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9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地形性中尺度环流的数值模拟及验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建立了一个高分辨三维边界层诊断模式以模拟下垫面热力和动力的 非均匀性对边界层结构的影响。模式模拟了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厂址区域(12 km×12 km) 47个典型天气系统下的地形性中尺度环流,其大坑的模拟风向、风速和温度与观测值 相比,风向差小于17.5#+[o]的概率为87.5%,风速比值在0.7~1.3之间的概率为72.9%, 温度差小于0.4#+[o]C的概率为72.9%。  相似文献   
72.
基于近50 a四川省33个国家地面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熵值法、距离法和百分位法,针对不同台站的海拔差异,对四川省气候舒适度进行了有效订正,并建立了气候舒适度指数在不同季节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从未订正的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看,除川西高原部分地区外,春、秋季四川省均为较舒适或舒适;除盆地东部部分地区外,夏季四川省由于天气凉爽,气候舒适度较好;冬季四川省气候普遍偏冷,大部分地区较不舒适;春、秋和冬季舒适地区多集中在四川盆地。(2)海拔高度对气候舒适度影响较大,海拔订正后的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总体呈由高原山地向盆地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即人体感觉由高海拔到低海拔变得逐渐舒适,达州万源市为四川省春、夏、秋季人体体感最舒适地区。(3)不同季节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必须对应选取适宜的物理因子构建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科学申请代码的调整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学科申请代码调整优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学科布局改革”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切入点。本文回顾了地理学科申请代码的历史沿革,系统梳理了当前版本地理学科申请代码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新版(2021版)申请代码体系的架构理念、遵循原则、形成过程,着重阐释了新申请代码的历史沿革、科学内涵与学科定位。新版申请代码体系较以往版本有以下4个显著特征:① 逻辑更自洽,一级代码名称由“地理学(D01)”改为“地理科学(D01)”;② 学科更融合,取消三级申请代码,仅设二级申请代码,更能体现学科的交叉融合;③ 领域更全面,针对学科发展趋势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加了“灾害地理”“土地科学”“地理大数据与空间智能”等新兴学科、领域的代码;④ 技术更重视,增设“地理观测与模拟技术”,鼓励面向地理科学问题研究所需关键工具、仪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74.
二氧化碳和甲烷减排是控制全球增温最核心的手段,传统的人为碳排放计算主要依赖于在线监测和清单算法,2019年第49届1PCC全会明确了利用大气观测通过"自上而下"通量计算对排放清单进行支撑和验证,因此了解大气遥感碳监测发展趋势以及同化反演技术方法成为了中国应对国际气候变化事务亟待探明的重要问题.根据卫星遥感技术发展进程和...  相似文献   
75.
北太平洋对人为二氧化碳吸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一个开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研究人为CO2在北太平洋的吸收和分布,并与闭边界模式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是两个重要的人为CO2汇.使用较大的等密度面扩散系数使得西北太平洋人为CO2通量增大,而赤道海区通量减小(RUN2).与闭边界模式相比,开边界模式中该两个区域的人为CO2通量都增加了.1800~1997年间,北太平洋共吸收人为CO2 2375GtC(1Gt=1×1015 g, RUN1).副极地海区是人为CO2的一个重要输出区,能输出人为CO2吸收量的38%~54%,而20°N~30°N海区是人为CO2的一个重要贮存区,占整个北太平洋的24%.开边界对于10°N以南太平洋吸收和贮存人为CO2有很大影响.与基于观测资料的估计相比,虽然模式低估了西北太平洋的人为CO2的穿透,高估了东北太平洋的人为CO2的穿透,但总的说来,模式比较好地估计了人为CO2在北太平洋的贮存.  相似文献   
76.
东亚地区春季一氧化碳的输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ECMWF ERA-40再分析资料构建的气象场为驱动场,利用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MOZART-2,模拟了2001年3月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全球时空分布,并以一氧化碳(CO)作为示踪剂分析了春季东亚污染物向西太平洋地区输送的路线和机制.为了检验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对TRACE-P 期间典型天气过程下的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模拟结果可以较好地再现2001年春季冷锋过境期间与东南亚深对流运动加强的天气形势下,东亚污染物向西太平洋地区输送的2大主要路径及其特征:(1) 污染物被冷锋系统提升后,在对流层中层向西太平洋快速传输;(2) 强烈的大气对流运动可以导致东南亚生物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在对流层上层向西太平洋输送.  相似文献   
77.
青藏高原珠峰绒布河谷地区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刘辉志  冯健武  邹捍  李爱国 《高原气象》2007,26(6):1151-1161
利用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中国科学院HEST大气科学实验在珠峰绒布河谷地区获取的近地层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地层湍流谱特征和方差统计特征,讨论了上下2层(2m和8m)基本气象要素和湍流通量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峰地区湍流能谱基本上符合Monin-Obukov相似性理论在惯性副区的变化规律;由于山谷复杂地形和下垫面的影响,湍流方差统计值均小于高原其它地方;珠峰地区近地层感热通量白天下层大于上层,夜间相反;潜热通量一天内基本上上层大于下层.  相似文献   
78.
刘辉志  王雷  杜群 《大气科学》2018,42(4):823-832
本文总结了2012~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不同下垫面(城市、青藏高原、草原、沙漠、湖泊、海洋等)大气边界层观测实验、大气湍流和阵风相干结构的理论研究以及大气数值模拟的参数化改进等,同时对未来几年内大气边界层物理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9.
冯帆  王自发  唐晓 《大气科学》2016,40(4):719-729
污染源反演对大气污染预报及控制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遍采用的源反演统计方法存在对观测误差、源清单先验估计误差敏感等弱点。基于打靶法思想的各种算法以其精度高、程序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系统控制领域。本文提出的基于打靶法思想的大气污染源反演自适应算法在精度高、算法简明的基础上弥补了统计方法的不足:能处理源清单中的大误差、初值大误差、观测值在个别时间点的大误差;无需先验分布假设及误差估计。本文还以简单模型的理想试验为例,展示了该自适应算法的计算效果。  相似文献   
80.
本文基于2007年和2008年生长季内蒙古羊草和大针茅草原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种典型草原下垫面生长季的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汽和二氧化碳通量交换特征及其控制因子。主要结果如下:(1)在植被生长峰值期,日尺度上,干旱条件下土壤湿度是潜热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而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潜热通量主要受净辐射控制。(2)与大针茅草原相比,羊草草原叶面积指数较大,水分条件较好时,其潜热通量平均值更大,CO2吸收能力更强,吸收CO2更多;但在土壤水分胁迫出现时,羊草草原叶面的气孔闭合度急剧增加,大针茅草原的潜热通量、和CO2吸收反而更大,表现出更为耐旱的植被特性。(3)地表导度可以用来解释土壤水分条件对羊草和大针茅草原碳水通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