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60篇
天文学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应用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和质子探针(PIXE)等多种分析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安庆月山铜(钼)矿区铜牛井矿床不同类型的铜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呈显微自然金存在,它们分别是含银自然金、银金矿和纯金存在于石英脉型铜矿石、含铜方解石脉以及闪长岩型铜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是黄铜矿、黄铁矿等矿物。研究结果为该矿区矿石中伴生金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同类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对皖中庐江沙溪斑岩型铜矿床进行了地质ˉ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合钻探成果,提出了该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模式。应用激发-极化等方法进行了地球物理验证,在菖蒲山地区发现并劂定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斑岩型铜矿远景区。结合矿区所处的大地构造部位,对全区斑岩型铜矿成矿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本区存在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3.
激光探针分析在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益林  傅斌 《地学前缘》1998,5(2):283-294
简要介绍了氧同位素分析的最新方法———激光探针法的主要特点,并详细评述了激光探针分析在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某些矿物内部存在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构成氧同位素环带。与其他化学成分环带一样,矿物氧同位素环带也可以分为生长环带(包括次生加大的环带)和扩散环带两种。变质岩中石榴石经常保存有明显的生长环带,而矽卡岩中石榴石、变质花岗质岩石中锆石和蚀变花岗岩中石英等矿物均可以记录岩石形成早期的某些氧同位素特征。由于这种差异与岩石的形成环境有关,因此通过对矿物氧同位素组成的微区分析可揭示岩石的某些成因信息。在缓慢冷却的变质岩中,磁铁矿的氧同位素环带常是扩散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确定岩石的冷却速率。通过对脉石英的激光探针分析,可以研究流体的流动机理。变质岩的氧同位素微区分析为p T t f轨迹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而氧同位素示踪可用来解决流体在变质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84.
李龙  郑永飞等 《岩石学报》2002,18(1):109-116
硅酸盐岩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微量碳酸盐,但是至今尚未对其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开展研究。本文建立了对硅酸盐岩中微量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并以大别山双河地区两种片麻岩为例,讨论了其地球化学应用。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微量法通常可将碳含量检出限降低至5μg/g。对大别山双河两种片麻岩中微量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测量发现,黑云母副片麻与花岗质正片麻岩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副片麻岩的碳含量较高,δ^13值为-4.5‰-0‰,批示其原岩为正常海相沉积环境,并与邻近大理岩原岩的灰岩沉积环境不同。正片麻岩的碳含量较低,δ^13值为-23.4‰--2.1‰,反映出地表有机碳对岩浆岩原岩的混染。两种片麻岩中碳酸盐与硅酸盐全岩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既仍处于平衡状态,也有处于不平衡状态。不平衡分馏指示其受到过后期退变质流体的影响。不过,变质岩中微量碳酸盐的碳含量和碳机位素比值分析能够对原岩类型提供有效的区别。  相似文献   
85.
应用解析和数值相结合的方法求得了含有闭场区、中性片和开场区的二维局域磁静力平衡日冕基态,进而在此基态下数值研究了由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的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在电流片长度远大于其半宽度的情况下,仍将发生具有两个X线的磁场重联,形成磁岛和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团.等离子体团运动的方向取决于闭合区底部等离子体压力和磁压的比值β0.当β0较大时,等离子体团向下运动,引起结合不稳定性和磁岛的合并,等离子体团中的等离子体不断落入闭合磁场区两侧.当β0较小时,等离子体团向上运动,导致电流片中等离子体的喷发.结果还表明,磁张力的分布是决定等离子体团运动方向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6.
应力波在砂岩中的衰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Hopkinson压杆装置进行了波传播行为的实验研究,用多组埋入式PVDF应力量计进行了测量,获得了应力波在砂岩长杆试件中传播时的波形特征、衰减系数等,运用拉格朗日分析方法给出了砂岩的动态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87.
大别山─胶东地区岩石层演化的探讨周导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230026)关键词大别胶东运动,张八岭洋,印支燕山运动,地幔柱1大别胶东运动太古代期间,在迁西古陆核南侧,于距今2500Ma期间,发育了泰山岛弧(张兆忠等,1980)。南...  相似文献   
88.
硅酸盐岩石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微量碳酸盐 ,但是至今尚未对其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开展研究。本文建立了对硅酸盐岩中微量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 ,并以大别山双河地区两种片麻岩为例 ,讨论了其地球化学应用。对比实验证明 ,微量法可以将碳含量检出限降低至 2 2 0 μg。大别山双河两种片麻岩中微量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测量发现 ,黑云母副片麻岩与花岗质正片麻岩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副片麻岩的碳含量较高 ,δ1 3 C值为 - 4.5‰~ 0‰ ,指示其原岩为正常海相沉积环境 ,并与邻近大理岩的原岩沉积环境不同。正片麻岩的碳含量较低 ,δ1 3 C值为 - 2 3.4‰~ - 2 .1‰ ,反映出地表有机碳对岩浆岩原岩的混染。两种片麻岩中碳酸盐与硅酸盐全岩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既有处于平衡状态 ,也有处于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9.
热液矿床稳定同位素体系理论模式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液矿床稳定同位素体系理论模式及其地球化学意义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230026)关键词理论模式,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热液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已经成为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它能够为我们认识地壳和地幔的形成和演...  相似文献   
90.
数值研究了引力场中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所引起的磁场重联,结果表明,在电流片长度L=1H、半宽度δ=H/24的情况下,电流片两端附近将出现两个X线的磁场重联,并形成磁岛和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团.磁岛宽度随着时间而增长,在t≈55τA时达到饱和,最大饱和岛宽约为4δ.同时从t≈37τA开始,磁岛中心位置逐渐下降;在t=57τA时发生结合不稳定性,磁岛与底部附近的闭合磁场区合并,导致磁场湮灭和磁能的快速释放.另一方面,由于引力场和等离子体非均匀性的影响,顶部附近随时间而增长的等离子体外流速度达1.14VA∞;磁岛中等离子体向下运动的最大速度达1.41VA∞,且大于局地声速;在磁岛前方可形成快激波.这些结果可用于解释双带耀斑中后随耀斑环的形成、磁场湮灭和磁能释放、以及Doppler速度图上观测到的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