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71.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都离不开水资源的定量化评估。而准确评估流域的水资源量,尤其是在大流域,必须明晰不同气候、地形、土地利用等自然条件下的水文循环过程。同时农业灌溉及水库调节等人工的直接取水和调控使水文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仅依靠气象及水文观测数据,已很难拟合出单一的降雨-径流关系来模拟和预测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这时就需要一种新型水文模拟手段,它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来描述流域的空间不均一性,并基于物理控制方程来描述水文过程,这就是分布式水文模型。作者介绍了这种模型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2.
无加筋、加筋砂土蠕变特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分级加载条件下的蠕变试验,分析研究了无加筋砂土和土工格栅加筋砂土的蠕变特征,发现蠕变变形与分级加载时的应力水平、初始蠕变应变速率有很大关系,且蠕变后以恒定应变速率重新加载时呈现出刚度很大、近似弹性的行为。针对无加筋砂土和土工格栅加筋砂土提出一种弹黏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有限元计算过程中,砂土和土工格栅均采用统一的3要素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该方法能够对含多个蠕变段的恒定应变速率加载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所提出的弹黏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无加筋砂土和土工格栅加筋砂土的蠕变特征,特别是蠕变后重新加载时的刚度很大、近似弹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3.
网式大地电磁(Network-MT,N-MT)法采用长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的电话线为电极线测量电场,很难形成两条笔直且相互垂直的电极线,因此阻抗张量的计算不如大地电磁法中直接.本文依据阻抗张量的旋转规则提出了一种计算N-MT阻抗张量的简便算法.依据该算法计算了中国东北地区5个N-MT测站的阻抗张量,获得了基于阻抗张量的视电阻率、相位曲线和最佳主轴方位角分布图像,为我国东北N-MT资料的进一步处理和解释提供了基础性数据.此外,本文对比分析了朝阳测站中6条N-MT观测电极线上阻抗张量旋转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差异,重点讨论了产生这种系统性偏差的各种因素,提出其主要因素可能来自“电场等效各向异性”效应,即测站附近的地壳内部存在与观测电极线尺度相比拟的横向非均匀构造,而测站各电极线沿不同方向跨越不均匀构造,此时各电极线上的电场分量不遵循同一电场矢量的分解准则,导致地表观测三角形内阻抗分量不满足统一的阻抗张量旋转规则.  相似文献   
174.
粘土的粘塑性特性试验与三要素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粘土的未扰动试样和重塑试样在三轴排水固结试验条件下的粘塑性。在试验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控制应变控制式三轴仪的加载速度,实现了在不同加载阶段的不同恒应变率加载。依据应力对应变率改变的响应程度对粘土的粘塑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粘土的粘塑性表现为等时特性,并且经过一定时间的蠕变后,粘土强度会有较大地提高。并指出粘土的粘塑性应力-应变特性可以较好地采用非线性三要素模型对它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75.
GPS连续监测鲜水河断裂形变场动态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跨鲜水河断裂的二对GPS连续观测点资料, 获得了跨鲜水河断裂高精度形变场(误差约1 mm)的动态演化轨迹. 该轨迹清晰地反映了鲜水河断裂乾宁段和道孚段形变场的明显不同, 前者为稳态、后者为非稳态. 道孚段的非稳态形变可能与鲜水河断裂在此分段并呈现东、西二支有关. 采用一多段脆韧转换带模型对形变场动态演化给出初步的模拟与解释: 鲜水河断裂南段转换带内蠕滑稳定, 而北段和道孚段呈现间歇状态且平均滑移率高于南段. 这可能与断层面介质的物理性质有关, 揭示当前断裂南段转换层强度可能高于北段, 对应于更长的发震周期.  相似文献   
176.
关于地铁地震响应的模型振动试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明确大地震时地铁的破坏过程及原因,以1995 年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神户大开地铁车站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振动试验和动力有限元分析。对于作用于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土压的发生原理、地震波输入方向、结构的埋设深度、地基与结构间的刚性比对地震动土压的影响及在地基-结构系统的非线性响应下结构周围地基终局状态时的地震动土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地震动土压的极限值及在大地震时周围地基的残余应变引起的静止土圧力的存在。为今后改进地震土压力计算方法、提高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7.
达拉布特蛇绿岩带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的镁铁质岩属亚碱性和碱性系列,可能是弧后盆地火册活动的产物。根据镁铁质岩的层位关系、岩浆来源和微量元素特征,可将该盆地的地质演化概括为扩张阶段和封闭阶段。盆地扩张阶段早、中期喷发的镁铁质岩具有低的稀土和不相容元素丰度,而在盆地封闭阶段晚期喷发的碱性玄武岩,其特点是稀土和大多数不相容元素丰度极大增高,其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型。  相似文献   
178.
东亚北部地区现代板块构造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原欧亚板块划出阿穆利亚微板块,并建立一个包括太平洋、北美、欧亚、鄂霍次克及菲律宾海等板块在内的6板块系统,利用地震滑移矢量,转换断层走向,洋中脊扩展速率,以及最新的GPS观测资料,采用Monte-Carlo盒子法,反演得到该6板块系统的欧拉运动矢量.本文得到的有关欧拉矢量为:AM-EU(60.42°N,123.25°E,0.025°/Ma),AM-OK(53.20°N,141.95°E,0.476°/Ma)以及AM-PH(50.84°N,158.13°E,1.204°/Ma),AM-EU的欧拉运动极点位于贝加尔隆起的东北及斯塔诺夫山脉的西北,并给出在贝加尔隆起有0.4-0.7mm/a的扩张,与从地质学证据得到的估计结果一致;由AM-OK及AM-PH欧拉运动矢量可以分别得到日本海东缘的6-15mm/a及日本南海地槽带的51-66mm/a收敛速率,与最新的GPS观测结果并不一致.因此,东亚北部地区存在独立的南中国微板块及其它亚尺度的微板块,可以更好地描述该地区现今板块构造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79.
在阿波罗月震记录中普遍存在着强烈持久的尾波信号,这样的波形特征无法用均匀分层月球模型解释.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解释是月震尾波由月球浅层结构对月震波的散射引起.我们采用基于交错网格的伪谱和有限差分混合方法模拟研究非均匀上月壳对月震波的散射效应,在此基础上解释月震尾波的形成机制,并估计出上月壳速度扰动的强度.我们发现,在均匀分层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上月壳中的非均匀结构对月震波的散射效应,能有效地解释月震信号中强烈持久的尾波.我们认为月震尾波可能是由上月壳中的低波速、低衰减和散射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采用不同的扰动标准差模拟上月壳的非均匀性,并比较模拟波形与真实月震图的相似程度,我们发现上月壳中速度扰动的标准差应该在3%到5%之间,很可能接近于3%.  相似文献   
180.
基于地震目录估计完备震级方法的数值实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5种估计完备震级(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简记为Mc)的方法运用在三个不同模型产生的理论地震目录上,进而对比它们的优缺点.我们发现分段斜率中值分析法MBASS(The Median-based analysis of the segment slope)适用于不完备部分台网探测地震能力随震级变化快及监测能力在时间上存在不均匀性(heterogeneity)的目录中,但是要求目录包含大量的地震事件,而b值稳定法MBS(The Mcby b-value stability approach)则适合用于台网探测地震能力随震级减小衰减慢地震目录,但是比较费时.最大曲率法MAXC(The Maximum Curvature technique)和拟合优度测试法GFT(The Goodness-of-Fit Test)在使用时都低估Mc,需要加调整量.完整性震级范围法EMR(Mcfrom Entire Magnitude Range)则一般给出比较稳定、适中的Mc估计值.这种方法适用在地震数目少,且对地震丢失容忍度比较高的情况.在实践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地震目录,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帮助研究者选择最合适估计完备震级Mc的方法,并指出了一些估计完备震级中应当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