、勐养和勐海等地辐射雾进行了28天的观测,用三用滴谱仪对雾滴谱取样,用GZW-1型低空探空仪进行边界屋温度探测。为  相似文献   
5.
高山雷达站选址对估测降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雷达站天线高度对雷达的垂直探测范围影响较大,加之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演生、发展的关键区域在高度1500~4500 m左右,所以高山雷达站在选址时应考虑当地零度层平均高度和雷达的垂直探测范围。通过定量估测层状云降水的个例实践,发现探测高度会限制定量估测降水,探测高度对近距离降水估测影响较小,但对远距离降水估测影响较大,原因主要是雷达的垂直探测范围及当地零度层亮带高度的影响。故在高山雷达站选址中应考虑雷达的垂直探测范围及当地零度层亮带高度的影响,同时对已建设完成的高山天气雷达应考虑对高山雷达做0°仰角的观测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应用MICAPS资料, 通过天气诊断分析, 结合FY-2卫星云图及德宏CINRAD-CC雷达体扫资料, 分析了发生在2004年5月18日滇西地区的大暴雨过程。发现本次大暴雨过程天气尺度影响系统为初夏孟加拉湾风暴及南下冷锋切变; 大暴雨发生在高能高湿的水汽辐合中心、700 hPa螺旋度正值区及湿 Q 矢量散度大值辐合区内; 卫星云图上, 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大暴雨区发展; 多普勒雷达回波为絮状混合型降水回波, 强度在30~44 dBz之间, 频繁出现的逆风区、低空急流、中尺度辐合线等中小尺度系统是造成本次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7.
The severe rainfall events in the mid-summer of July 2004 and the roles of cold air in the forma- tion of heavy precipitation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daily observational precipitation data of China and NCEP/NCAR re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vere rainfalls in Southwest Chin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ld air activities from the mid-high latitudes,and the events take place under the cooperative effects of mid-high latitude circulation and low latitude synoptic regimes.It is the merging of a cold vortex over mid-latitudes with the northward landing typhoon and eastward Southwest China Vortex,as well as the abrupt transformation from a transversal trough into an upright one that causes three large alterations of mid-high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respectively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ten days of this month.Then,the amplitude of long waves soon magnifies,leading to the unusual intrusion of cold air to low-latitude areas in the mid-summer.Meanwhile,the warm and humid southwest summer monsoon is quite active.The strong interactions of cold air and summer monsoon over Southwest China result in the large-scale convective rain- falls on the southern side of cold air. With regard to the activities of cold air,it can influence rainfalls in three prominent ways.Firstly,the incursion of upper-level cold air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partial southerly upper-level jet.The ascending branch of the corresponding secondary circulation,which is on the left front side of the jet center,provides the favorite dynamic upward motion for the rainfalls.Secondly,the southward movement of cold air contribute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tmospheric baroclinic structure,which would lead to baroclinic disturbances.The atmospheric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rusion of cold air can destroy the potential instability strat- ification,release the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and finally cause convective activities.In addition,the advection processes of dry and cold air at the upper level along with the advection of humid and warm air at the lower level are rather significant for the reestablishment of potential instability in the precipitation area,which is one of the cruci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persistent rainfalls.  相似文献   
8.
云南夏季旱涝与前期冬季环流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季气候异常的前期信号特征分析一直是短期气候预测工作的重点。利用1948—2004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61—2004年云南124个站的月平均降水和1948—2003年英国Hadley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资料, 分析了云南夏季旱涝的时空特征, 探讨了云南夏季旱涝与前期大气环流和大气热力状态变化的关系, 发现云南夏季旱涝前冬12月—1月, 特别是1月东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变化和赤道附近高低层大气的热力状态对云南夏季旱涝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当前冬东亚大槽强 (弱), 冬季风强 (弱), 赤道附近高低层大气温度偏低 (高) 时, 后期云南夏季降水偏多 (少)。同时, 初步探讨了东亚冬夏季风环流变化的相互联系及热带海温变化的可能影响, 指出冬季到夏季印度洋和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持续的海温异常有可能通过改变夏季海陆的热力对比, 进而影响夏季风活动和云南夏季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红河州多受两高间辐合区影响,产生强降水,选取7月18~20日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单纯的两高辐合区并不一定能产生强降水。虽然此次过程中有深厚的西南涡从四川东南移,但强降水的触发机制并不是西南涡,而是高空冷平流,且高空冷平流具有高层强、低层弱的特点。水汽、能量条件表现出在高层随着环流背景场南移、中低层少变的特点,较强的上升运动也集中在对流层中上层。MM5对于此次过程较强降水发生的时间、区域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降水量级偏小。  相似文献   
10.
小波分析在雷击大气电场波形去噪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击时大气电场信号中混杂的噪声信号影响对真实大气电场信号的分析、提取和使用。文中通过计算仿真信号和去噪前后真实电场信号的均方误差,分析选取不同的小波函数、阈值法和小波分解层数对去噪效果产生的影响。考虑雷击时大气电场信号的信噪比,选用sym5小波和db5小波与minimaxi和rigrsure阈值法结合,且对小波的分解层数选用6~7层,进行大气电场波形的去噪处理,其去噪效果比较理想。最后,将该方法用于实际雷击大气电场波形数据的去噪处理,对雷击时电场波形的突变性检测中,在20个样本中有14个在首次雷击前1.5~2 h具有突变过程,占70%,这为将大气电场仪资料引入其他气象参数预报模型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